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建立肇庆市副溶血性弧菌DNA指纹图谱基因库。方法 对肇庆市食物中毒分离出的28株副溶血性弧菌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各类水产品分离的17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对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 食物中毒分离的2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4:K8(32.14%)和O3:K6(25.00%)为主,17株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1:KUT(42.11%)为主;21株(46.67%)为tdh+trh-菌株,23株(51.11%)为tdh-trh-菌株,1株(2.22%)为tdh-trh+。4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3.9%~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带型100%相同的菌株几乎都出现在同一年代相近的时间点,但也出现了跨年代菌株。结论 肇庆市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4:K8和O3:K6血清型为主,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肇庆市流行的副溶血性弧菌存在多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 方法 采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和实时荧光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鉴定,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常规鉴定、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析,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并绘制聚类分析图,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两株来自病例,一株来自制作凉菜的厨师,血清型均为O3:K6型,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2种带型,两名病例菌株带型完全一致,与厨师的菌株带型存在一个条带的差异,为高度相关株。 结论 推断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厨师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凉菜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山市某公司发生的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2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tdhtlhtrh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血清型均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tdhtlh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57.17%。28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NotⅠ酶切后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1株病例分离株与其他28株分离株存在2个条带的差异。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 携带tdhtlh毒力基因, 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同一酒店、同一时间两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原因和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和食品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两起食物中毒中共检出8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株来自A组患者,2株来自B组患者,1株来自菜鱼饼样本。8株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显示,按100%相似度可分2个基因型别,型别间同源性为70.8%。8株菌株的耐药状况也大致分为2大类,与PFGE分型结果一致。结论 2起食物中毒无相关性,为独立暴发,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ETEC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采用MLST法,用eBURST V 3软件和MEGA 5.0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1 599例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ETEC 58株,分离率为3.6%(58/1 599)。58株ETEC分离株MLST分型结果为共分成19个型别,部分试验菌株形成2个ST克隆群,分别为STC-6007、STC-3103,分别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多数菌株的遗传关系较远,可能与菌株来源多样有关。结论 ETEC感染2013-2015年在丰台区腹泻疾患中占较高比例,ST-6010与ST-69是最主要的ST型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菌株来源为2012—2013年分别从东莞市食品监测、食物中毒患者及散发病例中分离的43株副溶血性弧菌。根据GB 4789.7—2013对43株副溶血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扩增法检测菌株的tdh、trh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43株副溶血菌株中,食物中毒患者、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主要为O3∶K6,占所有病例分离株的83.3%(15/18),25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无优势血清型;4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0.0%,0/43)和头孢噻吩(敏感率为20.9%,9/43)敏感率低,对环丙沙星、磺胺复合、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敏感率为100.0%,43/43);毒力基因结果显示,病例分离株均只携带tdh基因,食品分离株均不携带tdh、trh基因;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腹泻散发病例、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带型相对集中,食品分离株带型相对分散,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同源性较高,不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PFGE带型一致。结论食品分离株种类繁多且致病性较低,病例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且致病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由副溶血性弧菌O3:K6型引起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食物中毒事件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并从7宗相同血清型O3:K6的溶血性弧菌菌株中,每宗取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7株副溶血性弧菌,它们的血清型均为O3:K6,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图谱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5株副溶血性弧菌为紧密相关.结论:通过PFGE分子分型的方法了解到该血清型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之间具有紧密相关和高度的同源性,表明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O3:K6是该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菌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岩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13年6月-10月分别从福建省龙岩市某2家超市采集鱼、贝壳和海藻等标本,参照GB/T 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tlh、tdh和trh基因检测;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87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7株,检出率为33.8%,其中贝壳类的带菌率最高,为42.4%;97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为阳性,tdh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经SfiⅠ酶切后电泳,97株副溶血弧菌分为88个不同的PFGE型。结论龙岩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卫生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PFGE结果显示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分型呈多态性,与水产品种类、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检出情况,探讨流行优势型,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10月分离培养腹泻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质谱仪鉴定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结果 10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培养分离副溶血性弧菌42株,检出率为38.89%(42/108)。PFGE分为12个型别,优势型为A1型,占59.52%(25/42)。td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38株,阳性率为90.48%(38/42)。结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PFGE分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易判读,致病性的菌株带型集中。患者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多为带毒株,具有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两种不同来源菌株的相关性,了解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50株贝类样品分离株以及18株本市散发性腹泻患者和食物中毒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tdh、trh、off8和toxRS/new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贝源分离株tdh、toxRS/new和orf8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只有冬季检出的2株汕阳性。临床分离株中有14株tdh、toxRS/new和orf83种毒力基因为阳性,1株trh阳性,其余3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说明这18株中有14株(77.78%)属于流行株,其中13株(92.86%)为03:K6型,1株为01:KUT型;而PFGE分型结果显示:53株菌株分属9种不同血清群的副溶血性弧菌,但经NotI酶酶切可分成多种不同PFGE酶切图谱,仅少部分相同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有相同酶切图谱(按相似度100%分)。多数菌株PFGE酶切图谱差异明显。结论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贝类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在血清型分型、致病因子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建立了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基因指纹图谱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07-2010年分离到的沙门菌菌株,评估分子分型技术在食源性传染病暴发识别和处置中的价值。 方法 对自贡市2007-2010年从食品和腹泻患者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用 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 结果 55株沙门菌中,来源于2007-2008年的10个腹泻患者粪便和2008年的15个皮蛋中的25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均为P9带型。 结论 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皮蛋是导致自贡市2007-2008年10名患者腹泻暴发的污染源,为快速准确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并及时溯源、控制,应在食品安全监测中普及PFGE等分子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 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和病原特征。 方法 2010-2013年在湖南省14个市的集贸市场和超市,按照无菌采样原则采集动物性水产品1 263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耐药表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 结果 1 263份水产品中,221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50%。3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trh基因,1株检出tdh基因,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81%。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30.32%。其次为对氯霉素(1.81%)、复方新诺明(1.36%)和四环素(0.45%),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分离菌株经NotⅠ酶切后,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相对分散。 结论 2010-2013年湖南省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高,部分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环境中不同样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质粒携带情况及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中创伤弧菌的6种质粒基因:seq25、seq51、TraI、TraI2、TraD及Vep07。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 结果 50株创伤弧菌中,43株菌(43/50,86%)携带质粒,形成19种质粒图谱:20株(20/50,40%)同时存在毒力与结合质粒,13株(13/50,26%)仅存在毒力质粒,2株(2/50,4%)仅存在结合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50株创伤弧菌,分为43个ST型。 结论 质粒广泛存在于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分离的创伤弧菌中,不同类型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质粒存在差异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成人(>14岁)和儿童(0~14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差异。 方法 采集宝安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 检测成人标本4 512份,总检出率17.00%,主要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7.49%,腹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65.81%、53.57%。检测儿童标本2 608份,总检出率28.80%,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35%、8.44%,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32.28%和46.78%,成人和儿童腹泻均多发于夏秋两季。 结论 2012-2014年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宝安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加强不同人群的监测,根据各种病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的差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探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为更好的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生化实验进行沙门氏菌检测鉴定,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试验及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80件生禽肉中检出沙门氏菌21株,阳性率为26.3%;60件生畜肉中检出4株,阳性率为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5,P=0.002)。采集1 230件腹泻患者肛拭子,检出沙门氏菌80株,阳性率为6.5%,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食品和患者肛拭子中检出的沙门氏菌都对AMP、NAL、SUL、STR耐药比较严重,而对CAZ、CFX、GEN、IMI、AZI、CT、PB、AMI、MEM、KAN都比较敏感,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食品与患者中检出的部分沙门氏菌有100%同源性。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生禽肉中沙门氏菌污染严重,食品和患者中部分菌株具有同源性,结果提示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生物学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PFGE分型特征。 方法 29株B群流脑菌株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结果 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福平、氯霉素和阿奇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为75.86%和86.21%,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34.48%、41.38%和96.55%;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PFGE分型共分为22个带型,不同地区间分离株可见带型一致的情况。 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它血清群基本一致,PFGE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态性,健康人群携带者的带型与病人的带型呈现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应持续开展监测,密切关注菌株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不同食品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特征。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08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39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36.1%,其中sea(28.02%,11/39)、seb(41.0%,16/39)、sec(33.3%,13/39)、sed(12.8%,5/3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氨苄西林(83.3%)、青霉素(80.6%)和红霉素(42.6%)耐药率最高;最低为万古霉素(100.0%)、达托霉素(98.1%)和庆大霉素(94.4%),且有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1株最高耐受6类抗生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1株不能分型,其他97株共分为19簇,包括77种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情况需引起重视,并加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按《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收集长沙市4所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标本,从中分离沙门菌,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通过Bionumerics 7.6 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 全年共监测5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50株,检出率为9.47%,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段,占74.00%(37/50),发病主要在夏秋5—9月,占全年的76.00%(38/50)。血清型共有12种,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占60.00%(30/50),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4株占8.00%,肠炎沙门菌3株占6.00%。 50株沙门菌PFGE分型为41种带型,相似度为55.7%~100%,呈现多态性,主要分成两个簇,有8组相似度 100% 的菌株,共17株(占34.00%,17/50),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有10簇相似度90%以上的克隆系,包含32株沙门菌。 结论 长沙市2021年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带型呈多态化,PFGE分型可识别共同感染来源的病例,可用于暴发疫情识别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