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样性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江  陈祖望  周康荣 《上海医学》2000,23(6):328-330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AL)的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7例8枚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ML行CT行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6枚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研究多样性CT表现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8枚病灶中3枚CT显示肿块同时含有软组织成分和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有中度强化,门静脉期与肝脏等密度。1枚虽然密度不均匀,但CT无法确定病灶内有无脂肪。1枚病灶因太小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外科及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8例HAM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有以下影像表现:①超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②CT、MRI为有明显脂肪密度或信号的肿块,明显强化;③DSA为血供丰富,早期肝静脉引流,染色明显。治疗结果:5例手术切除,随访6-1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1例介入治疗,随访42个月病灶缩小。2例随访10个月,肝脏病灶无变化。结论 HAML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HAML应首选外科治疗,选择动脉栓塞是治疗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结果:11例均显示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含有脂肪信号和(或)血管影像,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仍中低度强化.结论:利用MRI发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脂肪信号和血管影,结合增强扫描进行术前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MSCT、MRI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观察肿瘤分布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 13例混合型CT可见不规则的肿块、条索状稍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5.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最早是在1976年由Ishak首先提出.A M L是肝脏十分少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是由不同含量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和异常血管组成,其组织发生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由于AML组成成分的不同,CT表现也多种多样,术前多难以作出准确诊断.笔者收集4例HAML,总结分析其CT征象并复习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肾脏相比,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s,AML)极为少见,Ishak[1]于1976年首先报道该病.因其组成成分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容易引起误诊.笔者搜集经手术证实5例AML,分析总结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实时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本组17例共17个病理证实的HAML患者进行超声研究.仪器选用百胜TechnosDU8及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造影剂为Bracco公司的SonoVue.剂量:1.5ml~2.4ml.结果 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为整体型增强,其增强开始时间为(13.5±2.99)s,峰值时间为(20.45±51.39)s,出现低回声的时间为(127.40±58.77)s.同时,在动脉期有8个病灶显示滋养血管进入病灶内.如以肝肿瘤出现动脉期快进、门脉期慢退作为诊断肝良性病变者,其符合率达88.2%(15/17).如以快进慢出及有树枝样增强或滋养血管进入考虑为HAML,则超声造影诊断HAML的符合率可达47%(8/17).如以动脉期快进呈高回声及门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回声者,并且常规超声上呈高回声均匀或高低回声混合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者考虑为HAML,则超声诊断HAML的准确性可达82.4%(14/17).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和彩超可明显提高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CT表现病灶内未显示出脂肪密度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全部病例做CT平扫与增强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 4例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右叶前段,1例位于肝右叶后段,2例位于肝左叶.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均表现高密度较均匀整体强化,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 病灶内未显示脂肪密度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与延时扫描相结合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9.
林晓 《中外医疗》2011,30(36):174+176-174,176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了3例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例通过螺旋CT扫描均测得脂肪密度影,病灶动脉期呈条索状及扭曲血管状不规则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实质期成等密度.但脂肪样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6,(2):203-20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13例RAML患者共15个病灶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CT和MRI检查诊断:单肾发病11例,双肾2例;肿瘤直径<3 cm的10个病灶,>5 cm的5个病灶,其中合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2例;以脂肪密度为主的病灶8个,乏脂肪或无脂肪成分病灶7个,其中2例CT误诊为肾细胞癌(RCC)。13例术后或穿刺病理均确诊为RAML,8个病灶富脂肪性,5个病灶乏脂肪性和2个病灶无脂肪性。结论CT及MRI对富脂肪性RAML均容易明确诊断,但CT对于乏或无脂肪RAML易误诊为RCC。MRI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RCC鉴别具有优势,CT诊断乏脂肪RAML有困难时应加做MRI检查和穿刺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上皮样型及经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d non-epithelioid hepatic angiomyolipoma,Epi-HAML和non-Epi-HAML)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1-201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脏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AML的133例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Epi-HAML组及non-Epi-HAML组,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0 cm、3.0~5.0 cm及>5.0 cm组,通过对比其MRI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33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83.6%)无明显临床症状。相比于non-Epi-HAML组的患者,Epi-HAML组多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141枚HAML病灶,其中Epi-HAML组87枚,non-Epi-HAML组64枚,后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对比两者的MRI特征,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肿瘤直径作为分组时(0.7~2.9 cm、3.0~5.0 cm、5.1~20.5 cm),其影像学上出现坏死、出血、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异常灌注等特征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T2WI、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在两组HAML中有差别;肿瘤直径>5 cm时,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等影像学特征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3例,女性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患者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 8例中4例(50%)为肝混合型AML表现,平扫病灶由稍低密度软组织成分和低密度脂肪成分构成,边缘清楚.1例病灶为脂肪型AML表现,3例病灶为平滑肌型或血管型AML表现,增强扫描7例8个病灶动脉期软组织成分均明显强化;门脉期6个病灶密度高于周围肝实质;延迟期仍为高密度者3个.增强扫描病灶的脂肪成分均不同程度强化.6例的7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与肝动脉相连;门脉期和实质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包膜样强化.3个病灶周围可见向肝静脉引流的引流静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对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1例肝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肝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明显高于男性。CT扫描显示病灶多局限于肝右叶,呈独立肿块,无完整包膜,增强扫描门脉期呈明显强化表现。结论肝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表现与其他肝内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等的影像学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术前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中肿瘤呈多发4例,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病变,1例为单发。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1例单发者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结论:CT在显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建东  曾莎莎  张水兴  陈文波 《海南医学》2013,24(15):2245-2248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软骨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分别为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及后颅窝底1例。颅底软骨瘤呈分叶状5例,类圆形及哑铃状各1例。周围骨质多为膨胀性破坏(n=5)。CT平扫为等高及高低混杂密度影,瘤内均可见钙化,其中4例为大量形态各异钙化,1例为少量颗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无明显强化(n=4)及轻度不均匀强化(n=1)。MR平扫5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蜂窝状改变;2例平扫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较均匀延迟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及蝶岩骨交界区;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尤其CT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肝脏病变100例。肝癌MRI显示:T1加权像呈略低信号占90%,略高信号8%,等信号2%;T2加权像为混杂高信号;其中88%有占位效应,54%有包膜;并且指出了肝血管瘤、肝硬化、脂肪肝和肝囊肿的MRI特征及上述病变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8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电解质紊乱 40例 ,上消化道出血 2 8例 ,肾功能不全 6例 ,感染 3例 ,药物 2例 ,妊娠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各 1例。结论 诱因的多少、严重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积极去除诱因 ,护肝、保护脑细胞等综合疗法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84例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评估分析CDFI和CT、MRI的诊断价值.结果:物理诊断符合率CDFI和CT、MRI无明显差异.CDFI和CT、MRI病理符合率在实质性肿块中分别为92%、89.3%,含液性包块分别为100%、90%,炎性病变分别为100%、95.7%,血管病变分别为100%、77.8%.结论:眶内液性病变定性诊断CDFI稍优于CT,病变侵犯眼眶甚至颅内或颅内病变侵犯眼眶则CT、MRI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9.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免疫病理特点(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6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10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36例肝AML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41.6岁(26—60岁),26例(72.2%)有肝区胀痛,10例(27.8%)为偶然发现。瘤体直径为2.5—14cm,平均6.8cm。光镜下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3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瘤组织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经典型(7例,19.4%),、肌细胞为主型(24例,66.7%)、脂肪细胞为主型(4例,11.1%)、血管瘤型(1例,2.8%),有时可见髓外造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呈HMB45(100%)、SMA(100%)和CDll7(66.7%)阳性。结论:肝AML组织学变异较大,容易造成误诊,鉴别诊断得排除肝细胞癌、脂肪性肿瘤、血管源性肿瘤以及间叶性错构瘤等;免疫组化以出现HMB45阳性瘤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颅脑CT、MRI特点,评价EEG、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1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氨水平,对全部病例进行EEG、颅脑CT、MRI检查.结果 17例肝性脑病患者EEG异常15例,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中波~高波幅θ活动;散在的δ波、三相波.MRI检查阳性14例,主要特点为双侧苍白球(14/17)、豆状核(4/17)、中脑被盖(7/17)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T2FLAIR序列可见大脑半球白质区双侧对称性高信号.CT检查在同一部位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EEG、颅脑CT和MRI检查各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