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简明健康问卷(SF-36),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天山区403名老年人,入户面对面调查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现状。结果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79.7%)高于非空巢老人(67.9%),χ2检验显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程度差异显著(χ^2=11.9,P=0.003);相关分析显示:空巢老人抑郁得分与PF、RP、BP、VT、RE、MH及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和社会应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预防或减少其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 911名空巢老人,运用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空巢老人抑郁影响因素及差异。结果 我国空巢老人抑郁状况得分为(9.1±6.8),抑郁发生率为36.4%;农村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39.9%)高于城市空巢老人(26.2%)。女性、低文化水平、低夜间睡眠时间、与子女见面频率低、自评健康差、躯体疼痛、活动受限是城乡空巢老人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有社会参与( OR =0.673,95% CI :0.423~0.959, P =0.031)是城市空巢老人特有的保护因素;吸烟( OR =1.491,95% CI :1.110~2.004, P =0.008)、患慢性病( OR =1.349,95% CI :1.102~1.650, P =0.004)是农村空巢老人特有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 OR =0.619,95% CI :0.385~0.996, P =0.048)是农村空巢老人特有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空巢老人抑郁水平较高且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抑郁水平更高,影响因素更复杂。应制定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城乡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杭州市空巢老人的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短量表(GDS-15)对杭州市992位空巢老人进行抑郁状况调查,根据是否有抑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杭州空巢老人抑郁患病率为17.14%(95%CI:13.56% ~18.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相比城市(OR...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乡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1月抽取山东省空巢老人2667人,以其中443名 ≥60岁空巢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9%(88/443);无医疗保险(41.9%)、不经常锻炼(27.9%)、有慢性病(22.7%)、自评经济状况差(37.1%)的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医疗保险(OR=0.39,95%CI=0.168~0.907)、自评经济状况差(OR=0.28,95%CI=0.165~0.478)、有慢性病(OR=0.48,95%CI=0.244~0.926)、不参加体育锻炼(OR=0.48,95%CI=0.288~0.800)是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较高,自评经济状况、有无慢性病和是否体育锻炼是空巢独居老人是否患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全国数据,以其中1 892名≥60岁农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社会人口学因素、生理健康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心理因素4个方面分析农村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西省空巢老人抑郁现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空巢老人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山西省4 901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拟合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山西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4.2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健康状况对抑郁症状有直接影响(P=0.028),总效应为-0.978;经济状况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大小为0.086(P=0.030),社会功能对抑郁症状的直接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73),其可通过与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的相关来作用于抑郁症状。三个潜变量之间相关(均有P < 0.05),健康状况与社会功能相关性最强(r=0.942),其次是与经济状况(r=0.718),社会功能与经济状况相关性为0.683。 结论  本次调查的空巢老人大部分存在抑郁症状。健康状况是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功能通过影响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进而作用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地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通过结构化问卷调查229例60岁及以上住院空巢老年患者心理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临床信息等因素对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检出率为43.23%、抑郁检出率为44.98%,其中SAS评分为(43.54±8.17)分,SDS评分为(48.17±10.5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医疗付费方式、与子女关系、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治疗的疾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评分影响因素(P<0.05)。与子女关系、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治疗的疾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为住院空巢老人抑郁评分影响因素(P<0.05)。结论住院空巢老人中焦虑、抑郁检出率较高。与子女关系、生活自理能力、治疗疾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均是其独立评分影响因素。应密切注意住院空巢老人心理状况,与患者子女多沟通,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人口学方面,对中国空巢老人抑郁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并行数据和问卷数据,采用复杂抽样的方法,获得具有代表性1 581名空巢老人的健康情况资料,应用变量变换梯形图对抑郁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多层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空巢老人抑郁得分<25分的占20.37%,25~29分的占38.11%,≥30分的占41.53%;女性(46.19%)、乡村(48.53%)、无配偶(19.00%)、文盲或半文盲(50.31%)、自评为不健康(30.25%)、有生活自理受限者(13.47%)的空巢老人抑郁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评为不健康、有生活自理受限、对生活不满意、低个人收入、居住在乡村及文盲的人群抑郁得分低。结论 全国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较严重,自评健康、生活自理受限、生活满意程度、个人收入、文化程度是空巢老人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亚楠  陈娜  张威  许浩 《现代预防医学》2022,(18):3363-3368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空巢老人社会隔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方法 社会隔离可被分为主观社会隔离和客观社会隔离,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纳入4 705名空巢老人,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空巢老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 本研究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51.3%,主、客观社会隔离同时发生率为11.9%,且农村社会隔离发生率(57.3%)高于城镇(47.4%)(χ2 = 43.871,P<0.001)。无配偶、自评健康较差(OR = 1.635,95%CI:1.322~2.022;OR = 1.410,95%CI:1.119~1.777)、患有慢性病、低个人年收入、与子女见面(OR = 2.322,95%CI:1.457~3.701;OR = 2.858,95%CI:1.648~4.955)和电话联系频率低是城乡空巢老人出现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且ADL受损也是城乡空巢老人同时出现主、客观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和个人年收入是城镇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的特有因素。结论 我国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率高于城镇,应对城乡空巢老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抑郁、孤独的相关性。结果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参加体育活动频率、慢性病数目、自我健康状况评价、1年内是否住院过,部分因子与有无配偶、有无子女、居住状况、脉压、腰臀比有关。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社区空巢老人其抑郁分值、孤独分值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患慢性病、无配偶、无子女、经济收入差、缺乏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承德市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200名承德市社区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检出率为43.32%,主要表现为情感识别障碍、外向性思维。年龄、文化程度、服用药物种类、子女探望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兴趣爱好数量是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t=2.586,t =-2.147,t =2.188,t =2.371,t=2.676,t =-5.167,均P<0.05)。结论 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检出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工作者应从老人自身和社会支持的角度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降低述情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空巢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徐州市城乡社区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采用χ2检验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 176位老年人中,选择家庭自我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分别占73.5%、11.9%、14.6%;居住在城市、有离退休待遇、配偶健在的倾向于选择家庭自我养老;高学历、独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对子女尽孝评价较低的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结论 空巢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还是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应保护和提高空巢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同时根据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加强养老机构的分类服务建设,积极寻找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卫生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使空巢老人因生活上缺少照顾而出现的健康及保健问题更为突出。解决空巢老人保健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大力发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并不完善。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适合空巢老人保健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朝阳市三个县615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15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并应用Bootstrap方法对其中介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空巢老人人格特征得分(51.55±4.86)分,社会支持得分(43.16±3.26)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9.83±1.38)分,空巢老人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r=-0.441,P<0.001),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呈负相关(r=-0.559,P<0.001),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487,P<0.001)。结论 空巢老人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影响因素,且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失能防控和健康老龄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0岁的嘉定区户籍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研发的自报健康调查量表测量老年人失能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列线图分析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老年人4 773人,其中失能老人495人,失能率为11.4%,女性的失能率(13.6%)高于男性(8.9%)。老年人自我评价在认知记忆、视力辨认、疼痛不适、睡眠及活动行走这五方面存在更多的失能,失能率分别为31.7%、23.0%、21.6%、20.4%和1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自评健康较差、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均有P<0.05);每周体育锻炼、饮酒的老年人失能率较低(均有P<0.05)。结论  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加强慢性病管理,关注老年人的不同照护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选取本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独感量表(ULS-8)评估患者孤独感,以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评估患者自我感知老化情况,以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分析患者ULS-8评分与B-APQ评分和PHQ-9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患者孤独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平均(20.14±2.13)分,B-APQ评分平均(46.75±5.42)分,PHQ-9评分平均(6.23±1.5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与B-APQ评分、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未婚/离异/丧偶(β’=0.315)、高中及以下(β’=0.458)、独居(β’=0.217)、从不锻炼(β’=0.170)、B-APQ评分高(β’=0.373)、PHQ-9评分高(β’=0.135)的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较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LS-8评分处于较高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锻炼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卫生服务需要未被满足情况及其阻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空巢"和非"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需要未被满足情况及其阻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需要未满足率较高;阻碍"空巢"老人利用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就诊程序繁琐(33.3%),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看病的人(13.9%)等.结论:要提高"空巢"老人卫生服务水平,必须要简化就诊程序、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提供上门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60岁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8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资料中≥60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估计样本量为7 953人。孤独感采用孤独感量表进行测量, 运用逐步回归与简单斜率法分析主、客观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PROCESS 3.3宏程序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研究对象共8 926人。客观因素中, 家庭网络差的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更高(P<0.05)、社区提供养老服务能够降低老年人孤独感(P<0.05)。主观衰老年龄≤60岁、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感知较差的老年人其孤独感水平更高(均P<0.05)。主观衰老年龄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孤独感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P<0.05), 社会适应和情绪感知在家庭网络对孤独感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均P<0.05)。结论我国≥60岁老年人孤独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主观因素在客观因素对老年人孤独感影响作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 在创造良好适老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有力外部支持的同时, 也应充分调动老年人自身主观能动性, 共同缓解老年人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