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联体全科团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体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魏威  张尚武  熊巨洋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29-1132
家庭医疗签约服务是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服务内涵、配套措施及尚存问题。提出要加强家庭医生专业人才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作用,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而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当"健康守门人",同时引导居民理性就医,构建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方法 分别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前期调查基础上,对上海市长宁区10个街道/镇的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研制,主要调查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2013年和2016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91、651份。结果 2016年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签约居民数分别为34例(5.8%)、172例(29.6%),认知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电话咨询、个性化健康评估、健康/亚健康人群指导、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预约门诊、下转回访、出院随访、健康体检的知晓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77.5%(464/599)的居民签约后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2016年居民签约后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55.9%(333/596)的签约居民会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35.7%(214/600)的签约居民就诊前经常预约,27.0%(161/597)的签约居民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就诊前预约、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仍较模糊,但就诊依从性相对较好,对预约、转诊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暴力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个体未来出现暴力行为的概率并评估干预后风险变化情况。其主要方法已经从既往的非结构化临床判断逐渐发展为目前常用的结构化风险评估。而结构化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精算模式和结构化专业评估两种方法。近年来,国外已有大量使用上述测量方式对不同人群或背景进行暴力危险性评估的研究。但由于文化、精神卫生体制的差异,以及对暴力行为不同的认识、看法等原因,有些风险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我国患者,多数工具需根据我国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客观的暴力危险性评估体系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对国外精神病患者暴力危险性评估常用工具的应用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了解居民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覆盖和推广。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知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市4个城区34个社区的1 450例居民,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及签约现状。共发放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问卷1 397份,有效回收率96.34%。结果 1 397例调查对象中,785例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6.19%;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媒体〔36.08%(504/1 397)〕、社区医务人员的宣传〔30.85%(431/1 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两周患病情况、基层就诊经历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从家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步行时间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结论 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年轻、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居民、患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有健康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较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居民中政策推广的潜在有利人群,实现政策的真实有效宣传。  相似文献   

6.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的工作开展需要“质”“量”并重,重点提高居民的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而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评价尚不明确。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评价,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于2021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菏泽市抽取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所乡镇卫生院的1 193例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连续性维度对纳入居民展开入户调查,量表共包含15个条目。比较不同特征签约居民的PCAT连续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签约居民PCAT连续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0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04%。其中,签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541例(49.27%),签约乡镇卫生院的居民557例(50.73%)。签约居民的PCAT连续性维度平均得分为(3.38±0.51)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D5您的家庭医生是否耐心听您叙述病情”,为(3.64±0.5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D15如果很容易给您换一个家庭医生,您是否愿意”,为(2.98...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社区街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社区管理,试验组予以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记录2组用药依从性、血压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炳华  孙远  罗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12-1113
目的:对比住院的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住院的8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流浪组,其中,男52例、女35例。在同期人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两组分别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两组在入院原因、出院方式、诊断、住院时间、疗效、NOSIE和PANSS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浪组精神症状较重,多并发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医院负担重。  相似文献   

9.
张涛  梁毅 《海南医学》2020,31(12):1549-1552
目的评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行为,并分析其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其危险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危险行为,根据患者是否具有攻击行为分为两组,其中61例具有攻击行为(MOAS总分≥4分)者纳入观察组,39例无危险攻击行为(MOAS总分<4分)纳入对照组。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及饮酒情况、社会环境、生物学特征、病史以及危险行为史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是否单独居住、精神认知状况(妄想、思维障碍、睡眠障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学文化以下(55.73%vs 25.64%)、城镇人口(29.51%vs 53.85%)、单亲家庭(29.51%vs 89.74%)、儿童时具有不良经历(47.54%vs 20.51%)、既往危险行为史(34.42%vs 12.82%)、合并其他疾病(47.54%vs 25.64%)以及易激...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随着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合作等健康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使用存在局限性,从而影响老年人使用移动医疗。开发基于家庭成员的远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目的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老年人的签约问题,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2月,根据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和前期基础研究,初步拟定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5名专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终稿。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8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226(P<0.001)。最终建立了包含服务对象、管理团队成员、家庭照顾者的选择及培训内容、实施方式和管理内容5个部分,共46项条目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结论 本文聚焦老年健康管理的现实问题,构建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既顺应了“互联网+医疗”技术发展,又能实现老年人参与远程健康管理,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0-93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常规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遵医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较各项血糖、血脂及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健康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约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减少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界定阶段(D),测量阶段(M)、分析阶段(A)、改进阶段(I)和控制阶段(C),找出引起跌倒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护理措施。结果:对实施管理前后跌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进行比较。结果202例病人中,家庭关怀度好者67例(33.17%),家庭关怀度差者135例(66.83%),家庭关怀度好的病人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低于家庭关怀度差者,而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上高于后者。结论家庭支持可以提高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因此,应加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家庭关怀以减少他们心理社会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Cardiovascular procedures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oung JK  Foster DA 《JAMA》2000,283(24):3198; author reply 3198-3198; author reply 31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和分析某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状况,为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该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0名门诊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完全熟悉和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居民仅占24.39%;70.73%的调查对象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但存在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的显著差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形成上同时具有集中性和差异性。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当地居民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多类型、多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是有效提高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菁  滕斌  王泰蓉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161-1164
目的 按照家庭医生制度要求,对社区骨质疏松症“1+1+1”签约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观察并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常住本街道人口226例,根据自愿签约情况分为签约组和非签约组,2组均建立健康档案,签约组给予健康宣教、医患互动和预约随访,观察1年后2组骨转换标志物、双能X线吸收检测和中国人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管理后,签约组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羟基维生素D、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签约组患者腰1、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签约组患者中国人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COQOL)下降程度明显优于非签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家庭医生“1+1+1”签约管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也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障碍患者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的异常.方法应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2 784名精神障碍患者口腔黏膜细胞的性染色质.异常者进一步检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对照组为1 069名正常人.结果男性患者Y染色质[(28.0±6.6)%]和女性患者X 染色质[(22.3±8.0)%]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裂症亚组和情感障碍亚组中 X 染色质频率高于神经症亚组和心因性精神障碍亚组.8例男性患者X染色质为阳性,染色体核型3例为47,XXY,5例为47,XXY/46,XY,47,XXY 型发生率为0.77%,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女性患者X 染色质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5,X/46,XX, 45,X 型发生率为0.12%;1例女性患者具有双X染色质,染色体核型为 47,XXX/46,XX,对照组未发现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核型异常者.结论结果提示性染色质频率增高与精神障碍遗传倾向密切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中女性少1条X染色体和男性多1条X染色体的比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精神异常且需进行断腕再植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因精神异常自行菜刀砍伤导致断腕患者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再植手术及术后处理.观察断腕再植成活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再植成活且成活状况良好.结论 对有精神异常的断腕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考虑其精神状况,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相应的处理治疗,可提高精神异常患者断腕再植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