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蕾  程祥荣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2):241-242,245
目的:观察改良型金属烤瓷高嵌体(冠)修复中重度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患者共22颗中重度缺损磨牙采用改良型高嵌体(冠)修复,即制作方法与常规金属或非金属高嵌体(冠)不同,采用金属烤瓷形式,内层为贵金属或非贵金属,表面烤瓷,修复完成后第一年及第二年进行回访观察。结果:改良型金属烤瓷高嵌体(冠)在2年观察期内未见损坏,余留患牙未见继发龋及基牙的折裂,边缘密合且在观察期内无明显改变。修复结束时有6颗修复体与患牙或相近邻牙颜色有轻度不匹配,2年观察期内修复体颜色无变化。结论:改良型金属烤瓷高嵌体(冠)用于中重度缺损磨牙的修复效果较理想,兼顾了修复体的强度与美观,在选好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临床疗效较理想的修复形式,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期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合情况。按照改良USPHS/Ryge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分析,记录牙龈状况和邻接关系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两组边缘适合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治疗后12和24个月,两组表面光滑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树脂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牙平均力百分比低于对侧同名牙(P<0.05);而高嵌体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牙龈状况和食物嵌塞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嵌体组在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成功率较树脂组高,咬合力恢复也较树脂组更佳。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牙时,铸瓷高嵌体修复可作为推荐方案之一,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合情况。按照改良USPHS/Ryge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分析,记录牙龈状况和邻接关系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两组边缘适合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治疗后12和24个月,两组表面光滑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树脂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牙平均力百分比低于对侧同名牙(P<0.05);而高嵌体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牙龈状况和食物嵌塞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嵌体组在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成功率较树脂组高,咬合力恢复也较树脂组更佳。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牙时,铸瓷高嵌体修复可作为推荐方案之一,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129例(患牙200颗),行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各100颗牙,于患者戴用修复体后6个月、1年、2年、3年,检查其形态、边缘适合性、颜色、周围龋、修复体磨耗程度、接点及折裂情况。结果200颗患牙修复后中共出现5颗失败,其中高嵌体修复体破损1颗、松动1颗、食物嵌塞2颗;多面嵌体修复体未发现有破损,1颗出现基牙折裂。结论Ceramage聚合瓷是一种很好的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材料;与高嵌体相比,多面嵌体保留了更多牙体组织,更有利于修复体力学或生物学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磨牙和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牙共173颗,其中磨牙128颗,前磨牙45颗,并于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1年、2年、3年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机构评价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修复后1年、2年、3年的累计失访牙数为3颗、3颗、8颗。第3年时,复诊病例中无1颗发生高嵌体脱落;继发龋的发生率仅为0.6%(1/165);牙体完整性也较为理想,除7颗边缘釉质崩裂外,无牙体折断发生;崩瓷或瓷裂发生率为3.0%(5/165);颜色匹配性评级,与邻牙的颜色及半透明性一致、少许不一致的比例分别为90.3%(149/165)和9.7%(16/165);边缘适合性和邻接点正常的比例均为97.0%(160/165)。结论采用E-max铸瓷高嵌体是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较为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铸瓷高嵌体在根管治疗后牙中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015年间于青岛市立医院口腔科就诊、并选择瓷高嵌体进行牙体修复的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对296例患者的308颗修复体进行回访,并按照修复方式分为部分覆盖组和全覆盖组,根据改良USPHS评价标准对患牙和修复体进行评价,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IPS e. 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由牙体牙髓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完成的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病例26例,均为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18~24个月后回访检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患牙继发龋、牙龈炎、牙折、修复体边缘完整性、边缘染色、修复体折裂/脱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6例病例中,1例修复体折裂,2例边缘完整性轻度受损,1例咬合面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的缺陷或因修复体引起的牙体、牙周等问题。结论: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Cer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的磨牙与前磨牙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3年3—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2例患者的54颗患牙,完善根管治疗后,按照嵌体预备原则行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患者戴入修复体后即刻和1年后随访,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的修正标准制定此次研究的嵌体评估标准。结果    修复后即刻检查修复体固位、边缘密合性、牙龈邻接关系以及修复体颜色匹配程度等,44颗聚合瓷嵌体试戴后参照各项嵌体评估标准均达到A级,修复效果满意;10颗修复体颜色与牙齿稍有差异,颜色匹配程度达到B级,修复体颜色的匹配性达81.5%。修复后1年随访率94.2%,失访3例;1年后再次检查评估,51颗修复体表面视诊、探诊均光滑,未出现粗糙面,边缘密合度好,未出现继发龋、牙体折裂,修复效果达到A级;3例修复体边缘有轻微着色,修复效果达到B级;9例修复体与牙体颜色和透明性有差异但不明显,修复效果达到B级;3例修复体与邻牙出现轻微食物嵌塞,但牙线可清除,牙龈稍有红肿,修复效果达到B级;36例修复体各项评估标准满意程度与可接受程度均达到100%。结论    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是用于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一个优先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使用3种边缘形式的铸瓷高嵌体修复不同程度缺损无髓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5例患者的165颗根管治疗后磨牙,根据牙体预备后残留壁的数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每种缺损又根据不同的边缘设计分为平面对接组、斜面组和凹形肩台组,完成牙体预备后行高嵌体修复。治疗后随访,比较同种缺损情况下不同组间的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925.44 d。轻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和斜面组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均为100%;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94.4%,存活率为100%。中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的成功率为96.0%,存活率为100%;斜面组的成功率为80.0%,存活率为93.3%;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95.2%,存活率为95.2%。重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的成功率为95.2%,存活率为100%;斜面组的成功率为73.7%,存活率为89.5%;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73.3%,存活率为80.0%。各种缺损情况下,3组高嵌体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平面对接式边缘的高嵌体牙体预备在轻、中、重度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情况下均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樊勤  于金华  周洲 《口腔医学》2021,41(4):333-336
目的 探究树脂直接充填和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3例后牙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患牙34颗)予以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观察组27例(36颗患牙)予以铸瓷高嵌体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时间、正中咬合情况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修复效果、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银钯合金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全冠修复患者46例49颗受试牙,采用3种材料进行修复(CAD/CAM氧化锆、银钯合金、钴铬合金).修复前、后进行GCF含量、TNF-α、IL-6检测,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各组修复后效果,修复体颜色匹配和牙龈状况指标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组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各组修复后GCF含量、TNF-α和IL-6检测结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组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修复效果好,且对患者牙周组织的破坏较小,优于银钯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运用CAD/CAM技术制成的氧化锆修复体的制作效果,探讨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7例CAD/CAM氧化锆冠桥基底修复的临床病例,观察修复体制作的过程,分析其边缘适合性、颜色、固位、折断或破损情况,综合评价制作效果。以70例贵金属烤瓷冠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97例修复体的制作过程中,发现有1例在切削加工时从包埋蜡中脱落,1例上前牙4单位桥在完成烧结后有小幅度翘动,1例上前牙3单位桥体在切削过程中破裂,上述3例修复体通过返工重做解决问题。所有制作的氧化锆支架,通过饰面瓷的堆塑可使修复体获得较好的美观效果。两种修复方式在边缘适合性、固位和破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AD/CAM氧化锆基底冠的颜色良好率要优于贵金属基底冠(P<0.05)。结论高强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制作效果能符合临床要求,可以考虑用于全瓷修复。  相似文献   

13.
纤维桩自推出以来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疲劳、耐腐蚀以及易拆除、根折发生率低等优点,在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能对复杂形态、结构物体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比较,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其中三维有限元分析因其模型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成为了纤维桩力学研究中的一种高效、精确、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核在修复前牙残冠、残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45颗残冠、残根使用自凝塑料在口中制作桩核模型,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一体化氧化锆桩核,运用一体化氧化锆桩和全瓷冠修复所有残冠、残根,经3年的临床跟踪,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期间失访2例患者,因此只对剩余43件修复体进行复查,其中中切牙28例,侧切牙7例,尖牙8例。2例患牙在第6个月时出现牙龈炎。1例右上中切牙氧化锆桩核修复体在第12个月后出现I-II°松动,1例右上侧切牙桩核修复体在第18个月后松动脱落。24个月和30个月时分别有1例患牙出现根折。所有复诊患者在36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桩核折断、边缘着色和继发性根尖周炎,并且所有修复体均获得满意美观效果。结论: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郑茜聪  蔡志斌 《口腔医学》2015,35(9):783-785
目的 回顾分析评价CAD/CAM氧化锆全瓷单冠抗折裂性能。 方法 为189例患者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284颗,随访到156例患者的226颗全瓷冠,随访2.5~5.5年,对修复体的位置、崩瓷、基底冠折断、修复体松动脱落等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CAD/CAM全瓷冠1年的折裂率0.9%,2年的折裂率为2.1%,3年的折裂率为3.3%,4年的折裂率为7.1%,观察期间全瓷冠的总折裂率为9.7%。其中2例患者发生基底冠折裂。当对颌分别为天然牙或瓷修复体时,全瓷冠的折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4)。全瓷冠的折裂后牙明显高于前牙区(P<0.01)。 结论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整体抗折裂性能临床可接受,可作为临床首选的美学修复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制作全解剖形态氧化锆冠(全锆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即刻修复质量和短期疗效。方法选取36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制作40颗全锆冠,修复后即刻及1年采用改良的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0例修复体1次戴牙成功率达100%,戴牙后1年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全解剖形态氧化锆冠短期疗效确切,可以作为后牙牙体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7.
All-ceramic crowns are used as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metal-ceramic crown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ingle teeth. Traditionally all-ceramic restorations possessed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contraindicated their use in many treatment situations. The strength that zirconia ceramics exhibit seems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 specific situations, an all-ceramic crown may be used to restore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 abutments in areas previously reserved for metal or metal-ceramic restorations. Abutments for RPDs may now be fabricated with Procera AllZirkon with the classically prepared guide planes and rest sea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 techniqu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 zirconia-based crown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using the Procera CAD/CAM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一种小型分光光度计对上前牙区种植支持式氧化锆全瓷修复与贵金属金瓷修复的牙冠颜色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 18例(男 7例,女 11例)行口腔种植修复后复查患者的上前牙区种植支持式单冠 29颗进行研究,其中氧化锆全瓷修复单冠 11颗,贵金属金瓷修复单冠 18颗。采用小型反射型分光光度计型比色仪 SpectroShadeTM采集图片并输入计算机,应用相关软件测量每个种植牙冠体 1/3与对照天然牙的CIE L﹡a﹡b﹡颜色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氧化锆全瓷修复和贵金属金瓷修复的牙冠明度均高于天然牙,全瓷修复引起的明度差异( 4.5±3.2)大于金瓷修复引起的明度差异( 1.0±2.6),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色相差异和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瓷修复和金瓷修复与天然牙的颜色差异( 7.0±2.8和4.0±1.9)均高于人眼的分辨阈值( 3.7),且前者差异大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氧化锆全瓷和贵金属金瓷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977)。上前牙天然牙色由前向后明度渐低,色相变红黄。结论 就本试验所选用的修复材料而言,分光光度计测量显示氧化锆全瓷修复与天然牙的牙冠颜色差异大于贵金属金瓷修复与天然牙的颜色差异,但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回顾全瓷修复的发展历史.其美观逼真的修复效果早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而其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瓷材料的种类较多,如白榴石、锂基瓷、氧化铝、氧化锆等,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渗透陶瓷、热压铸造陶瓷、瓷沉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等,其强度也越来越高,修复适应证也越来越广。在所有全瓷修复材料中,以CAD/CAM二氧化锆全瓷的抗弯强度最高㈣。CAD/CAM修复技术是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控机械加工技术合并用于口腔修复的新技术。该技术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应用范围有限,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修复材料的迅速发展。有关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㈤.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Dental bio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all areas of routine dental practice. There are mainly two methods for their application. Firstly, dental biomaterials are placed into living tissues, such as teeth, to fill the space. Secondly, dental devices such as crown and bridge restorations and dentures are fabricated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to restore the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the dentition. Crown and bridge restorations are one of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used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achieve lifelike restora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 The recent introduction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has expanded the application of crown and bridge restorations for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 Mechanical durability and precision fit ar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for crowns and bridg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sting alloys and precise casting system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ful use of metal-based restorations. However, patient requests for more aesthetic and biologically 'safe' materials has led to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metal-free restorations. There is also a growing demand to provide all-ceramic restorations more routinely. New materials such as highly sintered glass, polycrystalline alumina, zirconia based materials and adhesive monomers, will assist dentists to meet this demand. In addition, new fabrication systems combined with computer-assisted fabrication systems (dental CAD/CAM) and various networks are now available. Dental technology was centred on lost-wax casting technology but we now face a revolution in crown and bridge fabr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recent status of dental CAD/CAM, the application of CAD/CAM fabricated tooth-coloured glass ceramic crow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ll-ceramic crowns and bridges using CAD/CAM fabricated zirconia based frame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