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 Schizas形态学B、C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Schizas形态学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Schizas形态学分型为B、C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43~74岁。Schizas形态学B型39例,其中保守治疗20例(保守组)、手术治疗19例(手术组);C型23例,其中保守治疗13例(保守组)、手术治疗10例(手术组)。B、C型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别比较B、C型患者保守组和手术组治疗前及末次随访ODI、JOA评分、VAS及治疗期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Schizas B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在保守组及手术组治疗后末次随访ODI分别为10.88%±2.84%和11.44%±2.80%,JOA评分分别为(22.41±2.26)分和(22.36±2.25)分,VAS分别为(0.84±0.52)分和(0.93±0.4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2、0.065、-0.646,P值均>0.05),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30、-5.339,P值均<0.01)。Schizas C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保守组和手术组治疗后末次随访腰椎ODI分别为16.72%±4.04%和10.10%±1.63%,JOA评分分别为(17.92±2.43)分和(22.75±2.99)分,VAS分别为(1.60±0.82)分和(0.70±0.2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6、-4.271、3.713,P值均<0.01),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3, P>0.05),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2, P<0.01)。结论 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MRI Schizas形态学分型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选择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Zero-P)和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系统(PCB)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0月63例前路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6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Zero-P组(32例)和PCB组(31例)分别行Zero-P和PCB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远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包括螺钉位置丢失、吞咽困难和骨性融合不佳。结果 Zero-P组中1例因随访丢失予以剔除,最终每组均有31例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JOA评分、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Zero-P系统组随访时间(15.52±1.93)个月;PCB组随访(16.10±2.3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9,P>0.05)。Zero-P组、PC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45±10.87)、(85.97±1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35±11.53)、(66.26±19.6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0、5.358,P值均<0.01)。两组患者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恢复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在手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恢复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水平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但在末次随访时PCB组在术后维持Cobb角方面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Zero-P组的ND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PCB组(P<0.01)。至末次随访,两组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PCB组出现2例螺钉位置丢失、3例吞咽困难,远期并发症方面Zero-P组优于PCB组(P<0.05)。结论 Zero-P和PCB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Zero-P组具有手术较简易、颈椎功能保留多、螺钉位置丢失和吞咽困难的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而较之Zero-P,PCB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术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在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2017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肿瘤科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41~79(53.9±10.2)岁。均采用全椎板截骨、肿瘤切除、截骨块回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按是否保留棘突行椎板截骨分为保留棘突截骨组(34例)及不保留棘突截骨组(58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回植骨块融合情况,术后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胸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彻底切除病变。保留棘突截骨组手术时间(188±17) min、术中出血量(386±50) mL,不保留棘突截骨组手术时间(190±16) min、术中出血量(380±44)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时间=-0.564, t出血量=0.604, P值均>0.05)。术后3个月时,保留棘突截骨组VAS为(2.07±0.28)分、JOA评分为(15.6±1.8)分,不保留棘突截骨组VAS为(2.45±0.30)分,JOA评分为(13.8±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AS=-5.881, tJOA=4.374, P值均<0.01);保留棘突截骨组术后骨性融合时间(4.0±0.6)个月与不保留棘突截骨组(4.4±0.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 P<0.01)。结论 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技术应用于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有利于脊柱的后方解剖结构恢复、促进功能康复及骨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1(48.57±5.91)岁。病变部位:L4~5 17例, L5~S1 1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ESSYS组和I see组:采用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系统技术15例纳入TESSYS组,采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15例纳入I see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时间、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减压操作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MacNab标准评定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I see组的导管置入时间和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16.73±2.46)min、(38.15±5.72)s,均少于TESSYS组的(19.87±3.79)min、(49.79±7.40)s;I see组上关节突切除率为32.25%±1.12%,大于TESSYS组的12.0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4.820、38.890,P值均<0.05)。两组术中减压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以及ODI均比术前减少,JOA评分均比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 see组=167.298、268.815、7 271.864、316.342,FTESSYS组=168.759、341.300、1 368.354、141.090,P值均<0.01)。I see组与TESSYS组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定疗效,I see组优8例、良4例、可3例,TESSY组优7例、良6例、可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4,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椎间孔成形方法;采用该技术行PELD,可获得与TESSYS技术相同的疗效,同时减少术中导管置入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160名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为对照组,80例行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X线照射时间、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3.7±0.8) cm和(8.2±1.5) cm ,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63.2±30.3) mL和(170.6±21.4)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 (22.1±10.7) mL和(80.2±20.3) mL,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 (26.1±3.7) s和(16.5±4.2)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80、25.902、22.651、15.343, P值均<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VAS分别为(0.68±0.41)分和(1.95±0.64)分,ODI分别为7.29%±3.60%和12.70%±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950、8.664,P值均<0.01)。观察组的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80)、0、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10.00(8/80)、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7、6.447、7.535, P值均<0.05);而椎间植骨融合率100.00%(80/80)则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7, P<0.01)。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2~64(52.4±6.2)岁。退变性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7例;Ⅰ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17例,L5~S1滑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比较并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平均高度、腰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评价椎间孔恢复及腰椎矢状位曲度改变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10.8) min,术中出血(85.2±35.6) mL,术后引流量(34.7±12.5) mL,术后(5.2±1.8) d出院,显微镜术中使用时间(56.4±8.2)min;均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段腰痛VAS、腿痛VAS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080、148.420、493.080, 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段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870, P值均<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1.7) mm和(10.1±1.8) mm,腰椎Cobb角分别为39.0°±5.4°和38.6°±7.3°,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8.6°±3.2°和18.0°±5.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310、33.820、3.950, 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滑脱获得复位;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30/32);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完全融合29例,可能融合3例。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 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 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临床失败率23.68%(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法可以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由于本手术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可能与其Steinberg分期有关,推荐将该方法应用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后路减压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后路减压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的成人DS患者46例。根据融合节段长短不同分为两组:长节段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46~78岁;短节段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50~76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减压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根据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Cobb's角、腰椎前凸角及脊柱平衡改善情况,评价矫形效果;结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5~3.3年,平均2.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减压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融合节段、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Cobb's角、腰椎前凸角的术前、术后1年、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年、末次随访的Cobb's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值均<0.05);长节段组的冠状面、矢状面平衡术前均优于短节段组(P值均<0.0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腰痛、腿痛VAS、腰椎JOA评分、ODI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年、末次随访中长节段组较短节段组均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 采用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S较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更好的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分别行Wiltse入路MIS-TLIF(MIS-TLIF组)和开放TLIF(TLIF组)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MIS-TLIF组36例,T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CK)水平,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结果 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3天CK水平均少/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Wiltse入路微创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可以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HOA)患者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单侧HOA的29例患者(HOA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40~66(51.6±5.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2~68(49.2 ± 6.8)岁。术后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定髋关节功能。在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HOA组术前、术后1年和正常对照组的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骶骨骨盆角(SPI)、骶骨骨盆后角(SPPA)。结果 HOA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HOA组术前、术后1年PT分别为6.0°±10.6°、6.3°±10.8°,SS分别为38.8°±8.6°、38.4°±7.1°,正常对照组PT为 12.4°±8.4°,SS为31.2°±7.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A组术前、术后1年PT减小、SS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T=4.092、2.732, tSS=2.902、4.225, P值均<0.01);而PI、LL、SPI、SPPA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OA组内比较,术后1年HHS评分(86.5±4.1)分,与术前(32.6±6.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44, P<0.01);而PI、PT、SS、LL、SPI、SPPA HOA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排除了下腰痛对HOA矢状面参数的影响,THA在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不会改变无下腰痛单纯原发性HOA患者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为HOA患者维持矢状面平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学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2, 5.466, 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53)和传统入路组(n=54)。Wiltse入路组采取Wiltse入路TLIF,传统入路组采取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术前及术后1 d、3 d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旁肌组织面积。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ACTH、Cor、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但Wiltse入路组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且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低于传统入路组,JOA评分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左、右侧椎旁肌组织面积大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相当,但Wiltse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且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更低,可在短期内促进腰椎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MIS-TLIF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O-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评价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1~26个月,平均(14.8±6.5)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O-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术后1个月MIS-TLIF组VAS、JOA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定各维度总得分均改善,MIS-TLIF组改善程度高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为96%,O-TLIF组优良率为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2组融合率均为100%,但MIS-TLIF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较O-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O-TLIF技术均可以有效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但MIS-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椎间融合时间短及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