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JP2〗探讨标准化流程管理在老年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老年重症患者70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医院例次感染率和医务人员干预措施依从率。结果 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干预前高于干预后,多重耐药菌医院例次感染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开具隔离医嘱、悬挂隔离标识、诊疗物品专用、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率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标准化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意识,完善感控流程各环节,使老年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集束化的环境清洁消毒干预措施对降低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湖北省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比较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效果的变化。结果 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医院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3.07%下降至0.91%;多重耐药菌医院例次感染率由0.30%下降至0.17%。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由60.37%提高到69.06%。结论 实施集束化环境清洁消毒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清洁消毒质量,减少多重耐药菌环境定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与环境消毒质量关系。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9个病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和MDRO感染率|采用环境卫生学采样和细菌培养方法,分析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结果 该医院临床ICU连续5年住院患者医院例次感染率为7.26%,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为4.11%,环境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94.88%。科室间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和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环境消毒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度间的MDRO医院例次感染率和环境消毒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项目消毒效果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境消毒合格率越高的ICU,其科室的MDRO感染风险越低。该医院环境消毒质量较好,临床ICU住院患者MDRO感染率在可控范围,仍需要加强监督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近两年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特征,为医院感染防控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某三甲医院2020—2021年开展的MDRO目标性监测,分析MDRO分布数量、分布种类与分布科室。结果 2020—2021年共检出MDRO 1 835株,其中ESBLs-EC占33.24%、MDR/PDR-AB占23.16%、ESBLs-KP占19.62%、MRSA占15.69%、MDR/PDR-PA占5.23%、CRE-KP占2.19%、CRE-EC占0.82%、VRE占0.05%;MDRO分布科室排在前5位的为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与2020年相比,2021年医院感染率与例次率、病原学送检率与检出率、MDRO导致的医院感染率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某三甲医院ESBLs-EC、MDR/PDR-AB、ESBLs-KP、MRSA、VRE是下一步MDRO目标性监测与防控管理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医院感染多发科室督导,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卫生湿巾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患者资料为使用卫生湿巾前组(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患者资料为使用卫生湿巾后组(观察组),对比卫生湿巾使用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质量指标、环境卫生学采样合格率等。结果 未使用卫生湿巾的对照组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9.54%和12.48%|使用卫生湿巾的观察组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7.25%和9.31%。使用卫生湿巾的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率也明显低于未使用卫生湿巾的对照组。使用卫生湿巾的观察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和物体表面卫生质量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ICU采用卫生湿巾作为清洁消毒产品,明显改善清洁消毒质量,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和相关标本细菌检测方法,对某医院EICU收治的289 例患者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EICU住院患者采用浓度为20 g/L的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中心血管插管相关感染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住院患者对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和住院时间调查满意度达到96.29%。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更适合于抵抗力低,易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降低插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荧光标记法在医院内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法和目标监测法,对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物体表面清洁效果进行监测,同时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评估。结果 实施荧光标记法监测之后,该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疗仪器表面清洁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9.25%提升到94.44%;床单元表面清洁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8.89%提升到90.52%。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原来的1.23%下降到0.44%。结论 该医院采用荧光标记法作为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的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清洁质量的合格率,有利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卫生管理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无锡市10家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0家医院ICU 2年共有患者7 429例,发生医院感染718例,医院感染率9.66%,其中三级和二级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53%和8.60%。三级医院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覆盖率均达到100%。多数医院ICU都配备床边洗手和干手设施,手消毒剂以含醇类为主。结论 所调查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消毒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方法通过模拟现场消毒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化学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在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结果以含2 000 mg/L浓度的过氧乙酸、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泡腾片水溶液和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硬质表面,并作用15 min,对表面上污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平均杀灭均可达到90%以上;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擦拭消毒物体表面作用2 h,对上述2种多重耐药菌平均杀灭率在85%左右。结论本研究中4种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两种多重耐药菌消毒效果以季铵盐消毒湿巾性价比较高,可考虑优先选择用作物体表面一般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毒湿巾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技术,对某消毒湿巾消毒ICU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湿巾擦拭消毒ICU物体表面,共采集6类环境表面标本960份,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总体阳性率由消毒前的17.92%下降到消毒后的0.83%。某医院4个ICU中,以呼吸内科ICU消毒前物体表面耐药菌检出率最高,达48.33%,用消毒湿巾消毒后检出率都显著降低。结论 消毒湿巾应用于ICU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物体表面耐药菌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点和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4年全年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全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34株,其中有45.52%为医院内获得感染,社区获得感染占54.48%。MDROs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MDROs菌株中,以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最高,为26.87%;其次是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居多,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某综合性中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6年多重耐药菌变化趋势和防控措施效果,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目标性监测5种多重耐药菌,实施床旁接触隔离、强化手卫生、物品专用、环境清洁消毒、陪护人员宣教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多项防控措施。采用 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分析监测周期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的季度变化趋势。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连续12个季度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均呈下降趋势(Z=-2.256 6和-1.976 6,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感染发现率与期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施行综合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的MDROs感染与耐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2016-2018年期间共检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56 680份,监测出细菌感染患者10 228例,发生MDROs感染患者1 626例,MDROs感染构成比为15.9%。MDROs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4.69%和24.11%。MDROs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和血液,构成比依次为56.64%、15.88%和8.29%。MDROs感染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占MDROs感染患者总数的46.19%。结论〓该医院MDROs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及细菌耐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b>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连续4年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渐进式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b>4年期间共监测住院患者146 177例,查出MDROs医院感染140例,感染率为0.10%。通过实施实时监测、持续质量改进和手卫生品管圈活动等干预措施,使得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16%下降至0.06%。从MDROs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居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依次为32.86%、28.57%和26.43%。结论 <\b>该医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和江苏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种类和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2家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和耐药菌检出情况,统计2家医院耐药菌的科室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2家医院临床分离菌皆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江苏某三甲医院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多,新疆某三甲医院以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为最多。江苏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新疆某三甲医院MDRO主要分布在胸泌外科。江苏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新疆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新疆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新疆某三甲医院。结论〓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基本相似,但MDRO检出不同,需根据不同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监测,了解MDRO感染状况,评价监测与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MDRO进行目标性监测。实施强化培训、强制执行、强调改进的多重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全院工作人员培训,健全相关制度,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结果:2年内共检出1 194例MDRO,发生MDRO医院感染153例,感染例次176次,经目标监测及干预措施后2013年MDRO感染率为0.40%较2012年MDRO感染率0.5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JP2〗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临床分布及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医院感染监测,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感染分布分析。 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及其所属患者目标性监测后的资料进行回顾调查。结果 该医院在2年间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种79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中,医院内获得感染和社区获得感染分别占27.85%和72.15%。结论 加强病原高强度筛查和监控有助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研究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连续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1 592例,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感染率为2.41%。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0株(例),其中多重耐药医院感染156例,占病原菌总数的57.78%。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依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奶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依次为51.92%、23.08%、17.31%、5.77%和1.92%。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及其置管天数、尿管使用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使用等构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医院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较高,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应特别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