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易出现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1]。本研究则就此分析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76例进行分析,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3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其年龄65~82岁,平均(72.4±2.2)岁,骨折部位为胫骨10例,股骨15例,胫腓骨13例;研究组3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其年龄65~83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静脉血栓,主要措施有术前Autar量表评估、认知干预及机械性预防等,比较2组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知识、下肢不适、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6 d的静脉血栓预防知识得分为89.51±12.78,高于对照组的75.14±18.54,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的发生率为10.7%,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χ2=12.51,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5.53±3.47)cm/s,大于对照组的(20.14±2.51)cm/s,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6.7%,静脉血栓的直径为(0.23±0.09)cm,小于对照组的(0.42±0.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χ2=3.94,t=2.1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 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规避术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联合系统化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加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很好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而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术后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方案,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便秘情况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5月的来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护理管理。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的来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不同护理方案。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手术后护理过程中便秘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腹胀、粪便形状、自发排便以及排便费力评分分别为1.52±0.34、1.62±0.43、1.31±0.45、1.22±0.36,均低于对照组的2.12±0.33、1.82±0.31、1.87±0.32、1.86±0.38,排便时间为(15.29±3.47)min,短于对照组的(23.21±4.19)min,便秘的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结论: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下肢骨折患者便秘的症状并且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3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行为转变理论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功能锻炼的护理及其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下肢骨折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CPM功能锻炼护理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护理后的 HSS 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应用 CPM功能锻炼及其护理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2%、HSS 评分(91.52±4.89)分、活动度(139.21±14.89)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72%、HSS评分(62.15±7.45)分、活动度(82.36±12.26)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功能锻炼,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恢复水平,减少患者的病残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5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室护理服务.比较2组满意水平;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开始下床锻炼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下肢行走功能的评分、焦虑心理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老年下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水平、下肢行走功能的评分、焦虑心理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开始下床锻炼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罗艳艳 《吉林医学》2014,(7):1544-154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静脉血栓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下床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可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常规功能锻炼方式需在患者骨折处稳定后开展,恢复慢,需选择一种科学规范的锻炼方式。本研究用软底舞蹈鞋和绷带两条制成自助式功能锻炼鞋,分析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锻炼,观察组60例,在功能锻炼中使用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小腿内径、下肢肿胀度、踝关节功能和下肢功能。  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腿周径为(28.16±1.96)cm、大腿周径为(53.24±2.56)cm。肿胀程度评分为(0.78±0.12)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81.54±1.69)分、(30.12±1.27)分和(42.78±1.98)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下肢肿胀,对患者踝关节和下肢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可在增加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的基础上,对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予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帅健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48、7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0例便秘、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炎、4例泌尿系感染,共20例并发症;观察组发生6例便秘、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共10例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Z=3.422,P<0.05)。 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56-16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血栓形成高危险的剖宫产孕妇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在整个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浆D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2(interleukin 2)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2.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二聚体和FDP产前两组无明显差异,产后观察组与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IL-2水平的变化无差异,IL-6、CRP相比对照组(96.7±17.6、55.6±11)明显高于观察组(10.6±5、50.3±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DVT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并对两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DVT有5例,未发生的有40例;对照组发生DVT有14例,未发生的有31例(P0.05)。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P0.05)。观察组实行护理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进行随访调查,然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6%;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P0.05)。观察组的a PTT、PT指标高于对照组,Fb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P0.05)。结论对胆囊手术患者实行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均干预2个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析两组健康状况、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股静脉流速、右股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2.50%与对照组11.25%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可有效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马萍 《中外医疗》2016,(16):162-164
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脑梗塞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所用不同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护理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运动护理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股静脉血流及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Fugl-Meyer评分和血流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68.86±23.80)分比对照组(38.80±22.70)分优,血流峰速度(25.98±4.50)m/s比对照组(23.82±4.20)m/s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7%﹑7.69%与1.92%均比对照组34.21%﹑39.47%与26.32%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股静脉血流,促进运动功能提高,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