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评价3种不同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对汉族人群华法林每日维持剂量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行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检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且INR达标患者,收集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维持剂量、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情况等;通过比较患者的实际剂量与预测剂量的差异,评价Gage模型、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协会(IWPC)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指南)等推荐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Gage模型的预测剂量稍小于患者实际剂量,但没有统计学差异[(3.81±0.95)mg vs.(4.19±1.19) mg,P=0.199],预测准确率61.6%,而IWPC、指南模型的平均预测剂量均低于患者实际剂量[(3.48±0.85)mg,P=0.025和(3.38±0.66)mg,P=0.007)];预测准确率分别为48.8%和41.8%。结论:GAGE模型更适合威海地区汉族人群,但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邹朗  赵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9):851-854,873
目的:考察华法林IWPC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间住院期间行华法林基因检测的患者97例,记录其基本信息和临床用药情况,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CYP2C9*2,*3和VKORC1 G>A基因型,并利用IWPC公式预测患者华法林剂量,考察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相关性。结果:行基因检测的97例患者中,73例服用华法林,42例住院期间INR达标。初始预测剂量中,CYP2C9*3 AA/VKORC1 AA型实际初始剂量在预测剂量范围内的比例为81.13%(43/53例),CYP2C9*3 AC/VKORC1 AA型实际初始剂量在预测剂量范围内的比例为62.50%(5/8例),其余的基因型实际初始剂量在预测剂量范围内的比例较小。维持剂量中,预测周剂量的平均值为19.286 mg,实际维持周剂量平均值为19.958 mg,R=0.415,P=0.562>0.05,预测的维持周剂量与实际维持周剂量无显著差异,且VKORC1 AA/CYP2C9*3 AC和VKORC1 AG/CYP2C9*3 AA 2组中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37和0.916,相关性良好。结论:基因检测预测华法林用药剂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初始剂量预测中,CYP2C9*3 AA/VKORC1 AA型和CYP2C9*3 AC/VKORC1 AA型预测准确性较高;维持剂量预测中,CYP2C9*3 AC/VKORC1 AA和CYP2C9*3 AA/VKORC1 AG预测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扬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9VKORC1基因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扬州地区汉族人群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CYP2C9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国家化标准比值(INR)、胺碘酮使用情况临床资料,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02例为野生AA型(91.9%),8例为杂合子AC型(7.21%),1例为突变CC型(0.9%)。VKORC1基因型检测有96例为突变纯合子AA型(86.49%),13例为杂合子GA型(11.71%),2例为野生GG型(1.80%),所有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VKORC1 AA型患者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较AG型,CYP2C9*3 AC型明显低于AA型(P<0.05)。对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不同基因型、模型预测剂量及稳态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剂量相关,而相关性分析提示性别和身高对华法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态剂量的相关系数为0.732,配对t检验预估剂量与稳态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均为轻微出血,所有基因型中AC/AA型患者出血发生率最高。结论:扬州地区汉族人群存在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应用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和模型可以准确估测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P2C9、CYP4F2、GGCX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157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CYP2C9、CYP4F2、GGCXVKORC1基因多态性,登记并计算患者INR稳定在1.5~3.0时一周的平均日剂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用量的差异。结果:INR稳定在1.5~3.0时,CYP2C9*1/*1个体使用华法林剂量[(2.73±0.80)mg·d-1]显著高于*1/*3使用量[(1.83±0.51)mg·d-1];VKORC1TT基因型携带者使用剂量[(2.56±0.79)mg·d-1]显著低于CT基因携带者使用量[(3.31±0.75)mg·d-1];CYP4F2 CC基因型使用剂量[(2.58±0.78)mg·d-1]显著低于TT基因携带者使用量[(3.21±1.04)mg·d-1];GGCX CC基因型使用剂量[(2.49±0.89)mg·d-1]显著低于GG基因型使用量[(3.04±0.75)mg·d-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9、VKORC1和GGCX与个体华法林剂量有关。结论:CYP2C9、VKORC1和GGCX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个体华法林使用剂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因分型指导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基因检测技术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CHA2DS2-VASc≥2分(即卒中高危者)、无用药禁忌且初次使用华法林抗凝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3 mg·d-1起始治疗;个体化治疗组检测CYP2C9*2、CYP2C9*3和VKORC1(G-1639A)基因多态性,依据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联盟的权威公式计算的初始剂量进行治疗;两组常规监测INR,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INR达标所需时间、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组INR达标所需时间短(P<0.05);常规治疗组有1例发生脑卒中,6例发生轻微出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淤斑和血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初始剂量预测模型对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INR达标时间更早且临床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6.
孙洁  孙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0):1783-1786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血浆华法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方法,并用于华法林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同时,考察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的可能影响。方法:人血浆经乙酸乙酯萃取,以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为固定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5 μL,记录华法林经时血浓度,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采集肘静脉血,提取DNA,采用FISH法检测受试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结果:华法林在0.5~6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最低定量限为5.0 n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RSD均小于15%,方法稳定性良好;24例受试者分别有2例CYP2C9和3例VKORC1基因突变个体检出。结论:建立了快速测定血浆华法林HPLC-MS法,方法灵敏、稳定、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人血浆中华法林浓度测定及华法林药动学研究;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药动学行为有一定影响,为体内过程和效应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分析PCI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全血直接PCR测定我院311名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不同种族CYP2C19基因型的频率以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野生型等位基因CYP2C19*1的频率为63.99%,突变型等位基因CYP2C19*2和CYP2C19*3的频率分别为30.87%和5.14%。不同性别对CYP2C19代谢表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中代谢和慢代谢型患者中,个体化治疗组出现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国人群CYP2C19*2CYP2C19*3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欧洲及美洲国家人群,与其他亚洲国家韩国和日本相近。CYP2C19基因突变使氯吡格雷活性降低,在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时,应根据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个体化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对某院收治的ACS患者350例,入院时即检测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聚集率,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常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服用1年。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n=140)、中等代谢型(n=161)和慢代谢型(n=49)。治疗后第7天第2次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5 μmol·L-1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快代谢性CYP2C19*1/*1共140例,占40.0%;中等代谢型CYP2C19*1/*2 146例(41.7%)、CYP2C19*1/*3 15例(4.3%);慢代谢型CYP2C19*2/*2 35例(10.0%)、CYP2C19*2/*3 14例(4.0%)、CYP2C19*3/*3 0例。服药7 d后,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中等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快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快代谢型组和中等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慢代谢型患者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患者(P<0.05)。结论:通过研究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分型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推荐对ACS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进行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YP1A2、CYP2D6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clozapine,CLZ)及其活性代谢物去甲氯氮平(N-desmethy clozapine,N-CLZ)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6例经CLZ单药治疗1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集清晨服药前空腹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CLZ及N-CLZ稳态谷浓度。通过Axiom基因芯片分析技术检测CYP1A2(*1C、*1F)、CYP2D6(*2、*10)、CYP2C19(*2、*3)等6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CLZ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剂量比(C/D)及代谢物与CLZ血药浓度比值(CN-CLZ/CCLZ)的差异。结果: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N-CLZ C/D具有相关性(P<0.01)。CYP1A2*1C、CYP2D6(*2、*10)基因多态性与CN-CLZ/CCLZ具有相关性(P<0.05,P<0.01,P<0.01)。CYP1A2*1F、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C/D及CN-CLZ/CCLZ无相关性(P>0.05)。结论:CYP1A2*1C和CYP2D6(*2、*10)基因多态性对CLZ代谢存在影响,建议临床在使用CLZ治疗前检测患者CYP1A2*1C和CYP2D6(*2、*10)基因型,为CLZ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并评价4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并建立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方法:收集483名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以预测百分比和平均绝对误差分析4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将纳入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剂量预测模型。结果:CYP2C9*3/*3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为(0.83±0.19) mg·d-1,显著低于*1/*1型和*1/*3型患者(P<0.05),VKORC1 GG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为(4.17±1.49) mg·d-1,显著高于AA型和GA型患者(P<0.05);4种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差异均显著相关(P<0.01),IWPC模型的相关性最好,r=0.519;MAE最低的是TAN模型,为(0.70±0.53) mg·d-1,指南模型的MAE最高,为(0.86±0.60) mg·d-1;华法林稳定剂量模型建立结果D(mg·d-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动态分析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剂量体表面积比值C/D’、疗效及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FK506在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个体化差异,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性依据。方法:随访44例患者12个月的血药浓度监测以及生化检查,用荧光检测仪TL998A(天隆科技)进行基因分型,对比分析不同基因型间不同时期FK506的C/D’值、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CYP3A5*3基因分型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P>0.05);FK506初始给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YP3A5*3/*3型患者C/D’值显著性高于*1/*1型和*1/*3型患者(P<0.05);FK506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CYP3A5*3/*3型患者给药剂量显著性高于*1/*1型和*1/*3型患者(P<0.05),但C/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FK506治疗12个月时CYP3A5*3/*3型患者的缓解率均高于*1/*1型和*1/*3型患者;FK506治疗过程中CYP3A5*3/*3型患者血糖异常、高尿酸发生例数高于*1/*3和*1/*1型患者。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对膜性肾病患者C/D’有影响,治疗前检测CYP3A5基因对于确定FK506个体化给药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提高FK506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适合汉族人群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给药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法:对20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依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用药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计算公式。结果:INR稳定在2.0~3.0之间时,CYP2C9*1/*1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3.87±0.71)mg显著高于CYP2C9*3基因型患者(1.05±0.59)mg;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2.94±1.03)mg显著低于VKORC1-1639GA/GG基因型患者(5.76±1.12)mg。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包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CYP2C9*3和VKORC1-1639基因型,该模型能解释约56.5%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结论: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建立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公式,能帮助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9例,测定CYP2C19(rs4244285、rs4986893)、ABCB1(rs1045642)和PON1(rs662)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TEG),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临床终点事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一般情况及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结果:5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发生率为8.5%。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6.0±10.1)%、(78.4±17.3)%和(66.4±23.0)%,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7),ABCB1和PON1各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与HTPR相关(P=0.681)。随访1年中,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2、3和3例;ABCB1携带TT、TC、CC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1,3和4例;PON1携带AA、AG、GG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4,2和2例,各基因型之间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尚不能预测服用氯吡格雷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