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确诊为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腹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空腹甘油三酯、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临床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30,60月总生存率分别为44.4%及29.6%;无高血糖组分别为69.8%及57.3%。空腹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组 30,60月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及37.4%,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组中分别为77.6%及55.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糖病史(HR=3.752;95%CI:1.540~9.143;P=0.004)、低空腹高密度脂蛋白(HR=2.400;95%CI:1.034~5.570;P=0.041)、肿瘤临床T分期(HR=13.892;95%CI:3.049~63.292;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6.052;95%CI:2.484~14.746;P=0.000)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HR=3.570;95%CI:1.563~8.153;P=0.003)、低空腹高密度脂蛋白(HR=2.546;95%CI:1.154~5.618;P=0.021)、肿瘤临床T分期(HR=11.431;95%CI:2.973~43.952;P=0.000)和淋巴结转移(HR=5.369;95%CI:2.200~13.101;P=0.000)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低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肿瘤临床T分期较高和淋巴结转移为UTU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查阳性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1例FISH检查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与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相比较,总结分析FISH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卡方检验对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在FISH检查阳性的病例中,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 PPV)为76.4%,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71.3%~81.5%,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PPV 86.8%,95% CI: 78.5%~95.0%)相近,而低于膀胱镜及输尿管镜检查结果(PPV 96.1%,95% CI: 91.7%~100.0%)。FISH的PPV显著高于国外报道(5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48, P<0.0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尿路上皮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分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阳性的输尿管癌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占92.3%,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的PPV相对较高,有助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FISH检查阳性的输尿管癌临床病理分级更高,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并加强术后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3.
P53和VEGF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P53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8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20例膀胱炎患者行VEGF和P53检测。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型高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和P5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病理分型低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P〈0.01)。结论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P53和VEGF的表达均增加,与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显著有关,可作为评价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analyz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planned revascularization(UR)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A total of 10,640 cases with CAD who underwent PCI were analyze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s and competing risk regressions were applied.Results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R following PCI in 30 days, 1, and 2 years accounted for 0.3%,6.5%, and 8.7%, respectively. After multivariate adjustment, the number of target lesions [hazard ratio(HR) = 2.3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643–3.277; P 0.001], time of procedure(HR = 1.006; 95%CI: 1.001–1.010; P = 0.014), body mass index(HR = 1.104; 95% CI: 1.006–1.210; P = 0.036),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CR)(HR = 2.476; 95% CI: 1.030–5.952; P = 0.043), and age(HR = 1.037; 95% CI:1.000–1.075; P = 0.048) were determin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30-day UR. Factors, including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or fondaparinux(HR = 0.618; 95% CI: 0.531–0.719; P 0.001), secondgeneration durable polymer drug-eluting stent(HR = 0.713; 95% CI: 0.624–0.814; P 0.001),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involvement(HR = 0.654; 95% CI: 0.530–0.807; P 0.001), and age(HR = 0.992; 95%CI: 0.985–0.998; P = 0.014),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two-year UR risk. While,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 score(HR =1.024; 95% CI: 1.014–1.033; P 0.001) and ICR(HR = 1.549; 95% CI: 1.290–1.860; P 0.001)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wo-year UR risk.Conclusion Specific factors were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hort-and medium-long-term UR following PCI.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长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1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各组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419例平均随访30.7个月(1~130个月)。171例发生疾病复发或进展导致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4.9个月(1~100个月);196例发生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9.9个月(1~9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图评分肾功能受损(P<0.018)、NLR>2.589(P<0.001)、肿瘤多灶性(P<0.003)、肿瘤最大直径>3 cm(P<0.001)、LVI阳性(P<0.001)、肿瘤高级别(P<0.001)、病理分期中T2~T4(P<0.001)和DFS、O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589(HR=2.083, 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214,P=0.001、LVI阳性(HR=1.719,P=0.012)、高级别(HR=5.042,P=0.002)、病理分期中T2~T4(HR=9.868,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NLR>2.589(HR=2.271,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303,P=0.001、LVI阳性(HR=1.807,P=0.003)、高级别(HR=4.712,P=0.001)、病理分期中T2~T4(HR=11.619,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3.2%、87.0%、85.1%;高危组分别为64.3%、42.5%、4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总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4.6%、90.2%、84.0%;高危组分别为69.2%、41.0%、3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NLR>2.589、肿瘤最大直径>3 cm、LVI阳性、高级别、病理分期中T2~T4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ERK1/2和PIK3染色方法为EnVision 免疫组化法。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 ERK1/2和PIK3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ERK1/2:57.8% vs 10.0%, =5.25,P=0.006;3.2±0.8 vs 0.7±0.9,t=8.74,P=0.000.PIK3:51.1% vs 10.0%, =5.62,P=0.018; 3.1±0.8 vs 0.6±0.8,t=8.62 P=0.000)。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ris-T1及初发病例ERK1/2和PIK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II~III级、临床分期II~IV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单发病例PIK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多发病例(P<0.05 或 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RK1/2和PIK3表达呈高度一致性( =8.09,P=0.005; r=0.39, P<0.01)。结论 ERK1/2和PIK3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rüppel样因子8(KLF8)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或开放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3例的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KLF8和HMGA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KLF8及HMG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02;t=4.593,P=0.00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与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489、0.561,P<0.05)。患者均随访至2015年4月,67例患者在随访截止时存活,总生存率为9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KLF8和HMGA2表达水平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LF8及HMGA2蛋白的高水平表达是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索经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二次电切对减少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TURBT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7例, 其中单次电切组109例, 二次电切组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复发患者主要为T1期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例患者在二次电切后纠正病理诊断。二次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单次电切组(P<005)。 结论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可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 降低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延缓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二次电切的手术指针, 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3+7
目的 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60例,采用En 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EZH2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取前列腺TURP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膀胱组织10例作为对照。 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阳性率75.00%(45/60),正常膀胱组织EZH2基因阳性率10.00%(1/10)。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EZH2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13.32,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性别和年龄等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和病理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增加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形成、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参与其浸润转移过程,促使肿瘤的发展,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转录调节因子1α(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RIM2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RIM24在41.7%(30/72)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T分期(P=0.029)和分化(P=0.043)相关。结论 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相关,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候选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初诊时肺动脉高压(PH)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者134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并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PH病因的患者。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值,将患者分为PH组和无PH组。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H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AL患者93例,其中PH组17例、无PH组7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4(1.0~87.0)个月,随访期间33例患者死亡。PH组和无PH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0.9(9.93,NA)个月、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5(6.93,NA)、47.0(35.87,NA)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基线资料后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H是影响AL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PH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PH患者的4.93倍(95% CI 1.41~17.23,P=0.012 4),疾病进展的风险是无PH患者的3.53倍(95% CI 1.22~10.20,P=0.019 6);在伴有心脏浸润的AL患者中,伴PH患者死亡和疾病进展的风险更高(HR=13.23,95% CI 2.35~74.93,P=0.003 4;HR=3.58,95% CI 1.09~11.71,P=0.035 3)。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估PH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AL患者有重要的预后价值,在临床实践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 CXCL1及其受体 CXCR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检测9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中 CXCL1、CXCR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 CXCL1、CXCR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31.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以及复发有关(P <0.01)。癌组织中 CXCL1的表达与 CXCR2呈正相关(r =0.487,P<0.05)。生存曲线显示,CXCL1阴性组的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 CXCL1阳性组的3、5、10年生存率(P=0.006)。结论 CXCL1和 CXC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复发有关。检测 CXCL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对患者预后评估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在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CD147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47无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73.1%。CD147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CD147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 CD147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 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基因家族成员p63的一种异构体△Np63在膀胱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0例膀胱癌(包括4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9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Np63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良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分析△Np63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膀胱癌中△Np63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40/5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10.00%(1/10)、内翻性乳头状瘤37.50%(3/8)2组( P<0.05);(2)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中△Np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且其表达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P<0.05);(3)△Np6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0.05);(4)△Np63在膀胱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尿路上皮癌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p6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分化、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在膀胱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鼠双微体蛋白2(MDM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FHIT和MDM2蛋白在7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42例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阴性表达率为58.33%,在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中为4.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的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6.84%,无吸烟史的为29.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吸烟、年龄均有密切关系(均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MDM2蛋白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63.89%,在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中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吸烟均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均无关(均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FHIT与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16,P<0.05)。结论FHIT阴性表达和MDM2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癌恶性增殖及转移,联合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手术切除,同时由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切块进行OPN和COX-2表达的检测。结果 OPN和COX-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和80%,OPN在正常膀胱黏膜中不表达,COX-2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为10%。其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肿瘤复发而增强,高级别肿瘤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肿瘤,浸润型肿瘤明显高于表浅型肿瘤,两者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 OPN和COX-2有望成为判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及复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HBV感染对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BV感染和非HBV感染患者两组的预后有无差别。结果:HBV感染及非HBV感染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26月、28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8%、14.5%,79.3%、31.2%、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34)。其中,HBV感染组不同HBV-DNA水平患者(HBV-DNA<50IU/ml、HBV-DNA>50IU/ml)其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35)。经过COX多因素分析后,显示TNM分期IV期(HR:3.12; 95%CI :1.57-6.20;P=0.001)、根治性手术(HR:0.47; 95%CI :0.26-0.87;P=0.016)、淋巴结转移(HR:2.10; 95%CI:1.31-3.36;P=0.002)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BV感染对肝内胆管癌预后无显著性影响,根治性手术是肝内胆管癌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TNM分期IV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THP和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和MMC组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5%和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均无尿道狭窄、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 THP和MMC用于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