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目的探讨噪声对血胆固醇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值(4000Hz)为噪声接触水平的特异性暴露指标,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血胆固醇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71名噪声岗位员工中,血清胆固醇均值为(4.84±0.92)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33.22%。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80,P<0.001),以40~岁组患病率最高,为42.3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454);BMI指数异常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6,P<0.001);吸烟组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8,P=0.005);饮酒与不饮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0,P=0.113);高频听损组高于无高频听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18);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9,P<0.001),其中工龄>10年组最高,为40.8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4,95%CI:1.13~1.58)、BMI指数(OR=1.38,95%CI:1.07~1.79)、工龄(OR=1.41,95%CI:1.06~1.88)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高频听损对血胆固醇浓度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噪声在职业接触噪声人群中并不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18岁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新源县、石河子市等地区≥18岁哈萨克族居民3 935人进行调查问卷和身体检查,采集清晨空腹血样检测血脂;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哈萨克族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新疆哈萨克族居民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9%,标化率为40.8%,其中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9.4%、14.5%、7.7%、16.1%,标化率分别为18.7%、12.6%、6.3%、18.5%;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6.5%,高于女性的37.2%(χ2=33.865,P=0.000);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8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超重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OR=1.809,95%CI=1.307~2.503;OR=1.835,95%CI=1.329~2.535);饮奶茶量、蔬菜水果类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分别OR=0.588,95%CI=0.463~0.746;OR=0.591,95%CI=0.419~0.83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成人各项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高TG血症、低HDL-c血症为主;血脂异常患病率年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九龙坡区4个街镇12个居委会(村)的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测。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高血压患病率,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结果九龙坡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4.58%、年龄标化患病率23.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2.03,95%CI:1.80~2.30,P=0.000)、高血压家族史(OR=2.26,95%CI:1.53~3.34,P=0.00)、盐摄入过多(OR=1.73,95%CI:1.18~2.52,P=0.00)、血脂异常(OR=51.36,95%CI:28.07~94.79,P=0.00)、超重肥胖(OR=2.23,95%CI:1.53~3.23,P=0.00)、代谢综合征(OR=2.88,95%CI:1.77~4.67,P=0.00)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身体体质指数(BMI)连续变化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对北京市海淀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共纳入受访者5478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高尿酸血症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23.1%,超重和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9%和20.9%。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超重(OR=2.29,95%CI:1.93~2.72)和肥胖(OR=4.68,95%CI:3.91~5.61)与高尿酸血症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χ2=3.226,P=0.199),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升高(χ2=12.014,P=0.002);以年龄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中年人群(χ2=5.321,P=0.070)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而年轻人群(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区成年居民10 44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分析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温州市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粗患病率分别为32.60%和7.7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50%和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1,95%CI:1.01~1.02)和饮酒(OR=1.14,95%CI:1.02~1.27)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87,95%CI:0.84~0.91)和参加体育锻炼(OR=0.75,95%CI:0.57~0.98)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温州市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西部区域藏族人群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阿里地区西部四县1453名藏族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藏族居民患病率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7.6%)、高尿酸血症(51.5%)和血脂异常(45.2%)。性别、年龄、体型、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是藏族居民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是高尿酸血症(OR=0.547,95%CI:0.438~0.682)、肝功异常(OR= 0.482, 95%CI:0.369~0.628)、肾功异常(OR= 0.020, 95%CI:0.011~0.040)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0.434, 95%CI:0.327~0.574)的保护因素;超重/肥胖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天津市抽取的8 968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88%,标化患病率为26.70%;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63%,高于女性的19.98%(χ2=223.5,P=0.000);18~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7.55%、24.49%、31.33%、37.40%、32.35%和28.36%,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χ2趋势=105.4,P=0.000);天津市成年居民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53±1.23)、(4.91±1.10)、(1.43±0.37)和(2.86±0.80)mmol/L;天津市成年居民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5.16%、8.95%、6.50%和12.6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05%、7.42%、5.36%和12.6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和体重过轻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的保护因素;女性、年龄≥30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高TC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40岁、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是天津市成年居民高LDL-C血症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天津市成年居民低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和体重过轻是天津市成年居民低HDL-C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低,但性别、年龄差异较大;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和血尿酸是天津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了解石河子地区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血脂异常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石河子市12所学校l 764名在校中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石河子地区在校学生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3.04%;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病率分另为5.67%,8.73%,5.78%,10.32%.男生血脂异常患病率(14.29%)高于女生(11.75%)(x2=2.498,P=0.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4,95%CI=1.011~ 1.433,P=0.037)、肥胖(OR=1.723,95%CI=1.205~2.465,P=0.003)和高脂饮食(OR=1.535,95%CI=1.073~ 2.196,P=0.019)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石河子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以低HDL-C血症为主,年龄、肥胖和高脂饮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分析安徽省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和血脂四项(TC、TG、LDL-C和HDL-C)。使用复杂加权和事后分层权重的基于设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特征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404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5%,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36.5%)高于女性(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7%、12.2%、5.3%和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09,95%CI:1.000~1.018)、女性(OR=0.501,95%CI:0.397~0.63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728,95%CI:1.257~2.374)、饮酒量3级(OR=0.711,95%CI:0.536~0.943)、中心性肥胖(OR=1.868,95%CI:1.547~2.257)、BMI(OR=1.141,95%CI:1.098~1.186)、高血压(OR=1.259,95%CI:1.077~1.473)和糖尿病(OR=2.025,95%CI:1.446~2.835)均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2015年安徽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水平高,应密切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浙江省35~75岁常住居民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国家心血管病高危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2016年选取浙江省6个县(市、区) 35~75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和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44 440人,有效调查40 751人,有效率为91.70%。检出血脂异常15 027例,血脂异常率为36.88%,标化异常率为34.58%。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8.10%、14.05%和15.78%,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6.11%、13.76%和14.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06,95%CI:1.004~1.008)、户籍(OR=1.139,95%CI:1.087~1.194)、吸烟(OR=1.099,95%CI:1.033~1.170)、饮酒(OR=0.915,95%CI:0.863~0.970)、BMI分类(体重过低,OR=0.623,95%CI:0.528~0.735;超重,OR=1.624, 95%CI:1.552~1.699;肥胖,OR=2.128, 95%CI:1.985~2.281)、糖尿病(OR=1.600,95%CI:1.493~1.715)、高血压(OR=1.218,95%CI:1.165~1.273)和高尿酸血症(OR=1.789,95%CI:1.679~1.905)均与血脂异常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浙江省35~75岁常住居民血脂异常率低于全国成年人群血脂异常率,但总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干预对策。 方法 2014年1-6月对深圳市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4 580人进行空巢情况调查,筛选空巢老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UCLA 孤独量表(UCLALS)、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并记录深圳市福田区老年居民空巢情况及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计算出空巢检出率,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孤独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035人为空巢老人,空巢检出率为22.60%;有抑郁症状者168例,检出率16.23%;有孤独感者291例,检出率28.12%。单因素分析结果:在福田区空巢老人中,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高(P<0.05);而年龄70~、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孤独情绪检出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婚及丧偶(OR=0.638,95%CI=0.453~0.899,P=0.010)、独居(OR=0.294,95%CI=0.189~0.457,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404,95%CI=0.321~0.508,P=0.000)、不锻炼(OR=0.602,95%CI=0.478~0.758,P=0.000)、合并慢性病(OR=0.593,95%CI=0.363~0.971,P=0.038)是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婚及丧偶(OR=0.478,95%CI=0.357~0.639,P=0.000)、独居(OR=0.381,95%CI=0.264~0.549,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617,95%CI=0.519~0.734,P=0.000)、不锻炼(OR=0.815,95%CI=0.679~0.980,P=0.029)是空巢老人发生孤独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较高。未婚及丧偶、独居、低生活费支出、不锻炼、合并慢性病是引起空巢老人出现抑郁、孤独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降低空巢老年人抑郁、孤独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常熟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初步探索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熟市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10 246人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身体测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的实验室指标检测。以HbA1c是否达标作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 结果 获得10 238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完整数据,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为(7.6±1.6)%,控制未达标者(HbA1c≥7%)占59.2%。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文化程度、BMI、腰围、血脂、吸烟、饮酒对HbAlc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农村/城市OR=1.359,95%CI:1.252~1.475, P<0.001)、吸烟(OR=1.474,95%CI:1.327~1.638, P<0.001)、血脂异常(OR=1.240,95%CI:1.143~1.346, P<0.001)、腰围(中心性肥胖OR=1.294,95%CI:1.192~1.405, P<0.001)、文化程度(以未接受正规教育为参照,小学OR=0.825,95%CI:0.741~0.920, P<0.001;初中及以上OR=0.895,95%CI:0.808~0.991, P<0.001)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血糖控制状况受地区、吸烟、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抽取1 861名15岁及以上傣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傣族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40.57%,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72%、11.43%、23.86%、16.53%。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95%CI:1.29~1.93)、30~岁(OR=1.37,95%CI:1.07~1.76)、45~岁(OR=1.81,95%CI:1.35~2.43);60~岁(OR=1.63,95%CI:1.15~2.32)、超重(OR=1.54,95%CI:1.22~1.95)、中心性肥胖(OR=2.78,95%CI:2.21~3.51)、高血压(OR=1.58,95%CI:1.23~2.03)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2013年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30岁以上、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秦皇岛地区交通噪声暴露对公交车司机血压的影响。 方法 2015年1-9月随机抽取秦皇岛地区的400名公交车驾驶司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公交车司机的一般资料与噪声敏感和烦恼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交通噪声暴露的测定,对交通噪声暴露对公交车司机血压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高血压发病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在调查的400名司机中,确诊为高血压100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5.0%;400名司机中处于低噪声组的为90例(22.5%),中噪声组的为210例(52.5%),高噪声组100例(25%)。高血压司机的噪声烦恼性与敏感性评分分别为(21.45±4.58)分和(75.30±14.85)分,而非高血压司机的评分分别为(10.87±5.23)分和(52.98±12.46)分,高血压司机的噪声烦恼性与敏感性评分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司机(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噪声环境、体重指数、噪声烦恼性评分、噪声敏感性评分、吸烟、饮酒、工作年限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收缩压=0.198、 0.253、 0.305、 0.223、 0.231、 0.129、 0.256; r舒张压=0.292、 0.313、 0.149、 0.223、 0.374、0.287、 0.375;均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噪声环境(OR=1.093, 95%CI: 1.009~1.099, P=0.000)、体重指数(OR=3.982, 95%CI: 1.387~10.398, P=0.000)、噪声烦恼性评分(OR=21.877, 95%CI: 6.733~71.398, P=0.000)、噪声敏感性评分(OR=10.832, 95%CI: 3.009~35.419, P=0.000)、吸烟(OR=2.445, 95%CI: 1.948~8.343, P=0.000)为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公交车司机经常处于交通噪声暴露中,高血压患病率比较高,对于噪声烦恼性与敏感性存在差异,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湖北省十堰市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婴儿贫血、制定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出生满6个月左右正常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并问卷回顾性调查母亲孕期疾病和贫血状况、出生体格指标以及6月龄以来喂养状况等信息。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913例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检出率为33.41%;不同喂养方式营养性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2,P<0.001),进一步χ2分割检验结果显示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均显著低于母乳喂养婴儿(P<0.012 5);家庭收入低(OR=6.05, 95%CI:2.70~13.55)、低出生体重(OR=3.59, 95%CI:1.90~6.76)、母亲孕期贫血(OR=2.62, 95%CI:1.16~5.94)、孕周<37周(OR=2.60, 95%CI:1.51~4.47)、未添加辅食(OR=7.64, 95%CI:1.83~31.85)、辅食种类少(OR=8.16, 95%CI:3.52~18.91)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5-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6月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率较高,今后儿保部门应加强孕期及门诊儿童营养的宣传,提高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提示关注婴儿期的喂养方式、多样性辅食添加来有效预防婴幼儿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在湘潭市某综合医院确诊的口腔癌病例及同期该院其他科室就诊的非口腔疾病、非肿瘤病人共100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分析嚼槟榔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 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3.441,95%CI:1.671~7.001,P=0.001)、饮酒(OR=3.010,95%CI:1.497~6.063,P=0.002)、嚼槟榔(OR=3.340,95%CI:1.423~7.844,P=0.006)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2.700,95%CI:1.289~5.656,P=0.008)、饮酒(OR=2.257,95%CI:1.071~4.756,P=0.032)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嚼槟榔(OR=2.070,95%CI:0.790~4.758,P=0.139)能独立升高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嚼槟榔与吸烟(OR相乘交互=0.696,95%CI:0.140~1.465,P=0.658)、饮酒(OR相乘交互=1.416,95%CI:0.318~6.300,P=0.648)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与吸烟之间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的95%CI(-1.573~2.225),归因比(AP)的95%CI(-0.364~0.514)包括0,且交互作用指数(S)的95%CI (0.589~2.087)包括1。但嚼槟榔与饮酒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且饮酒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嚼槟榔不饮酒的5.034倍,RERI为2.263、AP为0.449、S为2.275。 结论 嚼槟榔、吸烟、饮酒都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嚼槟榔与饮酒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饮酒患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追踪2015-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骨密度监测结果,分析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关键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连续2年(2015-2016年)参与社区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共4 624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骨密度检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老年人群连续2年骨密度T值的变化差异,符号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老年人群连续2年骨质疏松分级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一般情况与生活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作用。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数据4 227例,有效率为91.41%。4 227名老年人中,男性占43.46%(1 837/4 227),女性占56.55%(2 390/4 227)。2015-2016年,社区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下降0.03,骨质疏松占比增幅0.97%。进一步分析显示,女性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显著降低[(-2.18±1.11)vs.(-2.2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ired-t=6.699,P<0.001),骨质疏松分级变化显著升高[39.12%vs.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ired-Z=3.040,P=0.002);而男性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red-t=-1.212,P=0.226),骨质疏松分级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aired-Z=-0.663,P=0.507)。6.91%(292/4 227)的社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分级加重,其中女性占7.74%(185/2 390);男性则占5.82%(107/1 837)。分不同性别,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连续2年的骨质疏松检测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得,女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78,95%CI:1.063~1.094,P<0.001)和大腰围(OR=1.017,95%CI:1.003~1.031,P=0.016),其保护因素则包括戒烟(与吸烟相比)(OR=0.195,95%CI:0.043~0.880,P=0.033)、高身高(OR=0.978,95%CI:0963~0.993,P=0.005)和高体重(OR=0.971,95%CI:0.956~0.987,P<0.001);而男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23,95%CI:1.006~1.040,P=0.006)和高腰围(OR=1.023,95%CI:1.003~1.043,P=0.026),其保护因素则包括从不吸烟(与吸烟相比)(OR=0.815,95%CI:0.668~0.993,P=0.042)和高体重(OR=0.969,95%CI:0.951~0.988,P=0.001)。结论整体上看,2015-2016年社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占比增幅不大,主要体现在女性老年人群,而值得注意的是将近8%的女性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分级加重。年龄、体重、腰围及吸烟均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关键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社区老年骨质疏松健康防治时,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群体,同时对吸烟人群、肥胖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及行为现状,分析性行为保护性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4-10月,以绵阳市辖区所辖9个县(市、区)MSM为对象,在固定场所知情同意下,应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调查对象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行为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SM性行为保护性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1 097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9.0%(1 086/1 097),近6月男性肛交85.6%(939/1 097)、商业性行为1.7%(16/939)、异性性行为8.2%(90/1 097),近6月性行为保护性分别依次为68.7%(640/932)、37.5%(6/16)、24.4%(22/90),近1次分别依次为89.3%(832/932)、62.5%(10/16)、61.1%(55/90),不同地区男性肛交、异性性行为保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6月男性肛交有、无保护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分别为1.6%(10/640)、8.6%(25/292)(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1.621,95%CI: 1.028~2.555,P=0.038),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OR=8.353,95%CI:1.666~41.878,P=0.010)、知晓艾滋病知识(OR=1.774,95%CI: 1.064~2.960,P=0.028)、近1年接受过预防服务(OR=3.690,95%CI: 2.591~5.236,P=0.000)是MSM有保护性行为的促进因素,近1周肛交次数≥2(OR=0.516,95%CI:0.363~0.733,P=0.000)是危险因素。 结论 2014年绵阳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性行为保护性地区间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受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艾滋病知识知晓、预防服务、肛交频率等影响,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及其未来10年的发病风险情况,为不同风险类型个体或群体实施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65岁及以上在深圳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32 588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将30 583名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分析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e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结果 纳入资料完整的老年人30 583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54.85%(95%CI:54.29%~55.41%)、23.02%(95%CI:22.55%~23.49%)、38.18%(95%CI: 37.64%~38.73%)、44.46%(95%CI: 43.90%~45.01%)和10.49%(95%CI:10.15%~10.84%),男性吸烟(χ2=4212.434,P<0.001)、超重(χ2=21.924,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χ2=9.941,P=0.002)、糖尿病(χ2=19.437,P<0.001)、血脂异常(χ2=44.219,P<0.001)及肥胖(χ2=86.131,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男性。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为极高危、高危、中位和低危的比例分别为6.46%(95%CI:6.19%~6.74%)、30.61%(95%CI:30.10%~31.13%)、21.39%(95%CI:20.93%~21.85%)和41.54%(95%CI:40.98%~42.09%)。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ASCVD 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以上者占36.57%,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男性、高年龄段人群应成为心血管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