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彩超对于结构扭曲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对比研究及结构扭曲在X线征象的分析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的51例乳腺疾病患者,年龄20~70岁(44.84±8.738岁),均接受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彩超检查且发现单纯结构扭曲征象,同时具有病理结果,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阅片诊断,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及结构扭曲的征象分析。结果Fisher精确算法分析显示,结构扭曲X线征象(中心密度、病灶边缘情况、病变区周围腺体结构)均在良恶性鉴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3种检查方式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均具有乳腺疾病诊断价值。3种检查方法,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敏感度 ( 67.5%)大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62.2%)及彩超(61.9%),特异性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均高于其他两者。结论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相对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彩超能更好地观察结构扭曲病变,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K2对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K2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骨痂质量和骨密度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骨痂质量评分和骨密度值均高于术后1个月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和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维生素K2用于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有助于提高骨痂质量,改善骨密度值,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及常规X射线成像评估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痂生长情况的价值。方法 36例股骨、髌骨、胫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月和12月行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及常规X射线检查,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骨折术后骨痂生长情况的图像质量。结果骨折术后1月及12月,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X射线检查(P0.001)。结论对于早期及后期骨痂生长情况的显示,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均优于常规X射线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6排螺旋CT在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我院15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经术中所见证实,术前行X线片、16排螺旋CT与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3种方式诊断准确性;术后予以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结果手术发现跟骨粉碎性骨折154例(174足),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性91.38%,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性92.53%,16排螺旋CT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性高于X线片82.18%(P < 0.05),16排螺旋CT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升高(P < 0.05)。结论与X线片相比,16排螺旋CT可有效提高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诊断准确性,并且能为术后骨折恢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超声结合X线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HL)患者经皮肝胆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114例PH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X线组,57例/组,联合组B超结合X线引导下进行PTCD治疗,X线组仅在C臂X线透视下实施PTCD,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肝功能、复发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X线组(P < 0.05);联合组和X线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5%、9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残留率分别为5.56%、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且联合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淀粉酶水平低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12.96%、0.77%(P <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81%、2.69%(P < 0.05)。结论B超结合X线指导PHL患者PTCD治疗可增加定位和穿刺准确性,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并减轻肝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比较,探讨X线断层融合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进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月、6月和12月均行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成像。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股骨颈图像质量和对骨折愈合的诊断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的优秀图像率分别为91.67%和58.33%(P=0.0001)。结论:X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X线平片及CT、MRI检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跟踪随访观察患肢功能的恢复。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线模糊,无骨痂生长,记忆合金无松动。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均未见外骨痂,骨皮质厚度、密度与正常骨质相似,形态良好,与正常侧无明显差异;无骨折畸形愈合,无松动、断裂,骨折局部无感染;无神经损伤、肢体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结论: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联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144例(144侧)急诊拟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20~78岁(52.35±10.49岁);全部患者在常规行X线检查后,依次行CT及MRI检查。比较单独X线诊断、X线联合CT及三者联合诊断的骨折的符合率及对骨折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并探讨各影像学诊断方式在软组织诊断方面的作用。结果X线+CT两者联合与X线+CT+MRI三者联合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独X线诊断(P<0.05)。X线+CT与三者联合诊断胫骨平台各骨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与三者联合对Ⅰ型、Ⅱ型、Ⅲ型骨折诊断的符合率均高于单独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60例存在软组织损伤,X线及CT未予诊断。结论X线联合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进一步联合MRI检查可对软组织损伤情况作出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著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采用LC-DCP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断端骨痂回植或自体髂骨植骨,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随访6~48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7个月,52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均愈合,疗效标准按kolmert功能评定,优良50例(96.2%)一般2例(3.8%)。6周X线片见骨痂明显生长,活动时骨折端疼痛明显减轻,3~4个月后纵向叩击痛消失,可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复查X线片示,骨痂通过骨折线,6~8个月X线片示骨折完全愈合,膝关节屈曲超120°,伸直均超过0°,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结论:LC、DCP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骨折端骨痂回植术或自体髂骨植骨术是治疗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T细胞免疫角度评价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评价 方法将肝癌患者分为多吉美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检测HC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含量的检测;检测其甲胎蛋白(AF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计算12月随访月的存活情况。 结果(1)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3者的水平已较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12月后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组间比较方面,治疗12个月后,多吉美组Treg、IL-10及TGF-b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多吉美组在治疗第6个月时已明显低于对照组;(2)随访期内多吉美组的AFP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0,0.001);(3)相关性分析发现,Treg、IL-10及TGF-b1三者之间与呈正相关性;以上这三者当中的任意一者,与AFP及ALT均呈正相关性;(4)随访的12给月内多吉美组2组死亡,而对照组为5人,但两组的死亡例数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67),但多吉美组的12月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41)。 结论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可有效抑制Treg及其细胞因子,且降低AFP浓度,这可能是该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单纯介入组(C组),每组各20例。比较3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内分泌及并发症例数等。 结果A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及C组(P<0.05);A组术后第3天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B及C组,而术后1月最终脑体积明显低于B及C组;术后第1天3组间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减轻AIS患者脑水肿并降低脑梗死体积,且不影响神经内分泌、不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比较数字断层融合与数字X线摄影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仿真体模对比分析数字断层融合(DTS)与数字X线摄影(DR)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方法采用五种规格(直径3、5、8、10、12mm)、三种密度(CT值100、-630及-800HU)的模拟肺结节共15个,先后分别置于体模两肺的上、中、下肺野,形成模拟肺结节共计90个(15个×6)。以常规曝光参数分别进行DTS和DR,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DTS及DR对肺结节的检出率;测量DTS的辐射剂量,转换为有效剂量,与文献报道的DR有效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DTS对模拟肺结节的检出率为78.89%(71/90),DR的检出率为28.89%(26/90),DTS检出率高于DR(P<0.01);对于三种不同密度(CT值100、-630和-800HU)的模拟结节,DTS与DR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TS的有效剂量高于文献报道的DR剂量。结论对于肺结节,DTS较D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脑磁生理仪治疗失眠症的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0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脑生理治疗组(观察组)35例和安定治疗组(对照组)35例。共治疗7 d,停止治疗后观察3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睡眠状况和停止治疗后3 d的睡眠状况。 结果观察组失眠症缓解有效率为91%,对照组失眠症有效率为94%,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停止治疗后观察组失眠症缓解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1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磁生理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可作为失眠症的非药物代替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并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在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UBE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变区域、手术的时间、病程、出血量等)、手术前后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0.33 vs 9.23±0.43,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15.54±0.52 vs 14.23±0.43,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3±3.54 vs 15.74±3.3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OD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高于对照组(51.43±3.73 vs 48.75±3.64, 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54 vs 4.41±0.65、44.74±4.25 vs 45.54±4.5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患者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均较对照组降低(5.4±0.54 vs 6.54±0.32、46.85±4.45 vs 52.63±4.41,P<0.05)。  结论  UBE手术较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更能有效降低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定量参数联合抗苗勒氏激素(AMH)检测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组,均行子宫切除术并保留双侧附件,于术前、术后1月、3月及12月均进行阴道三维超声,收集其相关定量参数[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卵巢间质动脉血管化指数(VI)]、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和AMH水平。分析各指标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评估价值。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健康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术前与对照组OV、PSV、VI值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OV、PSV、VI值较术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OV值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P<0.05),术后12月的PSV、VI值均较术前1月及6月下降(P<0.05)。研究组术前FSH、LH、E2、AMH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的FSH水平较术前升高,AMH均较术前下降(P<0.05);研究组内FSH术后各时间点内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AMH水平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P<0.05);术后12月E2值较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6月下降(P<0.05)。19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共有59例患者出现明显潮热、烦躁、失眠、焦虑、情绪失控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其中有19例在术后6月开始出现,40例在术后12月开始出现。结论 三维超声可直观反映卵巢形态和卵巢血供情况,AMH水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临床可联合两者进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卵巢功能的评价,以提高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筛查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行第三代双源CT和数字放射摄影(DR)肺部扫描的健康体检人群,共742例,收集其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根据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第三代双源CT非钙化肺结节检出率有无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T和DR两种影像学方法的非钙化肺结节检出率和辐射剂量;以CT检出结果为结局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节发生的因素。 结果男性组CT非钙化肺结节检出率(12.63%,37/293)与女性组(10.24%,46/449)比较,40岁≤年龄<50岁组(10.14%,42/414)与年龄≥50岁组(12.50%,41/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02;均P>0.05);吸烟组CT非钙化肺结节检出率为20.00%(42/210),高于不吸烟组(7.71%,41/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0,P<0.01)。DR肺结节检出率0.94%(7/742)与CT肺结节检出率11.19%(83/7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2,P<0.05)。患者所受辐射剂量DR为(0.16±0.04)mSv,与CT(0.28±0.06)mS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0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吸烟是肺结节的影响因素(OR=4.68,95%CI:2.15~10.18,P<0.01)。 结论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DR,且辐射剂量比普通CT低,可在40岁以上人群肺部体检中推广。吸烟是发生肺结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两种途径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 方法7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组(C组,n=36)和替罗非班外周静脉应用组(V组,n=36)。探讨给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以及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组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给药后1 min C组较V组的PAR降低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给药后5 min,两组的PAR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始终相似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或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冠状动脉途径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后冠状动脉血样内PAR较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冠状动脉血样内下降更明显,两组给药途径均不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白细胞单采联合化学治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38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行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及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结果行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均迅速下降,单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头昏、乏力、骨骼疼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经精心护理均顺利完成化疗。 结论全面完善的护理,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景越 《疾病监测》2020,35(9):815-818
目的 观察河南省南阳市儿童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儿童艾滋病规范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南阳市2011 — 2019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纳入治疗儿童病例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实验室检测及死亡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结果 112例病例中,死亡26例,从治疗到观察终点中位数观察时间为4.83(1.67~6.86)年,患者开始治疗时年龄(7.12±3.54)岁;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治疗后第1、3和5年显著高于治疗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超过5年后CD4计数有下降趋势,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在治疗后第1、3、5、7和9年分别达到90.53%、90.80%、84.15%、75.95%和67.50%,第5年后病毒抑制比例呈下降趋势,第7年和第9年与第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死亡原因依次是艾滋病相关疾病21例(80.77%),意外死亡5例(19.23%),死亡病例中从确认距离死亡的时间为(2.68±2.46)年,在治疗1年内的死亡比例为46.75/100人年。 结论 南阳市儿童艾滋病患者发现晚的问题较为突出,治疗早期的死亡率较高,抗病毒治疗超过5年后病毒学和免疫学效果有下降趋势。应该采取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