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仝开军  舒荣宝  程刘兵 《安徽医学》2015,36(9):1061-1064
目的:比较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 CTCA)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5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PGA组),51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RGH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主动脉 CT 值等差异无统汁学意义( P >0.05)。 PGA 和 RGH 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97±1.24)mSv、(14.37±1.5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组较RGH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72.4%。 PGA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36段,RGH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02段,两组间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评分、平均评分、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A相比RGH,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且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快心率(心率≥75/min)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P组)或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CTCA检查,比较P组和R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P组中12例患者CTCA结果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东芝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采用320排CT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8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伞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对照.通过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莺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冠脉成像质量4分145例(80.56%),平均心率为63(52~85)次/min;3分25例(13.89%),平均心率为78(77~98)次/min;2分8例(4.44%),平均心率为85次/min;1分2例(1.11%),平均心率为96次/min.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CTA发现40个节段狭窄≥50%,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37个节段狭窄≥50%.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4.59%、94.80%、87.50%、98.82%.结论 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扫描模式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320排CT在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的情况下对有早搏的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其可行性,找出合适的扫描方式来降低放射剂量和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TA)受检者110例,分为早搏组(60例),对照组(50例),通过个性化扫描方式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搏组的心率(77.20±12.07) bpm和剂量(14.62±1.37) mSv高于对照组的心率(58.72±4.73) bpm和剂量(3.08 ±2.35) mSv.早搏组中使用S场扫描的射线剂量(34.55 ±7.12)mSv明显高于M场扫描剂量(15.10 ±1.12) mSv.结论 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早搏,通过调整扫描场及采集次数(beat值)可以降低放射剂量,重建出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Qin J  Liu LY  Meng XC  Dong YX  Zhu JM  Zheng ZD  Sh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9-3083
目的 比较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成功率、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探讨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2009年6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率稳定<65次/min的4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分为前瞻组和回顾组各240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根据有无运动及阶梯伪影等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计算两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与DSA对比计算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组和回顾组的检查成功率均为100%.前瞻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3±1. 3)mSv,明显低于回顾组的(13.0±1.6)mSv(P<0.01).前瞻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42%(3435/3600)、4.58%(165/3600),与回顾组的95.81%(3449/3600)、4.19%(151/3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回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65次/min的患者,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但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157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瞻性心电门控组85例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72例,两组心率均<65次/min,记录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4.42±1.52)m Sv明显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14.84±3.98)m Sv(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图像优秀率略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结论在较低且平稳的心率(≤65次/min)条件下,采用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即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临床诊断所需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256层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收集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者9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者103例。扫描时记录容积剂量指数及扫描野长度,计算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对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的平均心率分别为69次/min和78次/min,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11±1.36)mSv和(12.10±5.62)mSv(P<0.05),可评价率分别为94.1%和93.6%(P>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满意,应在心率符合扫描要求时最大限度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 次/min≤心率 < 70次/min(n = 99);第2组,70次/min≤心率 < 90次/min(n = 111)?用双盲法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 结果:第1组患者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410个(94.95%),其中1 123个(79.65%)节段图像质量优秀,253个(17.94%)节段图像质量为良,34个(2.41%)节段图像质量为差;第2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571个(94.35%),其中1 208个(76.89%)节段图像质量优秀,309个(19.67%)节段图像质量为良,54个(3.44%)节段图像质量为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率在90次/min以下的患者能进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兴雨 《中外医疗》2013,32(10):178+180-178,180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前门控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0例心房颤动患者(男36例,女14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l)分为3组:BMI〈22kg/m2,BMI22~28kg/m2及BMI〉28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优、良、差),测量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的CT值,计算有效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结果 50例患者扫描辐射剂量为:ED(2.89±0.36)mSv(2.7~3.25mSv);图像质量评价优40例,良10例。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近段CT值在BM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前门控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优良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一代双源CT结合Care kV技术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 out CT angiography,TRO-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痛中心就诊、拟行TRO-CTA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扫描方式分为A、B两组。A组CT扫描管电压由Care kV技术决定,B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平均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显著低于B组[(20.42±9.60)mGy vs.(32.27±13.41)mGy,P<0.001)]。A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显著低于B组[(525.28±240.12)mGy×cm vs.(944.20±408.36)mGy×cm,P<0.001)]。因此,A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显著低于B组[(7.35±3.36)mSv vs.(13.22±5.72)mSv,P<0.001)]。左前降支远段及左回旋支远段除外,A组中其余血管CT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B组(15.79±3.81 vs. 11.37±3.40,P<0.001)。除左前降支远段以外两组血管节段信噪比(sign-to-noise ratio,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肺动脉、主动脉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冠脉CNR普遍高于B组。A、B两组图像肺动脉、主动脉及冠脉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一代双源CT上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TRO-CTA检查,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分析5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94例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较。结果:与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67.2%(26/39)对40.0%(98/294),P=0.001],多血管病变较少[32.8%(13/39)对60.0%(144/294),P=0.001],在13例多血管病变中,有11例(84.6%)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89±0.57)对(1.97±0.63),P=0.004],Gensin i积分低[(34.2±24.65)对(56.2±26.78),P<0.001];在39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1.5%(16/26)];在冠脉造影阳性率两组基本相同,但性别比较以男性多见,(65.1%(183/281)对21%(15/71),P=0.000),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方面多见,(81.5%(229/281)对31%(22/71),P=0.000)。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冠脉病变不太严重;在多血管病变中,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在胸痛患者中男性、危险因素聚集趋势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分析5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94例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较.结果与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67.2%(26/39)对40.0%(98/294),P=0.001],多血管病变较少[32.8%(13/39)对60.0%(144/294),P=0.001],在13例多血管病变中,有11例(84.6%)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89±0.57)对(1.97±0.63),P=0.004],Gensini积分低[(34.2±24.65)对(56.2±26.78),P<0.001];在39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1.5%(16/26)];在冠脉造影阳性率两组基本相同,但性别比较以男性多见,(65.1%(183/281)对21%(15/71),P=0.000),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方面多见,(81.5%(229/281)对31%(22/71),P=0.000).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冠脉病变不太严重;在多血管病变中,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在胸痛患者中男性、危险因素聚集趋势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 结果 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χ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 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Poh KK  Tan HC  Teo SG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11,52(1):3-7; quiz 8
We discussed three cases of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 elevation in the inferoposterior territory and anterior territory, and more uncommonly, concomitant ST elevations in the anterior and inferi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leads.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ECG is crucial in recognising this cardiac emergency, which often necessitates urgent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 In addition, ECG aids localisation of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and adds prognostic valu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高心率及心律失常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高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共122例,选择不同心电编辑方式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22例中12例为优良图像,110例需编辑图像,经心电编辑后108例达到合格,其余2例(长代偿间隙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心房纤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质量仍未达标。结论根据心率及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电编辑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治疗胸壁疼痛的扫描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35例胸壁疼痛患者,术前均服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在CT扫描确认穿刺针达到椎旁间隙后,注射阿霉素,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对继续服用阿片类药物次数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T扫描引导穿刺定位,注射阿霉素后,以再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减少量为疗效标准。停用和减少服用阿片类药物超过50%者,分别占62.86%和22.86%,结论:CT引导的胸椎旁阻滞,能使术者准确掌握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通过注射造影剂能够观察药物分布范围,治疗胸壁疼痛,疗效显著,部分地代替了阿片类药物,使服用阿片类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avR导联、V1导联ST段改变对诊断左主干病变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左主干病变导致ACS组)35例和B组(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导致ACS组)26例,两组患者胸痛发作时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与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A组ST段在avR导联、V1导联均抬高,且avR导联/V1导联ST段抬高>1,发生率高于B组(P<0.05);35例左主干病变患者中24例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avR导联、V1导联ST段抬高且avR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68.5%。结论胸痛发作时avR导联、V1导联等ST段抬高并ST段抬高avR导联/V1导联>1,对ACS患者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