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期导读     
《眼科》2020,29(3):160
本期以眼底病诊治为重点报道内容。针对眼科临床中眼内液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杨培增等发表述评强调了眼内液检测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适应证,并对目前此类检查中的误区及其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对绝大多数葡萄膜炎患者,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仅在少数特定的炎症,如眼内炎、肿瘤所致的伪装综合征、眼弓形虫病、眼弓蛔虫病等,才需进行眼内液检测。梁庆丰等述评性文章强调眼科医生应关注干眼相关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类型、机制及预防治疗措施。  邱怀雨等的论著比较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MOG-IgG)阳性和MOG-IgG阴性慢性复发性炎性视神经病变(CRION)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MOG-IgG阳性CRION患者发病年龄较轻,易累及双眼,且累及的视神经节段较长,容易复发,且随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颅脑及脊髓等神经系统症状。韦振宇等对一个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了TGFBI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确定其R555Q 突变,并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角膜前弹力层高反光、不规则、蜂窝状、无定形物质沉积等影像学特征,这是与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的重要区别。闫博婧等对三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家系进行基因分析,发现了三个RPGR基因的新型突变。陈超等比较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与未合并梅毒患者眼底病变的构成情况,发现AIDS合并梅毒患者眼底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AIDS组患者,其常见眼底改变为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梅毒相关眼底改变。曹绪胜等回顾性比较了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患者与原发性CSCR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继发CSCR患者更易双眼发病,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刘子江等发现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眼底疾病发病率前几位均是非致盲性、非紧急性眼病,主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仍是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为主。石婕等回顾性观察了抗结核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匐行样脉络膜炎的6个月疗效,发现多数患者病灶稳定,抗结核前有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者预后较差。袁昱等比较了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与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6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程度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激光治疗。周吉超等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五大洲癌症发病(CI5)数据库公布的眼部恶性肿瘤登记数据,结合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处公布的人口数据,提出2003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户籍居民原发性眼部恶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6.11/百万,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基底细胞癌,其次为腺癌、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眼睑为首位受累部位。马燕等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急诊眼外伤疾病谱的变化,发现疫情期间眼科急诊总量及眼外伤急诊量明显下降。男性、青年、未成年人仍是急诊眼外伤的高发人群,未成年人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电光性眼炎患者明显增多,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明显下降。 本刊教学园地刊登了刘子源等对EYESI双目间接检眼镜模拟训练系统作为眼科住院医师眼底检查技能培训和考核平台有效性的评价,认为此系统高效、精确。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眼科》2011,(2):69
本期以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手术为主要报道内容。目前对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已比较规范化,但对于复杂白内障手术,特别是继发葡萄膜炎的白内障手术存在较多争议,我们请在此类手术治疗中经验较丰富的宋旭东等撰文讨论这类白内障治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首先应以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眼内炎症,在活动性炎症完全控制3个月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眼科》2009,18(6)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本期以青光眼研究为重点报道内容.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呈不可逆转性,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决定自2008年起将每年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光眼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中华眼科杂志》2022,(1):F01-F01
<正>/yanke/articleFiles/2022/58/01/images/0412-4081-58-01-101-F991c.png"/>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青光眼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重点内容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原慧萍教授。姚克教授在本期卷首语《中国眼科学未来5年的重点发展方向》指出应从提高眼科学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加强眼科学高端仪器设备及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制造、构建眼科学科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舞池边柳,牛耕陌上春.又值新年岁首,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良辰,本刊总编辑赵家良和编辑部主任黄翊彬在卷首语中代表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向全国的眼科工作者致以新春牛年的祝福!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华眼科杂志承蒙全国眼科读者和作者的关心与支持,及时报道了我国眼科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在推动我国和世界眼科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眼科》2007,(6)
本期主要内容是关于神经眼科与眼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临床进展情况。专家述评栏目,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国内同行在概念和诊断治疗上尚存在很多争议和误区,有关脱髓鞘病变引起的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进展情况在本期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眼眶病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近年我国在眼眶病研究尤其是在静脉曲张介入治疗、眼眶骨折整体修复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有关眼眶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现况及进展本期有精彩点评。眼整形外科包括眼部美容、眼部整形和眼眶外科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眼科》2008,(6)
本期关注的主题包括眼部整形、眼部肿瘤及眼眶疾病,是岁末的一期综合刊。述评栏目中范先群等就眼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眼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针刺活检可协助术前了解眼睑肿瘤的类型。手术是治疗眼睑肿瘤的首要方法,而如何修复手术切除造成的眼组织缺损是眼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文中就眼睑缺损修复和术后随访等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爆竹声中除旧岁,桃符万户气象新!在全国上下喜迎新春之际,恰好“本期导读”呈现给广大读者整整1年了,衷心希望每一期导读都能够确实有裨于您有选择地、高效率地阅读本刊。本期“卷首语”中,我们回顾了2005年本刊取得的各项成绩,同时介绍了2006年将采取的各项服务于读者和作者的改进措施,并且提出了“与时俱进打造精品期刊”的更高层次的办刊目标。本期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角膜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我们特约史伟云和谢立信为本刊撰写了《重视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的“专家述评”。虽然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医…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本期重点报道青光眼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内容。目前青光眼已成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继续深入开展对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将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当前对青光眼基本定义与分类的认识仍在不断探讨之中,因此,有必要就近年来对青光眼基本定义的认识过程进行分析,以促使国内外眼科界尽快达成共识。本期由任泽钦撰写的“重视对青光眼定义的再认识”一文,重点评述了在青光眼定义认识上发生困难的原因,指出重新再认识青光眼定义的重要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传统概念与现代定义间的差别,指出其定义应该全面反映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5):F005-F005
本期内容主要围绕角膜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进展。本刊2004年第12期“标准与规范探讨”栏目刊登了《眼库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以期规范我国眼库工作,促进其健康开展。为促进眼科工作者对此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我刊邀请潘志强和张文华撰写了《规范我国眼库建设》的专家述评。他们着眼于国内外眼库现状,分析了我国眼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建立正规的、科学的、符合医学伦理的眼库体系的迫切性和加强角膜捐献的广泛社会宣传的重要性。同期,  相似文献   

14.
《眼科》2014,23(2):0-0
本期以白内障防治为主要报道内容。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方法,眼内炎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少见、但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药物及正确规范的消毒方法对预防眼内炎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王军从谨慎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抗生素滴眼剂必要性、灌注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前房注射抗生素的有效性以及统一规范消毒方法等几方面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进行了评述。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万修华等从人工晶状体材料选择与设计,手术方式选择如前囊膜抛光、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植入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膜接触抑制环等几方面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进行了评述。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儿的屈光状态及其程度会发生改变,杨爽等观察了31例(53眼)1.4~7.4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后屈光状态变化情况,通过术后12~54个月的随访,发现近视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年龄越小则眼轴增长及近视漂移幅度越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眼轴长度增加的幅度会影响到近视漂移的程度。刘婕等比较了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2年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发现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低(8.13%),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最高(21.82%)。在手术技术方面,姚涛等介绍了双钩法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拦截劈核法进行比较。发现与常规拦截劈核法相比,双钩法预劈核技术有效超声时间短,术后早期即获得较好的视力,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冯静平等报告了他们采用3.0 mm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短期效果,认为对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者,3.0 mm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适应于I~IV级核的白内障患者,Ⅰ~Ⅲ级核以碎核乳化为主,IV级核以劈核、碎核为主,手术可控性好,较为简便,可规避超声乳化术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对眼表损伤小,是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较好的手术选择。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期以角膜及眼表疾病的诊治为主要报道内容。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仍然是角膜相关致盲的最主要疾病。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以及病损角膜组织病情的反复发作,临床上愈来愈多见到发病凶猛、病情严重的重症病例,呈现多种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李莹在讲座中详细讲述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疗思维,并在本期发表的相关论著中介绍了严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例的误诊情况并分析其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以全身联合局部应用更昔洛韦为重点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吴欣怡在讲座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及其诊断和治疗。关于角膜相关的手术治疗,潘志强在述评中讨论了角膜内皮移植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该手术方式的特点、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差异、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可能的解决办法等提出建议;张丰菊的述评提出现代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术后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原因及对策,呼吁屈光手术医生和工程师们为追求患者术后更完美的视觉质量而不懈努力。杨亮等发表的论著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后双眼视功能进行评估并与术前比较发现,LASIK不仅能够提高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裸眼视力,还可通过减小患者双眼间的屈光差异,增加双眼物像的融合,改善立体视功能。近年来,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孙旭光的讲座详细介绍了睑缘炎及其相关性角结膜病变的病因、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儿童瞬目增多是眼科门诊儿童家长常见的一种主诉,其病因不仅包括眼部疾病还包括全身疾病在眼部的表现,不仅包括身体的疾病还包括心理的疾病。邹留河在述评中从介绍引起儿童瞬目增多的常见疾病入手,介绍各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及接诊儿童瞬目增多患儿的检查诊断思路。
本期刊出了孙亚杰等关于几种临床常用抗炎滴眼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和愈合影响的论著,观察抗炎滴眼液频繁点眼对兔正常的角膜上皮的潜在损伤和常规剂量的抗炎滴眼液对兔刮除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本期还刊出了崔先进等的关于247例干炎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各年龄段均有患病,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临床分类以水样液缺乏型最为常见。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工作,如:顼晓林等对3例罕见的原发性眼眶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的报告;李倩等对玻璃体内注射去除溶媒后的两种商用曲安奈德(TA)对兔眼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的观察;李毅斌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微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刘鹏飞等不同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眼球视网膜血管活性肠肽动态表达的影响;孙倩等关于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形态学的磁共振测量研究;以及侯志嘉等关于义眼台植入术后残存上睑沟凹陷的处理;李扬关于指导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体会,等等,值得您关注。  相似文献   

16.
《眼科》2012,21(5):0
·本期导读·
 本期以神经眼科和小儿眼科为主要报道内容。
神经眼科作为边缘交叉学科近年来在我国眼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对相关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本期围绕鞍区病变在眼部的表现刊出了一些较有特色的论著。雷鹍等总结了43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鞍区生殖细胞瘤的眼部特征,发现该病发病年龄越小视力损伤越重,视野损害多为颞侧偏盲,眼底多见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王剑等回顾分析501例鞍区肿瘤患者,发现以青光眼样视神经损害的形态学标准有6.8%,以形态学联合视野标准有6.3%的患者发生类似青光眼的视神经病变,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发现肿瘤位于鞍上者更易发生,提示在形态学上表现为青光眼样改变的患者,须排除鞍区肿瘤的可能。鞍区除肿瘤外,更多见者为空蝶鞍症,王洪涛等观察了32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眼部特征,对有视力下降、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等原因不明的视功能改变时应注意头颅影像学检查。张晓君等针对本期的鞍区病变眼部表现等内容撰写了述评:加强对鞍区病变相关眼部表现的正确认识,强调在正确认识相关疾病概念以及准确把握疾病特征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以及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综合分析,合理选择诊断、治疗方案。除鞍区病变外,黄厚斌等总结12例(19眼)非青光眼大视杯病例,分析了非青光眼性疾病引起视杯扩大的病因,主要有视神经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垂体瘤、基底节脑出血等,提示各种视神经疾病和视网膜疾病均有可能导致大视杯,须与青光眼相鉴别。薛尚才等报告了降眼压治疗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病变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发现降眼压治疗可使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PVEP中P100的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
在小儿眼科疾病专题,于刚等就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视力发育状态的评估、手术时机的确定、手术方式及悬吊材料的选择、手术前后视力及视功能的提高等治疗策略问题进行了论述。卢炜在焦点论坛中对双眼视觉与其神经机制的相互关联进行了探讨。冯祎等通过对114例9~10岁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调节参数中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对近视眼的发展具有显著参考价值,推测通过视觉训练等方法改善异常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对部分调节滞后的儿童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刘鹏飞等在小学生近视筛查中以散瞳验光为金标准,对裸眼远视力、小瞳孔电脑验光、轴率比等常用指标的准确性比较,认为轴率比指标筛查近视率与散瞳验光结果最为接近,能够有效预测近视的发生,在散瞳验光难以实施的大规模小学生近视筛查中,轴率比是一个较客观的评估指标。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  相似文献   

17.
《眼科》2017,26(3):145
  相似文献   

18.
《眼科》2017,26(5):0
本期以弱视及小儿眼科疾病诊治作为重点报道内容。卢炜结合脑视觉科学的进展对近年来弱视诊断、治疗的进展进行评述,认为弱视是视觉系统的神经发育障碍,弱视神经缺损可能同时出现在V1区与V2区、外纹状区的皮质区及更高阶视皮质加工区。V5是视觉信息传导的中心,知觉信息和运动信息在这里交集传导,连通初级视皮层和高级视皮层。在这样一个多通道连接的中心,对弱视产生的神经缺损提供了双向修复通路,即从高级通道(立体视及更多双眼关系层面)也能修复低级通道(视力等单眼层面)的功能。弱视神经缺损的特征是双眼间存在对比度抑制或者单眼抑制,其从噪音干扰中分离信号的能力减弱。除了感觉障碍,弱视也会影响运动功能,包括注视稳定性、知觉眼位、手眼协调运动和三维空间联合运动的控制。基于以上理论,近年在弱视的检查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视感知觉检查系统可以对弱视患儿的平衡点、知觉眼位、双眼注视稳定性及阶度立体视进行检测。治疗方面,对患儿开展了脱抑制训练、平衡点训练、立体视觉训练、眼位正位训练及注视稳定性训练。并对不同程度弱视患儿制定了不同的治疗策略。林楠等采用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平衡点进行检测,发现临床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信噪比平衡点值及对比度平衡点值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动静态信噪比及动静态对比度在双眼间级别的差值随弱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大。成娟娟等对弱视儿童治愈后的双眼视知觉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发现弱视治愈后,双眼知觉眼位、双眼间的抑制程度及不同通道的立体视功能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因此弱视治疗视力提高后,仍存在有视觉神经缺损。吕燕云等对青少年近视散光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进行长达六年的临床观察,发现RGPCL对近视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镜片对角膜有轻度塑形作用。李嘉等对北京市昌平区4~16岁的2826例儿童进行眼轴和角膜曲率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男性、角膜曲率越小、前房越深、等效球镜度数越小者眼轴越长。马英楠等采用眼底照相机对斜视患者进行外眼照相,并与临床眼位检查进行比较,以评估眼底照相机外眼照相在远程斜视筛查中的作用,经诊断一致性检验,眼底照相机外眼照相在斜视筛查中准确性好,可以在远程眼科诊疗中推广。 本期还刊登了眼科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眼科》2010,(4)
本期以眼底疾病的诊治为重点报道内容。国内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性疾病已有十年的历程,为了使PDT疗法更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期请王雨生、王海燕撰写了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历程和现状的述评,作者回顾  相似文献   

20.
《眼科》2018,27(5):1
本期以眼科临床影像学检测作为重点报道内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观察依赖于临床活动度的评估。临床多以临床活动度评分(CAS)作为TAO活动度的诊断标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李眉等评述了CT成像眼外肌形态学的定量分析、眼外肌T2 mapping MRI定量分析及放射性核素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眼眶SPECT/CT在评估TAO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拓秀等对116例TAO患者的眼眶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球后2 mm处各条眼外肌横截面积、眼眶面积以及眼球突出度,并计算眼外肌总横截面积与眼眶面积的比值,分析其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认为此比值作为一种客观的定量指标,可以对TAO的活动性进行判别,且操作相对简单。姜虹等对74 例经免疫抑制治疗的TAO患者行冠状面 T2 mapping MRI扫描,分析各条眼外肌的T2值,分析治疗前最大T2值及治疗前后最大T2变化值,并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认为眼外肌T2 mapping MRI有助于评估TAO免疫抑制疗效。罗莎等对104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TAO患者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眼眶SPECT/CT检查,发现TAO活动期眼眶示踪剂摄取增高,非活动期眼眶无示踪剂摄取或仅轻度摄取,与临床评估一致,认为99mTC-DTPA眼眶SPECT/CT在评价TAO活动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不同于成年人标准检查的一个过程,当然其结果解读也不同,黄厚斌在专家论坛中结合婴幼儿的视路以及相应的电生理发育过程,详细论述了儿童视觉电生理检查相应的检查方式及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反应,强调不能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缩小版的成年人而使用与成年人相同的检测技术和判断标准。 本期还刊登了眼科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结果,希望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