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25例)共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用脂质体转染MKK4-siRNA、MKK7-siRNA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中p-c-Jun及MK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 P=0.000)。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p-c-Jun及MKK7的表达增高,且与WHO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94, P=0.000; r=0.606, P=0.000)。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KK7与p-c-Ju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7, P=0.000)。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 MKK7表达抑制了c-Jun磷酸化水平。结论 MKK7可以通过调控JNK/c-Jun活性进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a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Gab2、E-cadherin、N-cadherin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小RNA干扰技术,转染SGC7901细胞株,RT-PCR法检测瞬时转染后Gab2基因表达情况,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Gab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2),与E-cadherin的表达负相关(r=-0.693, P=0.000),而与N-cadherin和MMP-9的表达水平正相关(r=0.407, P=0.021; r=0.335, P=0.017)。小RNA干扰技术降低Gab2蛋白的表达后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降低,同时E-cadherin表达增多,N-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Gab2可能通过调节EMT在胃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肾癌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 PN)和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 RN)治疗pT1bN0M0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为pT1b期肾癌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湖北省肿瘤医院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pT1bN0M0的肾癌患者(PN=16例,RN=52例)。比较两组之间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5年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和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同时收集了术前和术后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以评价肾功能的改变。结果 PN与RN的5年OS(90.3% vs. 88.6%, P=0.552)、RFS(90.3% vs. 75.4%, P=0.121)和CSS(90.3% vs. 92.8%, P=0.87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肾功能下降患者所占比例在PN组显著优于RN组(0 vs. 12.6%, P<0.01)。术后一年血肌酐和eGFR水平在RN组中要高于PN组 [(0.3±0.6)vs.(0.2±0.1)、(20.1±12.6)vs.(9.8±12.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 P=0.064)。结论 PN或RN对于pT1bN0M0期肾癌的治疗在预后和安全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N术后肾功能指标显著优于RN,PN是治疗pT1b期肾癌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标志物CD13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标志物CD68和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fluorescent PCR,qRT-PCR)技术检测3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组织和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Ⅲ级和Ⅳ级)组织中CD133、CD68和PD-L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和CD68共表达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即大部分PD-L1阳性细胞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级别组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在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CD68和PD-L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47,P<0.001;r=0.499,P<0.001;r=0.445,P=0.001);三者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0.05); 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与CD68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01),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两者表达亦呈正相关(r=0.518,P=0.005;r=0.500,P=0.007);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与PD-L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31,P<0.001),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两者表达亦呈正相关(r=0.398,P=0.036;r=0.417,P=0.027)。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主要由肿瘤微环境中的TAMs表达;CD133、CD68和PD-L1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TK1含量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差别;探讨S-TK1与乳腺癌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患者S-TK1的含量与肿瘤分期、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及HER-2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S-TK1含量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点印迹法,分析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S-TK1的含量。结果(1)乳腺癌患者治疗前(A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B组)及健康体检者(C组)S-TK1的含量分别为(17.98±10.20)pmol/L,(1.50±1.02)pmol/L,(0.88±0.45)pmol/L。A组S-TK1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S-TK1的含量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Ⅲ期乳腺癌患者S-TK1的含量(21.54±11.85 )pmol/L高于Ⅱ期患者(14.05±6.19)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S-TK1的含量与组织学分级、HER-2及肿块大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6、0.324、0.397,对应的P值为P<0.001、=0.042、=0.011);而ER与S-TK1的含量呈负相关(其r=-0.391,P=0.013);PR与S-TK1的含量无相关性(P=0.395,r=-0.138)。(3)复发转移组治疗前S-TK1含量(23.17±13.15) pmol/L明显高于无病生存组(14.31±5.50)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S-TK1低值组和中值组无病生存高于S-TK1高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结论S-TK1也许可以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S-TK1含量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治疗前高S-TK1含量可能更容易早期出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及钙(Ca2+)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63例,胃癌(病例组)患者1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选对象血清25-(OH)D3水平,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电位法测定入选对象血清Ca2+水平。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5.07,P=0.000),而其血清C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9,P=0.269),病例组内血清25-(OH)D3水平与Ca2+之间呈正相关(r=0.706,P=0.000)。外周血25-(OH)D3水平在不同细胞分化程度的胃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6,P=0.038)。胃癌经手术治疗后,术后外周血25-(OH) D3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7,P=0.000)。但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2)。结论 血清 25-(OH)D3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手术治疗后其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胃癌患者病情变化、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IP30启动子甲基化在大肠癌与配对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分析TIP30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50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和配对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TIP3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TIP30启动子高甲基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3)、CEA水平(P=0.005)及临床分期(P=0.048)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病变部位(结肠与直肠)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P=0.309)。此外,TIP30启动子高甲基化在血清CEA水平较高(>15 ng/ml)的患者中比血清CEA水平较低(<15 ng/ml)的患者中更常见(P=0.005)。结论TIP30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TIP30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分子诊断肿瘤标志物,用于大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前列腺周围脂肪对前列腺癌术前与术后分期、分级差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84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RI测量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周围脂肪的相关指标,将前列腺周围脂肪测量指标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前列腺周围脂肪面积(PFA)及内脏脂肪比率(Ratio)在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差异组和非差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P=0.037);并且二者与前列腺癌术前、术后分期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1, P=0.002);而术前穿刺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与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差异组和非差异组之间,PFA脂肪测定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并且前列腺周围脂肪测定指标PFA、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与前列腺癌术前、术后Gleason评分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8, P=0.028)。结论 前列腺周围脂肪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准确的临床分期、分级的评估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m1和Notch1在乳腺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数据库检测评估Pim1、Notch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普通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 分析Pim1和Notch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发掘Pim1和Notch1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im1 mRNA水平升高,Pi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im1 mRNA与淋巴结转移和TNM晚期密切相关,Pim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及高分级患者中表达显著减少,其低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更短(P=0.000)。Notch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显著高表达,Notch1 mRNA与淋巴结转移、高分级和晚分期明显相关,Notc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显著升高,其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减少(P=0.025)。Pim1和Notch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负相关(r=-0.385,P=0.001)。结论 Pim1低表达和Notch1高表达可能是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膀胱癌根治术(RC)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14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ROC曲线确定FIB和PLR的cutoff值。将FIB、PLR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二者均为低水平定义为组合评分0(S0),余均定义为组合评分1(S1)。单因素方差和非参数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 rank法进行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FIB和PL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3和110.54。FIB水平与T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PLR水平与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术前组合评分与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组合评分、T分期、肿瘤大小、FIB及PLR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组合评分(P=0.019)、T分期(P=0.021)及FIB(P=0.010)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组合评分是影响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膀胱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JMJD3、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上述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JMJD3和E-cadherin阳性率(56.67%和65.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3.33%和83.33%)(均P<0.05),Vimentin和N-cadherin阳性率(54.17%和5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33%和20.83%)(均P<0.05)。JMJD3、E-cadherin、Vimentin及N-cadherin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JMJD3与肿瘤直径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JMJD3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04,P=0.025),与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均呈负相关(r=-0.467,r=-0.500,均P=0.000)。结论乳腺癌中JMJD3可能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途径调控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84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CRP的表达,结合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及术后病理组织学Miller&Payne(MP)分级,分析BCRP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相关病理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 (1)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CRP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2)BCRP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有关,新辅助化疗后获得cCR组患者B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D+PD组和cPR组,三组间BCRP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P=0.008)。(3)BCRP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后组织学反应有关,组织学显著反应组(病理反应4~5级)BCR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病理反应1~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9,P=0.003)。(4)BCRP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后残余阳性腋窝淋巴结的个数正相关(r =0.518,P=0.000)。结论 BCRP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BCRP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组织学反应,BCRP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后残余阳性腋窝淋巴结的个数正相关,BCRP可以作为判断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在人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规律,通过检测VEGF的表达探索IDO及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并了解两者在食管鳞癌的进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6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使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样本中IDO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IDO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的IDO和VEGF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0,P=0.022),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IDO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3,P=0.001)。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IDO可能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癌性疼痛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水平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6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NRS-2002、PG-SGA、人体测量、血液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研究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营养状态、炎性反应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不同NRS评分患者NRS-2002、PG-SGA、胆碱酯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RS与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和BMI呈负相关(P=0.000, P=0.003, P=0.000),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03, P=0.000)。C反应蛋白浓度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呈负相关(P=0.000, P=0.000, P=0.000, P=0.002, P=0.004),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20, P=0.028)。结论 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都较高,具有较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15在胶质瘤的表达及分布特征,与目前公认的脑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作对照,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胶质瘤组织(高级别39例,低级别41例)CD15和CD133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计算CD15和CD133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CD15与CD133在高、低级别的胶质瘤均有表达。CD15及CD133阳性细胞数以及壁龛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多。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CD15+细胞与CD133+细胞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2,P=0.001;z=-4.192,P=0.000);CD15+细胞与CD133+细胞IOD值呈显著正相关(r=0.535,P=0.000);CD133还表达于含有肥胖细胞成分的胶质瘤肥胖细胞中,并可见CD133+血管。结论CD15及CD133阳性细胞数以及壁龛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多。CD15及CD133表达成正相关关系。含有肥胖细胞成分的胶质瘤中大量肥胖细胞CD133阳性,与其不良临床预后相符。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D-L1表达在结直肠癌(CR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PD-L1表达与CRC预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8年6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用Stata 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共5 724例CRC患者。结果显示:肿瘤组织PD-L1表达与CRC的总生存期(OS)(HR: 1.40, 95%CI: 1.02~1.93, P=0.039)和无复发生存期(RFS)(HR: 1.67, 95%CI: 1.27~2.20, P=0.000)显著下降有关,而与无疾病生存期(DFS)(P=0.933)无显著关联;且PD-L1表达还与肿瘤分化(P=0.016)和淋巴结转移(P=0.028)显著相关,与性别、肿瘤位置、TNM分期、浸润深度、血管侵犯、化疗、MSI状态和KRAS突变无显著相关性。亚组分析中,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OS(P=0.033)和RFS(P=0.001)显著下降相关,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与OS(P=0.991)和RFS(P=0.210)的关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组织PD-L1表达提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且肿瘤细胞中PD-L1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意义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