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胰岛素瘤在我国很少见,其发病率约为4/100万,根据其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恶性胰岛素瘤更少见。其病程长,进展慢。由于胰岛素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呈现低血糖性昏迷,久之将损害脑组织,发生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因此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凡临床诊断为胰岛素瘤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胜海 《中国药业》2011,20(21):69-70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FBG,2 h PG,HbA1C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次发生轻度低血糖,均未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低血糖反应;治疗3个月后FBG,2 h PG,HbA1C达标率分别为93.75%,80.00%,70.00%.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低血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征候群,72h禁食试验是鉴别功能性低血糖和病理性低血精简便可靠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院对5例多食肥胖伴发作性低血糖患者继常规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尚不能确诊后,行72h禁食激发试验,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th50岁,身高160~门Ocm,体重对一84kg,表现为无规律的反复发作性大汗、心慌、手颤、烦躁、持续15-30min,自行缓解或者进食后缓解.体检;除均匀性肥胖外,无异常发现.血、尿、大便常规正常.口服精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从以低血糖症收治入院的91例病例中筛选出31例胰岛素瘤患者,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胰岛素瘤患者中,21例空腹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术前B超、CT以及MRI检查对胰岛素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3.3%、57.7%和28.6%.15例进行手术治疗,14例发现肿瘤,且均为单发病灶,肿瘤位于胰头、尾部多于胰体部,肿瘤直径0.5~3 cm.结论 同步测定血清胰岛素原和β-羟丁酸的浓度有助于胰岛素、C肽等生化指标不典型的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48-h饥饿实验可取代72-h饥饿试验成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5.
徐重天  沈芬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43-3444
糖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尚好,餐后低血糖是其常见现象,多发生于餐后3~5 h,是由于餐后血糖升高与胰岛素不同步而致,其机制是糖耐量异常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一相胰岛素分泌缺失,使持续升高的血糖刺激β细胞;二相刺激胰岛素释放延迟,胰岛素分泌的总量增加,餐后3~5h体内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大部分被消耗,而胰岛素相对过剩,使血糖快速降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1-2].笔者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餐后低血糖3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胰岛素瘤患者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血糖1.9~3.6 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0.3;腹部超声检查示胰腺区低回声结节,腹部CT检查示胰腺占位;剖腹探查结合B型超声检查示胰腺体部有直径约2.1 cm×1.0 cm结节.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及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素瘤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血糖、血压、体温等,确诊患者进行葡萄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8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1h 内意识清醒45例(57.7%),2h 内意识清醒20例(25.6%);3h 内恢复意识10例(12.8%);5h 内恢复意识者3例(3.8%),患者治疗后无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低血糖昏迷是其主要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糖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对64例PCOS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37-39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于早餐、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组联合阿卡波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 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肝肾异常,未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其中观察组出现低血糖3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8例,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丽琳 《淮海医药》2003,21(5):376-37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治疗和诱因预防。方法 对 2 5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患者平均病程 10 .4年 ,即刻血糖均低于 2 .8mm ol/ L ,最低达 0 .6 mm ol/ L ,给予口服糖水或 5 0 %葡萄糖静脉注射 ,对顽固性低血糖加用糖皮质激素 ,除 1例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导致低血糖的原因 :降糖药物所致 12例 ,胰岛素皮下注射所致 11例 ,皮下注射胰岛素并口服消渴丸者 1例 ,已停用胰岛素 1周因恶心、呕吐、腹泻、纳差所致者 1例 ,合并糖尿病肾病者 17例 ,合并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者 1例。结论 多因素导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对糖尿病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烦燥、头昏、心悸、多汗应及时监测血糖 ,尤其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纳差者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凶⑸湟鹊核厍炕瘟贫?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63例空腹血糖≥1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达到目标血糖(FPG≤7mmol/L,CBG≤10mmol/L)天数以及胰岛素的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FPG、CBG、HbAlc、FINS/FPG、ISI、Homa-B和Homa-IR等.结果 达目标血糖的平均天数为(5.4±1.6)d,所用胰岛素量为(0.6±0.2)U/kg,其中基础率占38%,在血糖控制后,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发生低血糖反应(0.6±0.2)次.与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16.0±3.2)mmol/L,(6.5±0.8)mmol/L]、CBG[(18.0±2.0)mmol/L,(7.5±1.3)mmol/L]、HbAlc[(11.6±1.8)%,(8.6±1.2)%]、HOMA-IR[(0.3±0.1),(0.3±0.2)]均明显下降(均P<0.01);FINS/FPG[(1.2±0.5),(1.5±0.6)]、HOMA-B[(0.8±0.2),(1.7±0.2)]、ISI[(3.4±0.5),(3.9±0.3)]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CT、MRI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0%(3/15)、38.5%(5/13)、42.9%(3/7)、66.7%(4/6),术中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100%(15/15)。22例中行肿瘤摘除术14例,胰体尾切除术8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比较困难,术中B超检查准确性很高;外科手术是胰岛素瘤惟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肿瘤摘除为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西格列汀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联用西格列汀组(G组)40例和生物合成预混30/70人胰岛素组(N组)38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G组在空腹2 h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血糖、HbA1c和BMI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西格列汀联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方案,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是对认知力较差、活动不方便、视力差或合并多种慢性病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单纯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每日睡前应用1次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三餐口服二甲双胍(Det组,32例)、每日睡前1次中效胰岛素(NPH)联合三餐口服二甲双胍(NPH组,28例),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blood glucose,2h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BG、2hBG、HbA1c、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1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FBG、2h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发生3例(3/32)低血糖,NPH组发生13例(13/28)低血糖.Det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明显低于NPH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控制血糖,但地特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在控制体重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经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每天1次注射,联合阿卡波糖,每天3次口服,治疗12周,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三餐前、三餐后、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率.结果 治疗后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血糖、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11.212、14.997、10.863、17.950、11.108、14.034、12.422、22.764,均P<0.01),日间低血糖发生率3.1%,无夜间症状性低血糖发生,BMI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率均较治疗前提高(x2=10.255、9.143,均P<0.01).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增加体质量,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与控释格列吡嗪(瑞易宁)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471例服用口服降糖药(OHA)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FBG≥7.0mmol_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试验药-甘精胰岛素或对照药-诺和灵N治疗,随访5次共12周。结果:治疗12周时,甘精胰岛素组与诺和灵N组的胰岛素平均每天用量分别为19.21单位和18.68单位,平均空腹血糖分别从入选时10.63mmol_L和10.88mmol_L降至6.96mmol_L和7.20mmol_L,HbA1c分别下降了0.96%和1.25%。甘精胰岛素组和诺和灵N组分别有21.25%(75_353)和28.81%(34_118)的受试者发生低血糖(P=0.0919),其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受试者分别占9.07%(32_353)和16.10%(19_118)(P=0.0334)。以低血糖的发生例次作为观察指标时,甘精胰岛素组和诺和灵N组分别有174例次和75例次,其中夜间低血糖分别有54例次和44例次,两组均没有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清晨口服5mg瑞易宁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使用口服降糖药而代谢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血糖控制;以HbA1c和空腹血糖水平作为判断指标,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瑞易宁联合应用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同时,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与瑞易宁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2-DM)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DM病人分为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平均日胰岛素用量等变化。结果:R组血糖水平在治疗第2周起即出现显下降,第12周时有18例病人(58.1%)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以下;HbA1c在6~12周后才有明显降低,至第12周时降幅为1.5%;第12周时,R组平均日胰岛素用量较初访时减少18U,而C组则较初访时增加lOU;R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5.2%和9.7%,均较C组有显差异。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在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降低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一DM病人的血糖水平,但应注意水肿和联合治疗时的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0-23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 d患者空腹血糖( FBG)、早中晚餐后2 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7.28±2.13)mmol/L比(8.33±2.20)mmol/L、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8.61±2.59)mmol/L 比(9.70±1.75)mmol/L(U=2.425、3.034,均 P<0.05),早餐后2hPG (8.27±2.02)mmol/L比(8.56±2.33)mmol/L和晚餐后2hPG(9.54±1.55)mmol/L比(9.61±1.75)mmol/L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χ2=4.105、5.005,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红  邓红玲 《河北医药》2012,34(3):333-33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每天用量等指标.结果 2组经过12周治疗后,FBG、2 hBG、HbA1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FBG、2 hBG、HbA1c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血糖,降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