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37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休克患者中,年龄分布以21~50岁之间较多,占总数的62.8%.过敏性休克速发型(发生在30 min之内)的占66.4%,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33.6%.比较休克时几种意识状态、舒张压与恢复时间关系,发现本组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意识状态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舒张压的高低有关.舒张压越低,恢复时间越长(R=-0.435,P=0.000).几组治疗药与休克恢复时间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得出:R=0.441,P=0.000,表明恢复时间与使用药物种类呈正比,即联合用药越多,恢复时间越长."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等四联"组与"AD + DXM"组比较,前者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后者(t=3.825,P=0.000).分析休克时舒张压高低与治疗药的关系,发现舒张压越低,使用"AD + DXM等四联"越多(R=-0.357,P=0.000).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致过敏性休克在国内已不再罕见,且迟发型比例较高,应警惕.休克一旦发生,应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血压极低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宜尽早使用AD + DXM等多药和积极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丁小丽  雷招宝 《中国药师》2009,12(10):1468-147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药信息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下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报告,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51例;男28例,女23例;速发型(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40例,迟发型过敏性休克11例。经积极抗休克治疗,50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肾移植科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并测定浓度的住院患者进行信息归纳,从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PPIs)、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给药途径及产地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肾移植科伏立康唑谷浓度在2~4 μg·mL-1范围内仅占33.9%;联用PPIs可显著增加伏立康唑谷浓度(U=4578.5,Z=–3.096,P=0.002);联用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可以显著降低伏立康唑日剂量(U=5420,Z=–1.618,P=0.106;U=754.5,Z=–2.905,P=0.004);口服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中位数低于静脉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U=6474.5,Z=–1.553,P=0.120);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进口组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国产组(P=0.005);给药途径为口服者,进口组和国产组差异无显著性(P=0.949)。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受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大,个体化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将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1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1 39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乙肝(丙肝)史、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结核药种类和剂量等因素对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结果: 从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性别、心血管疾病,结核药中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或左氧氟沙星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DILI发生率随着结核药剂量增大而增大。结论: 女性(OR=0.661,95%CI 0.464~0.943,P=0.022)、合并心血管疾病(OR=2.017,95%CI 1.109~3.666,P=0.021)、异烟肼(OR=1.544,95%CI 1.235~1.929,P=0.000)、利福平(OR=1.391,95%CI 1.110~1.743,P=0.00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OR=2.461,95%CI 1.517~3.993,P=0.000)和左氧氟沙星(OR=1.695,95%CI 1.155~2.487,P=0.007)是结核治疗中致DILI高危因素。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抗结核药应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给药,以减少ATDILI发生,改善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处理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8年6月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诊断、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合并用药、用药后发作的时间、首发症状、意识状态、血压、用药状况、恢复时间、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2例。引起过敏性休克均为静脉用药,34例患者于首次用药或首日用药后出现,占80.95%,发作时间数秒至60min。8例为24h~8d后出现。40例患者痊愈,恢复时间10min~24h,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出现脑瘫。结论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存在速发和迟发,正确选择适应证、用药途径可减少其发生,多数可通过及时诊断和处理治愈。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因380 V电击伤及额部、颈部、左上肢,创面20 d不愈入院。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59次·min 1,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于2010年10月13日在全麻下行额颈部清创加颞浅筋膜瓣加游离植皮术,手术后第5天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60831)100 mL静脉滴注,30 滴·min 1,bid。滴注约10 min后患者突然双上肢皮疹伴瘙痒,20 min后面色潮红,全身皮肤现大小不等风团样皮疹,高出皮肤,并伴有咽喉部憋闷,口唇发绀,血压80/50 mmHg,脉搏120次·min 1,考虑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给予0.9%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滴注。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严密观察生命体征。15 min后患者血压100/70 mmHg,脉搏88 次·min 1,呼吸20次·min 1,休克症状明显缓解。观察48 h,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讨论 该患者否认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初次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100 mL(0.2 g),未超过规定用药剂量。静脉滴注约10 min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停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积极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48 h内稳定。提示临床应用该药应注意,>60岁以上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用药前详细询问变态反应史,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停药,积极对症处理,尤其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要迅速采取措施,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同时,用药期间避免日光照射,以防光毒性。尽量避免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比较抗抑郁药单一治疗(单用组)和联合治疗(联用组)的患者在出院日处方信息资料上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在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教育年限、起病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合并躯体疾病、规律服药、联用抗精神病药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HAMD评分(OR=1.018,95% CI:1.003~1.034,P=0.022)、规律服药(OR=0.476,95% CI:0.306~0.740,P=0.001)、起病年龄(OR=2.260,95% CI:1.419~3.598,P=0.001)以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OR=0.411,95% CI:0.261~0.649,P<0.001)是住院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另外,单用组和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0%和43.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0,P=0.001)。结论:HAMD评分高、起病年龄晚、不规律服药、未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是住院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抗抑郁药联合治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用药监护及健康教育,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3种不同抗癫痫药(AEDs)诱发高氨血症(AHA)的发生率、发作程度,并分析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间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的108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n=36)、丙戊酸钠组(n=36)与卡马西平组(n=36)。3组患者术后分别口服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片与卡马西平片进行癫痫预防治疗,在术前,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浓度、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评价3组患者术后AHA发生率、血氨浓度、血氨变化趋势及AEDs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AHA,将患者分为术后AHA组(n=70)与术后血氨正常组(n=38),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组与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4(66.7%)例、29(80.6%)例及17(47.2%)例患者发生AHA,丙戊酸组患者AHA发生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χ2=8.669,P=0.003)。丙戊酸钠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氨浓度及术后血氨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患者(P=0.023,<0.001,0.028)。术后第7天丙戊酸组患者ALT指标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均P<0.001)。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HA的危险因素包括:较低的年龄(t=2.061,P=0.042)与较高的术前血氨浓度(t=7.986,P<0.001)。AHA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3.788,P<0.001)、直接胆红素(t=3.329,P=0.001)和血清白蛋白(t=11.624,P<0.001)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t=4.109,P<0.001)。而衡量急性肝炎的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t=0.956,P=0.341)。结论:卡马西平对患者术后血氨浓度影响较小,是开颅手术患者的首选AEDs药物,而丙戊酸钠更适合肝脏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报告来源于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37例)的特点。发现97.30%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用药方式以静脉用药为主;54.05%患者发生在用药后的5 min内;经积极抢救治疗,治愈28例(75.67%),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伴铁缺乏患者补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伴铁缺乏患者静脉铁剂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英文研究8篇,方法学质量均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①静脉注射和口服铁剂未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的水平[OR=0.71,95% CI(-0.08,1.50),P=0.08],但能够显著提高血清铁[OR=175.18,95% CI(118.54,231.83),P < 0.01]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水平[OR=7.01,95% CI(4.16,9.86),P < 0.01]。②口服铁剂不能改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peak VO2)[OR=0.19,95% CI(-0.27,0.65),P=0.4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OR=41.00,95% CI(-95.54,177.54),P=0.56]、堪萨斯城生存质量评分(KCCQ)[OR=0.10,95% CI(-0.304,3.24),P=0.95];而静脉应用铁剂能改善患者的peak VO2[OR=1.33,95% CI(0.60,2.06),P < 0.01]、NT-proBNP[OR=-517.99,95% CI(-764.88,-271.11),P < 0.01]、KCCQ[OR=6.02,95% CI(2.62,9.43),P < 0.01]。(2)安全性:静脉注射和口服铁剂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OR=0.98,95% CI(0.74,1.29),P=0.88]、全因死亡或因心血管事件住院[OR=0.75,95% CI(0.42,1.33),P=0.32]、全因死亡[OR=0.76,95% CI(0.43,1.35),P=0.34]或住院的发生[OR=1.1,95% CI(0.49,2.51),P=0.82]。结论:CHF伴ID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剂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静脉注射铁剂有效性较口服铁剂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可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某院内科就诊10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基础治疗及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积分变化,肝脏超声影像下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LDL-C、HDL-C、hs-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γ-GT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G、TC、HDL-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肝脏超声的改变:2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肝脏超声分度均有显著差异(Z1=-3.055,P=0.002;Z2=-2.753, P=0.006),而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7,P=0.16)。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李坚  温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2):1302-130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低分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2017年11月出院的ACS且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资料,调查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素诱导的HI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0例患者(HIT组48例,对照组142例)。年龄≥ 70岁(t=4.274,P=0.042)、血小板基础值(t=6.442,P=0.000)、肾功能肌酐水平(t=-4.080,P=0.000)、血红蛋白水平(t=3.337,P=0.00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t=-2.253,P=0.02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t=27.023,P=0.000)以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t=4.656,P=0.031)在HIT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对以上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龄(OR=0.183,P=0.008)、血小板基础值低(OR=0.960,P=0.000)、肾功能肌酐水平高(OR=1.023,P=0.00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0.191,P=0.003)、联合使用替罗非班(OR=3.500,P=0.041)是HI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警惕HIT的发生,尤其年龄≥ 70岁、血小板基础值低、肾功能肌酐值高、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6岁健康儿童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体水平,为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6个市0~6岁7个年龄组人群中抽取健康儿童1 787人,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抗PT IgG抗体。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2011年安徽省0~6岁儿童中,几乎所有采集的血清均呈现不同的抗体水平,以0岁组最高(10.33 IU/ml)。抗体GMC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F=7.96,P<0.01)。不同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Z=0.852,P=0.394)。 结论   安徽省0~6岁儿童抗PT IgG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关系,为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Embase、Science Direct、Pubmed、CNKI、Wan fang、Conchrane,Clinicaltrials.gov,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6年10月,检索语种为中文和英文,收集有关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FK506血药浓度关系的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用Cochrane提供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纳入此次Meta分析,共8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DR1C3435T基因型中CT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周[MD=-16.93,95%CI(-27.67,-6.19),P=0.002]、1月[MD=-18.09,95%CI(-26.41,-9.78),P<0.0001]、6月[MD=-15.52,95%CI(-25.18,-5.85),P=0.002]时,血药浓度高于同期CC型患者;TT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周[MD=-30.76,95%CI(-53.04,-8.48),P=0.007]、1月[MD=-25.92,95%CI(-48.34,-3.51),P=0.02]、3月[MD=-33.77,95%CI(-48.74,-18.80),P <0.00001]、6月[MD=-22.25,95%CI(-32.97,-11.53),P<0.0001]、12月[MD=-22.74,95%CI(-42.76,-2.72),P=0.03]时,血药浓度高于同期CC型患者;TT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3月[MD=-18.81,95%CI(-34.30,-3.33),P=0.002]时,血药浓度高于同期CT型患者。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FK506血药浓度/剂量存在相关性,且血药浓度的关系是携带者(CT型或者TT型)>非携带者(CC型)。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内,根据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FK506血药浓度/剂量存在的相关性,做基因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不大、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和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迁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52.00%)、伤口分泌物(14.84%)和气管抽吸物(12.60%)等标本。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由2012年的8.8%下降至2017年的2.3%,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84,P<0.01;r=0.885,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40,P<0.01;r=0.985,P<0.01),但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72,P<0.05;r=-0.898,P<0.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890,P<0.05;r=0.943,P<0.01),但与亚胺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49,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耐药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氨磷汀对软组织肉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病理学确诊为软组织肉瘤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磷汀组和对照组,均给予AI方案化疗(阿霉素30mg·m-2,iv,d1~2+异环磷酰胺3g·m-2,iv,d1~3,每21天为一周期),氨磷汀组另于化疗前30min给予氨磷汀注射(500mg·m-2,d1~3),分别观察2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氨磷汀的毒副作用(低血压、胃肠道反应、低血钙症、过敏等)。结果: 氨磷汀组(n=19)患者共接受113次化疗,对照组(n=20)患者共接受118次化疗,其中氨磷汀组和对照组Ⅳ度粒细胞减少分别为8.8%和18.6%(P<0.05),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9%和5.9%(P<0.05);但Ⅲ度粒细胞减少及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氨磷汀组和对照组平均每次化疗输注血小板分别(0.01±0.01)和(0.06±0.04)人份(P<0.05),而输注红细胞的量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Ⅳ度白细胞减少恢复时间分别为(3.23±0.18)d和(5.11±0.23)d(P<0.001)。2组Ⅲ度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5%和15.3%(P<0.05),一过性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25.7%和0.8%(P<0.001)。氨磷汀组其余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氨磷汀对软组织肉瘤AI方案化疗后出现的Ⅳ度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有保护作用,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规范化用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75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5例。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第1,2,3个月6个时点,经过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达靶剂量率高于对照组(56.9%和29.2%;35.6%和16.4%,P<0.0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和29.2%,27.6%和16.4%,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从来没有占95.7%~100%,对照组十分经常占31%~5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明显下降(16%和33%,P<0.05),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规范化用药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