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病毒性腹泻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集2018年1~12月北京市西城区哨点医院≤60月龄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共收集181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感染率16.02%,轮状病毒感染率14.36%,肠道腺病毒感染率6.08%,星状病毒感染率3.31%,札如病毒感染率2.21%。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4~36月龄,星状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7~60月龄。结论北京市西城区的优势病原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冬春季为感染高峰;3岁以下儿童是病毒性腹泻易感人群;诺如病毒以GII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11年7—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监测医院的1327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327份粪便样本中,179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3.49%。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29%、2.79%、1.36%、1.21%和0.53%。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为87岁,分别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没有差异。10月份开始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各病毒的检出率均有明显升高。不同区域间腹泻病毒的感染没有差异。结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3月怀柔区两个哨点医院散发性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酶免疫法(ELISA)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共检测26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89例,总阳性率为34%。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杯状病毒(18.3%)、轮状病毒(13.4%)、星状病毒(2.7%)和肠道腺病毒(2.3%)。男性14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87岁,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杯状病毒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轮状病毒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怀柔地区近两年散发病毒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通市腹泻患者病毒感染情况、流行规律及病原特点。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肠道门诊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结果 363份腹泻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为96份,总阳性率为26.45%,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腺病毒均有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4.33%、9.37%、1.38%、0.83%、0.55%,混合感染率为4.13%,均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GⅡ双重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0~10岁儿童为易感人群,轮状病毒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要感染病毒,重点关注冬春季节疫情防控,加强婴幼儿免疫接种,加大监测样本量,加深对病毒性腹泻基因型别的研究,对南通市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预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监测,了解其发病情况及病原组成。方法粪便标本由哨点医院采集,汕头市疾控中心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用Real-time PCR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核酸。结果共检测719例腹泻病例标本,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轮状病毒22.7%,诺如病毒11.3%,腺病毒1.0%,星状病毒0.6%,其中重叠感染1.3%;〈16岁组病原检出率(44.4%)比≥16岁组(21.4%)高;〈16岁组以轮状病毒为主(70.3%),≥16岁组以诺如病毒为主(51.7%);症状除100.0%腹泻外,发热和呕吐占50.0%左右;每年的8月至次年2月是高发期。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汕头市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7—2019年湖北病毒性腹泻哨点监测的成人和儿童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核酸,对5种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7份标本中5种腹泻病毒总的阳性检出率为36.84%,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19.00%,其中轮状病毒9.50%、诺如病毒13.29%、星状病毒4.14%、腺病毒14.10%和札如病毒3.37%。湖北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仍以秋冬季为主要流行季节,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主要流行季节在4~5月,而札如病毒在11月和次年1月感染率较高。5种腹泻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仍为5岁及以下儿童,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湖北2017—2019年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腺病毒、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应加强主要病原体的监测,做好高发季节和重点人群有效科学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17年宁波市北仑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7年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共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04份,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结果204份粪便标本中,有95例患者至少感染一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6.6%(95/204),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共59例,检出率为28.9%(59/204),分型全部为A群轮状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感染共48例,检出率为23.5%(48/204),其中诺如病毒1型有6例,占12.5%(6/48),诺如病毒2型有42例,占87.5%(42/48)。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16例,未发现3种或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有4例,占2.0%(4/204)。未感染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结论A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诺如病毒1型、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着混合感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成人病毒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该区14家监测医院成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共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3 403份。在1 060份样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31.15%。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28%、7.70%、1.85%、1.55%和0.59%。患者的性别分布不存在差异,性别比为0.95∶1。诺如病毒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诺如病毒是浦东地区成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预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况。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医院肠道门诊28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荧光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结果 119份(42.20%,119/282)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9.22%,26.60%,5.32%和2.84%,未检出肠道腺病毒。混合感染共5例,以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组合占首位(60.00%,3/5)。病毒性腹泻检出以20~40岁年龄组为主,流行高峰是秋冬季节。结论诺如病毒是2012-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AstV)流行现况,为病毒性腹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RV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NV、EadV和AstV采用RT.PCR联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标本总的病毒检出率为38.33%。4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83%、16.67%、0.83%和5.00%。结论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呈高发态势,其中RV和NV是主要的病原之一,并且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成人。RV和N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RV秋冬季为发病高峰,NV则冬季相对高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源市感染腹泻流行状况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河源市哨点监测医院开展腹泻症状和腹泻病毒监测,对符合病毒性感染腹泻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粪便标本的采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7年4月河源市腹泻监测共采集673份标本,腹泻病毒总阳性率23.48%,分别检出诺如病毒(6.69%)、轮状病毒(16.79%),未检出星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均为GII型。71.11%的诺如病毒及80.53%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自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腹泻病例总检出率为10.71%。轮状病毒在每年2月出现流行峰,诺如病毒在每年9—11月及2—3月出现检出率高峰。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在0.36%与1.04%之间,与病原学检出率的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0.493,P=0.014)。结论 诺如和轮状病毒是2015—2017年冬春季河源市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婴幼儿是重点防控对象,结合腹泻症状监测可为疾病风险评估、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2013年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对泰州市336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检测。结果 腺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I型、诺如病毒II型、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57%、5.36%、0.59%、7.14%、2.68%、2.08%。全年以1-4月以及11-12月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最高,且0~10岁年龄组婴幼儿更易感染。结论 2013年泰州市病毒性腹泻主要以诺如病毒II型和轮状病毒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腹泻监测和阳性毒株分型,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病毒对南通市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及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腹泻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RT-PCR或PCR技术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和腺病毒核酸,利用Excel 2007及SPSS 19.0对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87份感染性腹泻样品中病毒核酸阳性样品为96份,总阳性率为9.73%,诺如病毒2型的阳性率最高,为5.27%;其次为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分别为2.43%、1.14%;札如病毒、腺病毒和诺如病毒1型检测阳性率较低,分别为0.61%、0.41%和0.30%;混合感染的感染率为0.41%。病毒核酸阳性以诺如病毒2型和轮状病毒为主,分别占阳性总数的52.00%、24.00%。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感染出现的高峰皆为冬春季。结论病毒是南通市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该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流行季节以冬春季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811-813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新昌县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新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新昌县某医院2010 2012年5~12月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54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 在546 份粪便样本中,263 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8.17% (263/546),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2.71% (124/546)、13.74% (75/546) 和20.51% (112/546),混合感染占8.24%(45/546),病毒检出主要集中于2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监测结果表明病毒为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均为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为诺如病毒。对混合感染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人常见病毒组成,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全市3个地区7家哨点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的271份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结果检测的271份标本,5种病毒的阳性率为20.66%,其中轮状病毒2.58%、诺如病毒8.49%、札如病毒0.74%、腺病毒1.11%,星状病毒9.96%。5种病毒主要是感染15岁以下(0~4岁组阳性率35.29%,5~14岁组阳性率33.33%);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发病高峰在每年10月、11月和12月为主。结论星状病毒是导致徐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次为诺如病毒。并存在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安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布以及主要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瑞安市3家医院儿科门诊2012—2013年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PCR)及Taq Man荧光探针技术同时进行引起病毒性腹泻的5种主要病毒检测。结果 236份标本中有120份标本检出阳性,检出率为50.85%,其中轮状病毒28.39%、诺如病毒19.49%、札如病毒2.97%、星状病毒2.54%和肠道腺病毒1.69%。1岁~组中,病毒检出率高达62.82%。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最高达28.39%,轮状病毒在1月份检出率最高达38.10%,诺如病毒7月份检出率最高达27.27%。结论瑞安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