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cDNA3- PAc经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 PAc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股四头肌注射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2 次,每次间隔2 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 d和免疫后第1、2、4 周采集血液和唾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唾液特异性IgA抗体.结果: 各实验组免疫后1 周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开始升高,第4 周时达最高水平.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产生的唾液IgA和股四头肌注射免疫诱导的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可诱导较高水平的唾液IgA和一定水平的血清IgG;股四头肌注射免疫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较高(P<0.05),而唾液IgA抗体水平不如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免疫和鼻腔黏膜滴注免疫(P<0.05).结论: 防龋基因疫苗pcDNA3- PAc能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有效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增强防龋疫苗诱导的小鼠特异性IgG和唾液IgA抗体水平。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乳剂分别包被防龋DNA疫苗(pGJA-P/VAX)和基因重组rPAc蛋白疫苗,用DNA初免,2周后蛋白加强免疫的策略滴鼻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分别收集初免后0、2、4、6、8、10、12、16周的血清和唾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制备的乳剂疫苗CLE/DNA和CLE/rPAc的粒径分别为134.6nm和230nm,ZETA电位为36mV和18.5mV,乳剂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血清特异IgG和唾液特异IgA产生,并且实验组(LE/DNA初免+LE/rPAc加强免疫组)能产生较对照组(DNA初免+rPAc加强免疫组)更持久的黏膜免疫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乳剂是有效的基因疫苗载体,与防龋疫苗(DNA和rPAc蛋白)合用免疫小鼠,可增强血清特异性IgG和唾液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具有较好黏膜免疫反应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转基因番茄可食用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将60只60d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口服或腹膜下注射转基因番茄或对照番茄。35d后取小鼠血清样本,用ELISA的方法检测其血清样本中的抗变形链球菌PAc的IgG抗体效价。结果:口服和腹膜下注射转基因番茄组小鼠的血清中均出现了抗PAc的IgG抗体,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口服转基因番茄组与注射转基因番茄组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基因番茄所表达的外源蛋白具有抗原性,能够诱导实验动物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减少症患者与正常人口腔种植手术前后血液BGP、AKP和唾液钙、磷元素变化情况,分析种植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4名患者按照性别、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症、是否绝经进行分组。按种植手术不同阶段,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采集唾液、血液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液中雌酮、雌二醇、睾酮指数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首诊A、B 组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A、B组患者术后至6个月BGP值高于首诊(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BGP与首诊比较升高显著(P<0.05)。 A、B组患者唾液内钙、磷含量首诊时高于对照组,唾液内钙含量在种植后各期高于首诊值(P<0.05),对照组患者在种植后2周至3个月高于首诊值(P<0.05)。结论:绝经期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使血液中BGP和AKP含量与唾液内钙、磷含量高于正常人;种植手术后唾液中钙含量的变化与BGP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作为基因疫苗,在BALB/c小鼠中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及pcDNA3/pacP分别肌注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PAc抗体滴度。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免疫组的6只小鼠于首次免疫的第4周全部出现抗体阳转,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P免疫组6只中有4只在第4周出现抗体阳转。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acA和pcDNA3/pacP肌注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PcDNA3.1-GBD-壳聚糖纳米颗粒经鼻免疫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PcDAN 3 .1-GBD -壳聚糖纳米颗粒经鼻免疫小鼠的效果。方法 :制备两种PcDAN3 .1-GBD -壳聚糖纳米颗粒载体系统 ,经鼻黏膜免疫BALB/c小鼠 ,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针对葡聚糖结合蛋白A(GBD)的特异IgG抗体滴度及唾液中针对葡聚糖结合蛋白A(GBD)的特异IgA抗体滴度。与阳性对照组霍乱毒素 -PcDAN3 .1-GBD及未免疫组、空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组作比较。结果 :该载体系统经鼻免疫小鼠所产生的血清及唾液中针对GBD的IgG和IgA抗体滴度远大于未免疫组和空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组 ,而与阳性对照组霍乱毒素-PcDAN3 .1-GBD组抗体滴度相当。且维持的抗体滴度更稳定和持久。结论 :壳聚糖纳米颗粒系统可作为经鼻运输基因防龋疫苗的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 1 ( ) /kgp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颌下腺区注射可同时诱导高水平的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骨骼肌、颌下腺导管内、腺泡腔内可见阳性着色。结论: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经颌下腺注射可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可作为有效免疫原,这为免疫牙周炎模型定菌鼠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经鼻腔黏膜免疫日本长耳大白兔后的免疫反应性, 确定不同剂量质粒pcDNA3-PAc免疫机体后的抗体效价。方法: 3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 每组6只, 分别为200、400、600 μg pcDNA3-PAc质粒组;400 μg pcDNA3质粒组(阴性对照组);灭活全菌疫苗组(阳性对照组)。质粒组及全菌组以1∶1比例添加弗氏佐剂后进行免疫, 共免疫2次。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液、唾液中特异性IgG、S-IgA抗体。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血液、唾液中抗体高峰时间为初始免疫后8~10周左右;②自免疫后第3周开始, 200、400、600 μg组兔血清、唾液中特异性抗PAc的IgG、S-IgA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200 μg组与400 μg及600 μg组相比, 多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具有免疫反应性, 可诱导免疫反应长达14周;②200、400、600 μg的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对体重1.5 kg左右的兔都是有效的免疫剂量;③在本研究条件下, 400、600 μg疫苗组效价优于200 μg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pac和pcDNA3-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6个免疫组:pcDNA3-pac,pcDNA3-gtfB,pcDNA3-pac联合 pcDNA3-gtfB,阳性对照灭活变形链球菌,阴性对照pcDNA3及PBS液组。建立龋攻击定菌鼠模型3个月,各组大鼠均以100μg剂量免疫定菌鼠3次,ELISA法检测唾液SIgA和血清IgG水平。结果 疫苗组在首次免疫后第33天 (第5周)都出现较高水平的唾液SIgA,在第75天(第11周)后达最高水平,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SIgA水平在总体上各实验组间存在差异(P<0·01或P<0·05),q检验分析在联合免疫组和全菌细胞组最高,单基因疫苗免疫组次之,pcDNA3与PBS组最低;血清IgG水平在4个免疫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但都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cDNA3-pac和pcDNA3-gtfB腺周途径免疫定菌Wistar大鼠,能有效诱导唾液 SIgA和血清IgG抗体产生,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优于单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靶向牙周炎DNA疫苗pCTLA4-FimA的免疫反应性,并评价其免疫保护能力。方法:分3组免疫BALB/c小鼠:pCTLA4-FimA鼻黏膜免疫组,非靶向牙周炎DNA疫苗pFimA鼻黏膜免疫组,pCI载体鼻黏膜免疫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检测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结果:与pFimA免疫组相比,pCTLA4-FimA免疫组诱导了显著增强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唾液特异性IgA抗体水平(P〈0.01)。与免疫前相比,3实验组牙槽骨均有吸收,其中pCTLA4-FimA免疫组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最低。结论:靶向牙周炎DNA疫苗pCTLA4-FimA能有效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并抑制牙周炎的发展,效果优于非靶向牙周炎DNA疫苗pFi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Daidzein, D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拔牙后牙槽窝处骨修复的影响。方法:24只3月龄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雌激素组(EG)、大豆苷元组(Da)(75 mg/kg·d-1)和去卵巢组(Ovx)。摘除卵巢1周后,所有大鼠拔去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第12周检测血清钙、磷含量及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制作左侧上颌骨拔牙窝处骨组织切片,于光镜下观察牙槽窝骨修复情况。结果: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钙含量(2.10±0.04)及ALP活性(3.47±0.36)显著性降低(P<0.01),大豆苷元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钙含量(2.27±0.05)及ALP活性(4.49±0.38)(P<0.01)。骨形态观察表明大豆苷元对于牙槽窝的骨保存功能与雌激素相似,与Sham组骨形态结构较接近。结论:大豆苷元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拔牙后血清钙含量和ALP水平,减少牙槽窝骨吸收并恢复骨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20例(尚未矫治)和矫治6个月临床诊断为牙龈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牙周健康患者20例设为牙周健康组,60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牙周临床指数和龈沟液标本,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组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炎3组患者,其中大黄组用大黄明胶海绵药条,明胶海绵组用灭菌蒸馏水明胶海绵条,分别置于龈袋内,每周上药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龈袋内不放任何药物。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牙龈炎组治疗前牙周临床指数、龈沟液IL -1β浓度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大黄组、明胶海绵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大黄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牙周健康组比较,龈沟出血指数(SBI)接近正常。结论: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有、无槟榔咀嚼史的口腔癌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并与槟榔碱诱导小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的肝脏损伤比较,探讨槟榔碱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有、无咀嚼槟榔史各50名口腔癌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差异;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停药组、不停药组,每组15只。配制1000mg/L槟榔碱溶液分别持续自由喂养停药组、不停药组2周后,停药组改用实验室灭菌水自由喂养2周,不停药组继续槟榔碱溶液喂养2周;对照组用实验室灭菌水自由喂养4周。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段上述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无咀嚼槟榔史患者相比,咀嚼槟榔的肝功能指标AST、TBIL显著升高(P<0.05),ALT、ALP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停药组和不停组随用药时间增长,ALT、AST、ALP显著升高(P<0.05),而停药组停药2周后ALT、AST、ALP显著下降(P<0.05),TBIL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显示肝脏均出现损伤,但不停药组小鼠损伤更为明显。结论:槟榔的成分对肝脏有损伤,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槟榔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C57BL/6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研究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能否促进骨再生,为骨组织再生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C57BL/6小鼠颅中缝两侧建立直径5 mm的全层颅骨圆形缺损,小鼠右侧(实验侧)缺损处植入14,15-EET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左侧(对照侧)植入未用14,15-EET处理的BMSCs。术后第3天于实验侧缺损处局部皮下注射含14,15-EET(10 μ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侧缺损处皮下注射等量PBS,隔日注射,持续4周。术后8周将小鼠处死,CBCT放射诊断观测缺损面积大小,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新骨形成相关组织结构。结果: 术后8周小鼠实验侧缺损面积比对照侧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缺损区新生血管数、新生骨量均较对照侧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侧颅骨缺损区可明显观察到骨质及胶原纤维,而对照侧不明显。结论: 通过局部提高14,15-EET水平可促进新生骨形成,推测可能与14,15-EET改善局部微循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生命早期负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实验性牙周炎进展的影响。方法:在3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 UCMS)模型,以正常饲养大鼠为对照。应激5周后对所有大鼠右上第二磨牙进行实验性牙周炎处理。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情绪状态;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IL-1β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目,测量牙槽骨丧失量。结果:UCMS大鼠出现糖水偏好下降(P<0.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P<0.01)等抑郁样行为;血清皮质酮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可见UCMS大鼠牙周炎侧牙槽骨吸收量最大,其次为对照组牙周炎侧,再次为对照组正常侧(P<0.001);破骨细胞数目变化趋势与之类似(P<0.001)。血清皮质酮含量与牙周破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生命早期负性应激可能通过HPA轴增强体液免疫,加剧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根管壁玷污层的清除情况,以明确临床中使用声波辅助设备荡洗根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单直根管的人离体前牙56颗,常规机械预备后根据冲洗剂不同分为2个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和EDTA组,每组均辅助使用声波驱动的VDW荡洗工作尖完成根管荡洗。生理盐水组根据荡洗时间分为3个亚组:5 s组,30 s组,50 s组;EDTA组根据荡洗时间分为6个亚组:5 s组,10 s组,20 s组,30 s组,40 s组,50 s组。对照组不进行根管冲洗及荡洗。SEM观察根管壁冠、中、根三段的玷污层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荡洗30 s后冠方1/3与对照组及5 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下段无差异(P>0.05);50 s后根尖区玷污层评分与其余各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A组荡洗5或10 s后,根管中上段玷污层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区无意义(P>0.05);20 s~40 s组根尖区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s组根尖区与其余各组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RT-qPCR检测CPC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环境中红色复合体构成比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4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CPC(试验)组、溶媒(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使用该药品含漱+袋内冲洗。记录患者基线和用药4周后的临床指标;采集龈下菌斑、龈沟液和唾液样本,BANA试验检测胰蛋白酶样酶含量,RT-qPCR检测P.gingivalis、T.forsythia、T.denticola在总菌量中的构成比。结果:治疗后:1)试验组AL、BOP、PLI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AL改善(P<0.01);2)两组龈下菌斑和龈沟液样本中胰蛋白酶样酶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3)两组P.gingivalis构成比均显著下降(P<0.01),T.forsythia在试验组构成比显著下降(P<0.01),而T.denticola治疗前后无变化;4)P.gingivalis、T.forsythia、T.denticola两两之间构成比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CPC可抑制牙菌斑形成,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封入PBS缓冲液棉球,玻璃离子封闭髓腔,分别于开髓后0、7、14、21d和28d处死大鼠,分离双侧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炎症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NLRP3、Caspase-1和IL-1β在炎性根尖周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三者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aspase-1和IL-1β阳性细胞数与NLRP3阳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根尖周组织中存在着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提示该通路在根尖周组织固有免疫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炎性体NLRP3Caspase-1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口腔扁平苔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和白芍总苷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白芍总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57%,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白芍总苷组(P<0.05),不良反应轻(P<0.05);同时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组较白芍总苷治疗组OLP患者的补体C3、C4、CD3+细胞数升高(P<0.05)。结论:白芍总苷配伍枸杞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疗效显著,能较好地调节OLP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