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发友 《华夏医学》2008,21(2):239-24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32例和奥美拉唑组34例进行治疗。结果: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88.2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奥美拉唑组(29.41%)(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埃嗦拉唑治疗;试验组予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T、和APTT在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老年性上消化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埃嗦拉唑治疗;试验组予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rr、和APTT在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埃嗦拉唑治疗老年性上消化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缓解症状快,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缓解症状快,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有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片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镁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针与胃镜喷洒白眉蛇毒血凝酶进行治疗,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并得到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位6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胃镜喷洒白眉蛇毒血凝酶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率为83.3%,对照组为58.3%,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临床上首选泮托拉唑针与胃镜喷洒白眉蛇毒血凝酶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作用更为明显,起效快,吸收率高,比单纯的泮托拉唑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7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1周;对照组38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1周,之后奥美拉唑3周疗法。28d后复查胃镜和Hp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9.5%,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8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5%。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1周疗法可以替代奥美拉唑4周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患者双盲随机分为2组: 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针剂,B组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针剂,连续应用48h,观察生命征、呕血和黑便等症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针剂能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周作容 《中外医疗》2011,30(11):86-8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将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雷尼替丁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埃索美拉唑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组(68.9%),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64例(17.78%)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病史(P〈0.05);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1);血红蛋白下降更多(P〈0.05);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友具有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雨静 《中外医疗》2016,(28):93-95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胃镜下病灶部位药物喷洒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胃镜下病灶部位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总体疗效评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总体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注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AIDs组与非NSAIDs组溃疡类型、溃疡数目、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使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结论: 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科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四年间收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住院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NSAID组的69例患者在年龄构成,合并使用抗凝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腹痛症状,溃疡发生部位与数量,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非NSAI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并出血引起腹痛症状较少,胃溃疡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溃疡发生率较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导致60岁以上病例贫血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邹科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5):641-642,645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酸、止血、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以及1周内再出血情况。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1周内再出血率0.00%,常规治疗组1周内再出血率1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老年患者消化道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降低再出血率,减少急诊手术以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PUB)的患者运用泮托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12例PUB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120例患者运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的92例患者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惠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出血量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中,有112例经3d治疗止血,8例经5d治疗止血,未见有治疗超过5d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患者中,有86例经3d治疗止血,6例经5d治疗止血,未见有治疗超过5d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为93.48%;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现。结论PUB的患者运用泮托拉唑治疗和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是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胃肠出血的危险因素,为AMI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AM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CI术后胃肠出血者纳入观察组(47例),将术后胃肠正常者纳入对照组(43例),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心梗Killip分级、犯罪血管长度、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临床指标(甘油三酯、血浆胆固醇、白蛋白、C-反应蛋白、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手术资料(手术时间、支架数量、替罗非班使用情况、血栓抽吸、术前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MI老年患者PCI术后胃肠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犯罪血管长度、消化性溃疡、肾功能、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支架数量及替罗非班的使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肾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及替罗非班的使用情况是影响患者胃肠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AMI老年患者PCI术后并发胃肠出血的危险因素是肾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及替罗非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立止血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立止血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33例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立止血治疗组100例,潘妥拉唑组33例。分别予以立止血2kU及潘妥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d。结果立止血组96例(占96.00%)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4例(占4.00%)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潘妥拉唑组32例(占96.97%)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1例(占3.03%)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止血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