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术内酯Ⅰ(atractylenolide Ⅰ)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p5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白术内酯Ⅰ对肿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瘤组织中Bax、Bcl-2、cleaved caspase-3及p53蛋白表达。结果:白术内酯Ⅰ不同程度抑制裸鼠SGC-7901移植瘤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肿瘤体积(TV,tumor volume)、相对肿瘤体积(RTV,relative tumor volume)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TRTV/CRTV]明显下降;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白术内酯Ⅰ上调移植瘤组织中Bax、cleaved caspase-3及p53的蛋白表达,下调Bcl-2 的蛋白表达。结论:白术内酯Ⅰ能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增加Bax、cleaved caspase-3、p53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痛方(RTP)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表柔比星)和RTP给药组,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方剂(0.5,1,2,4,8,16 mg·mL-1)分别在24 h、48 h和72 h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总蛋白激酶B(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浓度的RTP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且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RTP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Western blot表明,RTP可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而下调Bcl-2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对总Akt表达却无明显影响。结论: RTP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Akt磷酸化从而阻断P13K/Akt信号通路,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或osthol)能否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方法体外培养外阴鳞癌SW96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蛇床子素,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W962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PI3K和p-Akt蛋白表达,及蛇床子素和IGF-1共作用下PI3K/Akt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W962细胞增殖;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上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I3K、p-Akt和Bcl-2蛋白表达。IGF-1诱导PI3K、p-Akt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蛇床子素逆转IGF-1作用,3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蛇床子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诱导外阴鳞癌SW96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香菇多糖诱导鼠肝癌H22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香菇多糖诱导鼠肝癌H22细胞发生凋亡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以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作用于鼠肝癌H22细胞,通过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Fluo-3/AM染色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体内实验通过对肿瘤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分子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香菇多糖能够诱导H2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同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荧光显微镜的定性观察表明香菇多糖能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钙离子浓度,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凋亡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经香菇多糖处理后肿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香菇多糖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同时下调原癌基因Bcl-2蛋白水平表达,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进而启动细胞内凋亡程序,出现一系列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1-羟基-4-酮-2,5-环己二烯)-吡喃-4-酮(RY10-4)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RY10-4低剂量组(7.5 mg·kg-1)、 RY10-4高剂量组(15 mg·kg-1)和紫杉醇组(15 mg·kg-1);各组均采取隔天腹腔注射给药,检测各组荷瘤裸鼠移植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给药16 d后,处死所有裸鼠,称取各组移植瘤质量,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并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移植瘤中Bcl-2、Bax和MAPK 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Y10-4低、高治疗组和紫杉醇组瘤体积明显减小,瘤质量明显减轻,抑瘤率分别为29.8%,47.2%,53.8%。TUNEL法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能明显引起移植瘤细胞凋亡(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RY10-4治疗量的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强,Bcl-2/Bax值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RY10-4治疗组移植瘤细胞中的p-p38和p-ERK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RY10-4能够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和上调Bax蛋白,降低Bcl-2/Bax值,并激活p38和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alinomycin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DOX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MTS实验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DCFH-DA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JC-1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 Salinomycin能明显抑制MCF-7/DOX耐药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分析发现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较,Salinomycin处理明显抑制BCL-2的表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抗氧化剂N-acetylcysteine(NAC)则逆转上述作用。结论 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alinomycin诱导ROS的产生,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MCF-7细胞加入苦参碱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MTT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苦参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诱导MCF-7细胞凋亡,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苦参碱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雷酚萜甲醚(TME)在体外对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TME对人胃癌AGS细胞、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的形成;光镜下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JC-1染色和DCFH-DA荧光探针分别检测TME对AGS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Bcl-2、Bax表达情况,以及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对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ME可明显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48 h时IC50为23.85μmol·L-1,而对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AGS。TME能够抑制AGS细胞克隆形成,并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实验表明,随TME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百分数也增加。JC-1和DCFH-DA结果显示,TME使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ME增加了Bax/Bcl-2的比例,激活caspase-8和caspase-3,并且加入z-VAD-fmk后,caspase-3、caspase-8蛋白的表达降低。TME可使AGS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 TME能抑制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激活凋亡通路、影响细胞周期及Bcl-2蛋白家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对缺糖/缺氧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Y5Y)保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Y5Y细胞OGD损伤4 h后,予药物复氧1 h,然后测定细胞存活率(CCK-8法)、凋亡坏死比率、线粒体膜电位(ΔΨm);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p-p38、p-p53、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DGMI能明显提高OGD损伤的SY5Y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比率,挽救下降的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调p-p38、p-p53、Bax/Bcl-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等蛋白量,抑制p38和p53活性,保护神经细胞。结论DGMI对OGD损伤的SY5Y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细胞内p38/p53/Bcl-2/caspase-9/caspase-3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smethoxycurcumin,BDMC)对小鼠乳腺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3、9、27 μM)BDMC组,通过CCK8法检测BDMC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BDMC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4T1细胞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10、30 mg/kg)BDMC组,检测BDMC对小鼠肿瘤体积及体质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9、27 μM BDMC均能明显抑制4T1细胞增殖(均P<0.01),促进其凋亡(均P<0.01),同时上调细胞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1);10、30 mg/kg BDMC均能明显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均P<0.05),同时明显上调肿瘤组织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5),但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BDMC对乳腺癌小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64PH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检测64PH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及人HepG2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观察64PH的体内抑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新生。结果:64PH对B16 的IC50分别为10.30 μg·ml-1(24 h),3.12 μg·ml-1(48 h), 2.67 μg·ml-1(72 h),对HepG2的IC50分别为5.60 μg·ml-1(24 h),7.60 μg·ml-1(48 h),5.92 μg·ml-1(72 h);低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64PH对小鼠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6.1%,33.0%,且可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血管生成。结论:64PH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hepcidin和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移植H22鼠肝癌细胞于小鼠右腋皮下,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不接种不给药),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1),ASP高剂量组(灌胃ASP溶液,100 mg·kg-1),ASP中剂量组(灌胃ASP溶液,50 mg·kg-1),ASP低剂量组(灌胃ASP溶液,25 mg·kg-1),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24 h后摘眼球取血,剥离肿瘤、脾脏并称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pcidin和IL-6的含量变化。结果:3个剂量组当归多糖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抑瘤率分别为24.12%,29.15%和34.67%,同时能显著抑制hepcidin和IL-6的表达。结论:当归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对铁代谢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蕾  胡厚祥  冯杰  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3):1327-1331,1341
目的:探究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Balb/c新生乳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建立大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设置正常未感染组(对照组)、感染CVB3组(模型组)、CVB3+Vitexin(10 mg·kg-1)组[简称Vitexin(10 mg·kg-1)组]、CVB3+Vitexin(20 mg·kg-1)组[简称Vitexin(20 mg·kg-1)组]和CVB3+Vitexin(50 mg·kg-1)组[简称Vitexin(50 mg·kg-1)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周。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心肌炎标记分子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凋亡及其下游靶基因等相关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受损严重,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升高(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Vitexin处理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凋亡显著减少;Vitexin处理组心肌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Vitexin高剂量优于低剂量组。结论:Vitexin可以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保护心肌炎症细胞受到CVB3病毒诱导的损伤;Vitexin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牡荆素(vitexin)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 分别采用MTT法和Hoechst33258核染色法检测牡荆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活力的影响以及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 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53、Bcl-2、Bax等相关凋亡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牡荆素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 48, 72, 96 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 其IC50分别是150.37, 116.24, 90.19 μmol·L-1。牡荆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 72 h后, 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ΔΨm) 以及上调p53、Bax、Caspase-3等相关促凋亡蛋白的表达, 下调Bcl-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 牡荆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诱导凋亡, 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依赖P53途径下调Bcl-2, 上调Casepase-3、Bax、P53、PARP等基因表达, 进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将适应性喂养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联苯双酯)对照组(150 mg·kg-1)、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值(15 mg·kg-1)、中剂量值(30 mg·kg-1)、高剂量组(60 mg·kg-1),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四氯化碳或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1。动物模型构造成功后,小鼠禁食不禁水过夜,小鼠眼眶取血,并且颈椎脱臼处死,解剖小鼠取肝脏,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并做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预防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的升高,升高肝脏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CAT、SOD、GSH-Px的活性及其含量,降低过氧化产物MDA、TG的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的肝脏有保护作用。结论: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以及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PRP-S)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分别给于高低剂量PRP-S,测定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Bax、Bcl-2和bFG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PRP-S10和PRP-S16在高剂量时对小鼠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4.6%和60.6%,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对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明显影响;PRP-S10和PRP-S16均可以上调肿瘤组织中的促凋亡基因Bax、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PRP-S实验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1);PRP-S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bFGF水平(P<0.01)。结论:PRP-S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免疫损伤不良反应小;其机制除促进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坏死之外,还可能与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下调AKT/BCL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34a-3p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的表达,并成功构建miR-34a mimics/inhibitor调控其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分别筛选多柔比星处理MCF-7及MCF-7/ADR细胞的IC50值并处理细胞;使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以及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在miR-34a过表达及干扰组中,乳腺癌细胞存活率,凋亡细胞百分比以及AKT/BCL2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iR-34a在MCF-7/ADR中的表达显著低MCF-7细胞,同时成功构建miR-34a过表达及敲减模型;多柔比星处理MCF-7及MCF-7/ADR细胞的IC50分别为0.89 μg/mL、13.61 μg/mL。当MCF-7及MCF-7/ADR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降低时,经多柔比星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同时下游AKT/BCL2信号表达上调(P<0.01)。而当MCF-7/ADR细胞中miR-34a表达升高时相应的观察到相反的细胞表型。结论:miR-34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减少对AKT/BCL2信号的负向调控,减少细胞凋亡,进而增强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