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保证本市居民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11类共528份食品样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蜡样芽胞杆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28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6株,总检出率为6.82%;其中致病菌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4.46%),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7%),阪崎肠杆菌(1.92%),单增李斯特氏菌(1.58%),沙门菌(0.81%);志贺氏菌和O157未检出;各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0,P<0.05)。不同类别食品中糕点及饼干类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20.00%),其次是凉拌菜(11.11%);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超市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8.24%),其次是餐饮行业(8.00%)。结论 渭南市市售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科学评估我市食品安全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3年共采集食品732份,依据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氏菌、单増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检测。结果 732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59株,总检出率8.06%。其中致病菌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熟制米面制品(29.50%),鲜榨果蔬汁(10.00%),熟肉制品(7.69%),速冻面米制品(5.00%),凉拌菜(5.00%),糕点(4.62%),蛋制品(2.94%),冰激凌(2.86%),婴幼儿配方食品(2.41%);检出4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2.6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4%),阪崎肠杆菌(2.41%),单増李斯特菌(0.67%);农贸市场、超市和其他场所抽检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1.41%、2.22%和9.20%;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10.25%)高于定性包装食品(2.44%)。结论 熟制米面制品为我市食源性致病菌高危食品;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和散装包装食品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随机采集2014年该市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食品超市、餐饮店、学校及个体摊贩12类食品,对其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266份食品样品中,24份阳性,总检出率9.02%。共检出5种24株食源性致病菌,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46.15%),其次为预制动物性水产品(13.33%),酱及酱制品、加工坚果与籽类、餐饮店和饮品店自制饮料及食用冰等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4株食源性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12.50%(3/24);其后依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33%(8/150)]、副溶血性弧菌[5.00%(2/40)],蜡样芽孢杆菌[4.69%(6/1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33%(5/150)]。结论主动监测有利于掌握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实现高危食品的预报和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常熟市食品中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当地居民食品主要购买点,共采集1282份样品,按照各类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及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16.6%(84/507)和19.9%(101/507),不同类别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P<0.001;χ2=100.4,P<0.001);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为4.2%(34/808),检出的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酱腌菜中防腐剂、甜味剂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0.0%(28/40)和40.0%(16/40);海带、紫菜无机砷超标率为72.7%(16/22),蔬菜中存在铅超标;茶叶中农残超标率高,甚至检出禁用高毒农药;水发产品中使用烧碱致pH超标达35.4%(17/48),腐竹中甲醛超标20.0%(3/15)。结论 常熟市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也有部分食品中有食源性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污染,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并继续做好风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2014年荆门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监督执法提供依据。方法 抽检荆门市477份食品,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结果 2014年荆门市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31.9%,其中常规监测样品阳性率为10.0%,水产品弧菌专项阳性率为35.3%。常规监测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外卖配送餐、冷冻肉糜制品和学生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 P<0.001)。水产品弧菌专项副溶血性弧菌在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中的检出率均最高。 结论 荆门市市售食品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上述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陵市市场上售卖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8年采集铜陵市市场上71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检测。确认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717份样品中有58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菌株62株,检出率8.09%。2014-2018年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6.43%、8.82%、4.67%、2.86%、20.00%,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致病菌是:创伤弧菌(16.67%,5/30)、副溶血性弧菌(11.96%,11/92)、蜡样芽孢杆菌(8.95%,18/201)。不同类别的食品中,婴幼儿食品、动物性食品(生)、快餐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均>10%。鲜榨果汁、豆制品、食藻类加工食品的的卫生学指标不合格率均在70%以上,其中20份鲜榨果汁卫生学指标均不合格。沙门氏菌的O:4群是本市的优势群。结论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位居前3位。婴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株洲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湖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2014-2017年株洲市共采集了12类,825份食品样并进行监测。结果 825份样本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9株,总检出率为16.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43.88%,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50%,弯曲菌7.58%等。检出率最高前三类食品是:动物性水产品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为51.45%,肉及肉制品(42.73%)、饮用水及包装水(12.50%)。结论株洲地区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为实现高危食品的识别和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年1~9月采集了株洲市5个监测点内的九大类食品共计159份,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 159份食品样中,分离出目的菌2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蜡样芽胞杆菌8株,沙门菌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总检出率13.20%。结论通过对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流行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9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740份食品中38份检出了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5.14%;构成比居前三位的食源性致病菌是沙门菌(28.95%)、金黄色葡萄球菌(28.95%)、蜡样芽胞杆菌(26.32%);检出率居前的3种食品为大米盒饭(30.00%)、桶装饮用水(18.18%)、速冻水饺(15.29%)。结论平顶山市市售食品致病菌监测结果总体较好,但速冻水饺中沙门菌、大米盒饭中蜡样芽胞杆菌、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一定隐患,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北流市常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平和趋势,掌握和分析北流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有力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发的2011-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2011-2013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检北流市8类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7种常见目标致病菌检测。结果8类食品共345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4种致病菌共19株,总检出率为5.51%,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志贺氏菌未检出。其中,熟制米面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为13.24%,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最严重。熟肉制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北流市常见食品中存在一定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熟制米面和熟肉制品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宿迁市各类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国标和《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891份样品中检出78株致病菌,检出率8.8%,其中沙门菌67株,占85.9%,单增李斯特菌5株,占6.4%,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3.8%,阪崎杆菌2株,占2.6%,O157:H7大肠杆菌1株,占1.3%,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0类食品中,生畜禽肉类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34.2%。结论宿迁地区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以生畜禽肉类食品为主,应加强监管措施,定期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该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1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技术指南,对10类食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肠杆菌等11种致病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6份样品分别检测不同致病菌2 030份,检出致病菌2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2%(24/2 030)。其中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1.7%(8/466);副溶血性弧菌2株,检出率9.5%(2/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株,检出率为2.6%(11/426);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检出率为0.2%(1/445);蜡样芽孢杆菌2株,检出率为2.2%(2/90);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结论 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凉拌菜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 2011-2012年采集昌平区市售14类共275件食品样品进行10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275件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7株,总检出率为6.18%.生肉类和鲜冻水产品污染最为严重(20.00%),其次是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1.7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6.9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5%,其他致病菌未检出.结论 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是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4年河北省手足口病“三间分布”的流行特征以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河北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102.15/10万,出现每隔一年高发的现象。时间分布上,全年疫情呈现双峰分布,从3月份疫情启动到达峰值,发病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地区分布上,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在河北省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冀中地区发病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冀北、冀中、冀东地区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trend<0.05)。人群分布上,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幼儿,1~岁组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病原特征上,EV71阳性率高达为53.20%,且不同年份病原构成略有不同。结论 河北省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人群以及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EV71仍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同时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了解近年来淮安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淮安市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淮安市共报告肺结核315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8.18/10万;死亡49例,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9/10万;3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占11.03%;男性年均发病率为68.68/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25.64/10万,男女报告发病数之比为2.75:1;40~79岁年龄组患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0.85%;高发职业为农民,占80.97%。结论 淮安市应加强农村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老年肺结核病的防治,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减少肺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掌握该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一些特点和规律,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并为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该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连续监测的五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样品2 433份,检出致病菌108株,总污染率4.44%,其中水产品25.74%、餐饮食品2.68%、婴幼儿食品2.5%、熟肉制品2.13%、焙烤及油炸类食品0.29%。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副溶血弧菌28.43%、金黄色葡萄球菌5.93%、阪崎肠杆菌5.83%、蜡样芽孢杆菌4.48%、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25%和沙门菌0.90%。水产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检出率达33.33%;餐饮食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是15.38%、7.43%和5.06%;婴幼儿食品污染致病菌是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是5.83%和3.64%;熟肉制品污染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是6.16%和3.42%;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污染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是9.17%。结论 除婴幼儿食品外,其它四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稳定,该市五类食品中污染最重的是水产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7.
赵常智 《职业与健康》2015,31(7):979-980
目的了解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2011—2013年,对沈阳市采集的8类食品进行8种致病菌监测,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操作。结果共采集56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58株,总检出率为10.36%。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2.75%(13/10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0.24%(17/16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8.90%(13/146),沙门菌检出率为0.58%(2/34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5%(9/339),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1%(3/166),志贺菌检出1株,未检出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的是婴幼儿配方食品,检出率为28.85%(15/52);其次为地方特色食品(冷面),检出率为23.08%(6/26)。结论沈阳市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存在食物中毒和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4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200份痰标本中分离病原菌4559株,检出率为37.3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57%,排列前四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菌(27.79%)、鲍曼不动杆菌(17.77%)、肺炎克雷伯菌(17.70%)和大肠埃希菌(6.89%);革兰阳性球菌占3.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21%);真菌占2.44%,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1.69%)。药敏结果显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特点各不相同。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耐药率始终低于30%,其平均耐药率分别为11.60%、5.84%、11.05%、16.50%、12.00%和5.13%;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7.16%、2.2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2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耐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白假丝酵母菌。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控制细菌耐药性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