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脊髓损伤中,颈髓损伤较为常见[1],占全部脊髓损伤的20%~25%,而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2002~2005年,我院ICU科共收治颈髓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4例,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TCSCI)会导致患者膈肌麻痹,影响呼吸运动,因而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但目前关于影响急性TCSCI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急性TCSCI患者1周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治疗并随访3个月的74例急性TCSC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受伤1周内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组(n=43)和对照组(n=31)。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创伤原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程度分级、ASIA运动评分(AMS)、有无相关创伤、损伤平面、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删失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TCSCI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急性TCSCI患者中,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43例(58.1%),其中肺炎5例、肺水肿1例、行机械通气37例。37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31例在术前完成操作,其中21例为气管插管状态,10例为气管切开状态。疾病组ASIA损伤程度分级完全损伤患者多于对照组,AMS低于对照组,有相关创伤的患者多于对照组,ISS、CPIS高于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方式的患者所占比例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IA损伤程度分级〔OR=3.290,95%CI(1.214,6.862)〕、AMS〔OR=2.430,95%CI(1.103,5.436)〕、CPIS〔OR=1.235,95%CI(1.036,3.264)〕、手术方式〔OR=1.225,95%CI(1.033,3.106)〕是急性TCSCI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IA损伤程度分级、AMS、CPIS和手术方式是预测急性TCSCI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完全损伤、AMS或CPIS较高、行后路手术的患者,需早期加强呼吸管理,积极给予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颈髓损伤是临床较常见而又危险的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及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我院急诊ICU于1999.6-2005.6共收住了33例因车祸或高处坠落等原因而致颈椎骨折伴脱位、颈髓损伤而造成不同程度瘫痪患者,术前或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2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期,顺利脱机拔管进入后续治疗,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7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急性颈髓损伤(ACSCI)早期并发症的种类及特点,以及致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完善和改进早期救治方案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200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ACSCI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分布情况,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将ACSCI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90)和无并发症组(n=3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CI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原地区急性颈髓损伤出现早期并发症与年龄≥45岁、合并颅脑损伤、ACSCI完全损伤、颈髓损伤节段C5~7、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气管切开呈正相关,与本市定居时间<1年呈现负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淋巴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本市定居时间<1年、颈髓损伤节段C5~7、合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及ACSCI完全损伤是高原地区ACSCI出现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P=1.791/0.028、1.262/0.040、2.254/0.016、5.543/0.008、3.845/0.016、2.992/0.031)。结论高原地区急性颈髓损伤出现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年龄≥45岁、本市定居时间<1年、颈髓损伤节段C5~C7、合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及ACSCI完全损伤,损伤早期应对上述可控高危因素进行综合防治,降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后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55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药物、手术固定、呼吸机综合治疗。结果55例病例中,16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1例病情稳定,3例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家属放弃治疗,1例出现心肌梗死转院。结论对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CSCI)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颈髓损伤平面、ASIA分级、合并肺损伤与否、术前简易肺功能评估结果及术后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 23例CSCI患者术后发生了呼吸衰竭,其中21例呼吸衰竭得到纠正,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结论 高龄、高颈髓损伤平面、颈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肺损伤的CSCI患者术后容易并发呼吸衰竭,术前可预防性留置鼻空肠管;术前简易肺功能评估值<15 mL/kg的患者术中应积极气管切开,术后适当延长机械通气支持的时间,避免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对292例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183例,不完全性损伤109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41例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早期低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早期低钠血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低钠血症患者资料,对其护理方法加以总结。结果 41例患者中38例患者痊愈。2例治疗21天无效放弃治疗,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合理饮食是预防低钠血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因素探讨(附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颈髓损伤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统计81例颈髓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并进一步分析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气管切开与颈髓损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找出明显影响死亡率的临床因素。结果:颈髓损伤死亡率为11.11%,多死于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不同颈髓损伤程度及不同颈髓损伤节段的死亡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损伤程度B、C、D三级之间以及损伤节段C5~7、C8~T1之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颈髓损伤节段以及颈髓损伤程度是颈髓损伤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室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应用ASV模式机械通气1h后转为SIMV模式。应用每种模式,均待患者呼吸平稳30Min后开始每10min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连续记录3次.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并询问记录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结果:2种通气模式下,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与SIMV模式机械通气比较,前者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较高[(2.4±1.2)分比(6.6±2.0)分,P〈0.01]。结论:ASV模式较SIMV模式机械通气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朱曦  幺改琦 《北京医学》2009,31(1):28-30
目的探讨影响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2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来院后是否行气管切开手术将患者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将15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2例患者中,46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气切组),466例未行气管切开(非气切组)。两组年龄[(43.0±13.1)岁,(38.1±13.8)岁]、颈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1.61±0.91,3.34±1.50)、损伤至入院的时间[(1.85±1.09)d,(3.24±4.28)d]、损伤至手术时间[(3.34±4.60)d,(11.47±16.91)d]、低钠血症发生率(53.3%,7.1%)、神经源性休克发生率(31.4%,2.4%)、中枢性高热发生率(31.4%,18.6%)、血白细胞数量[(11.1±3.5)×10^9/L,(9.1±4.0)×10^9/L]、血中性粒细胞(0.84±0.06,0.77±0.09)、血淋巴细胞(0.12±0.06,0.20±0.12)、血浆白蛋白[(36.93±6.18)g/L,(40.96±4.55)g/L]、肺部感染率(35.2%,4.2%)12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并发肺部感染为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3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年龄大、颈脊髓损伤程度重(ASIA分级)、并发肺部感染是3个相姜独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颈髓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问题。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的外伤性颈髓损伤64例患者,分为无骨折脱位型和骨折脱位型两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骨折脱位型给予牵引复位,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分别对术前和随访1年时Frankel分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随访12-38月,平均19月。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内固定位置及骨愈合情况,所有患者最后一次X线片均显示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月,平均为3.5月,显示颈椎高度无明显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减小或消失,未见植骨块、椎间融合器脱落、钉板松动、拔出,开门后关门等情况发生。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神经恢复情况,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优良率为80.5%,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优良率为82.6%。结论颈髓损伤后,早期积极应用药物治疗,阻断继发性损害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于1-2周后全身状况稳定时行手术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颈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病人采取更积极治疗措施,以减少呼吸功能障碍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4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瘫痪程度、脊髓损伤平面、是否吸烟及年龄与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规定3周内为急性期。结果22例发生呼吸功能障碍,9例死亡,7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心跳骤停死亡,1例合并脑干损伤死亡。结论全瘫、脊髓损伤平面高,吸烟、高龄是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病人气管切歼、呼吸机辅助呼吸态度应积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完全性损伤23例,不完全性损伤25例,早期治疗方案:维持有效呼吸及循环血容量;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及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GM-I)等药物;行颅骨牵引术以制动和复住;早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尽早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随访43例,5例失访,死亡1例,随访时间18-24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者29例,其中完全性损伤者有效率为21.6%,不完全性损伤者有效率为78.3%,总有效率60.4%.结论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早期综合治疗是抢救生命、保留和恢复残留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且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从气管插管到初次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1)和晚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4),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9±16.5)d,较晚期组(37.3±25.7)d明显缩短(t=?10.310,P=0.025);早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9.7±5.5)d,明显短于晚期组(26.8±12.4)d(t=?9.058,P=0.021);早期组患者拔管时间(51.0±27.1)d,明显短于晚期组(73.1±46.8)d(t=?10.039,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90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时间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的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在插管后7d内进行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时限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W  Jia LS  Shao J  Chen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42-2345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时限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颈椎脊髓损伤死亡病例的一般状况、受伤原因、脊柱损伤节段、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合并伤、颈椎脊髓损伤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过程及结果、死亡原因、受伤至人院时间、受伤至死亡时间。结果受伤至死亡时间24h内3例,25~48h3例,49~72h5例,73h~7d16例,8~14d16例,15~21d8例,22~28d6例,29~35d1例,36~42d1例,43~49d2例,50~56d1例,57d以上1例。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共63例,伤后1周内死亡27例,占42.8%;伤后2周内死亡43例,占68.3%;伤后4周内共死亡57例,占90.5%;4周以上仅6例,占死亡总例数的9.5%。结论颈椎脊髓损伤死亡高峰在伤后1周内,主要死亡时间为伤后2周内,其次为伤后3~4周,90.5%死亡病例死于伤后4周内。呼吸功能衰竭为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颈椎脊髓损伤急救和早期处理的经验,探讨其处理原则及特点。方法:分析对216例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方法,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现场死亡18例(8.3%),颈椎脊髓损伤并发症致死亡10例,休克、脑出血等其他合并伤致死亡8例;转运途中无死亡。现场急救及入院后评估对比,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损伤;1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例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死亡;入院治疗后,Frankel分级B~D级患者178例,神经功能有1~2级的改善,A级患者20例中,6例神经功能有1~2级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正确的院前救治和早期处理能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