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S)患者凝血参数及外周血细胞因子、NF-кB信号通路蛋白、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SS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0例SS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两组凝血参数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D-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及NF-кB信号通路蛋白(p65、p50、IκBα)的表达量;魏氏法测定血沉(ES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免疫蛋白(Ig G、Ig A、Ig M、GL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60例SS患者中凝血参数指标至少有一项异常者为46例,占全部患者的76.7%。其中参数异常率最高的为DD,其次依次为FIB、APTT、PT、TT。与正常组比较,SS组凝血指标FIB、D-D,血清IL-1β、TNF-α、P50、P65表达量和实验室指标hs-CRP、ESR、IGg、GLO、ESSDAI、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显著升高,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血清IL-1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指标FIB与唾液流率、TNF-α、P50、P65、ESR、hs-CRP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TT与TNF-α呈负相关;D-D与TNF-α、IL-1β、P65、ESR、hs-CRP、ESSDAI、角膜染色评分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SS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NF-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从而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凝血/纤溶系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改善干燥综合征(SS)患者高凝状态与miR-155/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SOCS1)/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66例SS患者随机分为XFC治疗组和硫酸羟氯喹(HCQ)治疗对照组各33例,分别予XFC及HCQ治疗。另选2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50、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65、p50、IκBαmRNA水平;一步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miR-155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50、SOCS1蛋白水平;魏氏法测定血沉(ES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NC组比较,SS患者凝血参数D-D、FIB明显升高;SS患者外周血miR-155、IL-1β、TNF-α、P50、P65、IκBα及炎症指标hs-CRP、ESR水平明显升高;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参数与细胞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炎症指标明显相关。药物干预后,两组凝血参数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有部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XF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HCQ组,且在降低FIB、D-D、miR-155、TNF-α、IL-1β、P50、P65、ESR、hs-CRP水平,增加SOCS1,IL-4、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HCQ组。结论 XFC能有效降低S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其机制与抑制miR-155/SOCS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患者凝血参数及细胞因子、NF-кB信号通路蛋白、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改善SS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方法将66例S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予XFC和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另选2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IL-1β、TNF-α、IL-10、p65、p50、IκBα;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65、p50、IκBαm 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65、p50蛋白表达;并测定凝血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SS组D-D、FIB明显升高,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及IL-4、IL-10表达明显降低,角膜染色评分及IL-1β、TNF-α、P50、P65、IκBα、hs-CRP、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相关性显示SS患者的凝血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通路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等呈明显相关性;药物干预后,2组凝血参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与HCQ组比较,XFC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HCQ组,且在改善患者静态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双眼染色评分,降低FIB、D-D、P50、P65,ESR、Hs-CRP水平,上调TNF-α、IL-1β,下调IL-4、IL-10方面明显优于HCQ组(P0.05或P0.01)。结论 XFC可通过平衡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改善SS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的高凝状态与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活化及致炎/抑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及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其影响。方法:将56例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XFC组(28例)和氨基葡萄糖(GS)组(28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的NF-κB信号通路指标[p50、p65、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并测定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的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的变化;采用OA症状积分量表、OA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 MG)、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LT、FIB、D-D、PAF、p50、p65、TAK1、IL-1、TNF-α、hs-CRP、ESR、症状量化积分、Lequesne MG、VAS积分明显升高(P0.01),APTT、PT、PAF-AH、IL-10、SF-36各维度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在降低PLT、FIB、TNF-α、p65、TAK1、hs-CRP、ESR、症状量化积分、VAS积分,升高PT、SF-36部分维度积分等方面,XFC组明显优于GS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凝血指标PLT、FIB、D-D、PAF与p50、p65、TAK1、IL-1、TNF-α、hs-CRP、ESR、IgG、Lequesne MG、症状量化积分、VAS积分表达成正相关,与IL-10、SF-36各维度积分成负相关(P0.05或P0.01)。PT与IL-10、GH、PF成正相关,与p50、p65、TAK1、IL-1、TNF-α、hs-CRP、ESR、IgG、症状量化积分、VAS积分成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XF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上调IL-10水平,下调IL-1、TNF-α、p50、p65、TAK1等水平的表达,降低异常的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延缓及抑制骨关节炎高凝状态的产生,减少关节病变,减轻关节疼痛及僵硬症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高凝状态与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活化及致炎/抑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8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XFC组(40例)和氨基葡萄糖(GS)组(40例),另设正常对照(NC)组(30例)。前2组均治疗3个月。用ELISA检测2组血清中的NF-κB信号通路指标(P50、P65、IκBα、ACT1、TRAF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半定量PCR检测Act1、P65、P50、IκBα、Iκκα的m RNA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Act1、P65、P50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50、P65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的水平,观察2组之间的变化;采用KOA症状积分量表、Lequesne MG、SF-36及VAS评分评定疗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KOA患者各参数出现明显异常。其中PT、PAF-AH、IL-4明显缩短,PLT、FIB、D-D、PAF、VEGF、P50、P65、ACT1、TRAF6、IL-17、TNF-α、hs-CRP、ESR、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LT、FIB、D-D、PAF、VEGF、P50、P65、Act1、TRAF、IL-7、TNF-α、hs-CRP、ESR明显降低(P0.01),APTT、PT、PAF-AH、IL-4显著升高(P0.05,P0.01)。在降低PLT、FIB、D-D、VEGF、P65、TRAF、IL-17、hs-CRP、ESR,升高PT、IL-4等方面,XFC组明显优于GS组(P0.05,P0.01);疗效判定:XFC组在降低症状量化积分、Lequesne MG、VAS积分,升高SF-36部分维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GS组。结论 XF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上调IL-10水平,下调IL-1、TNF-α、P50、P65、TAK1等水平的表达,降低异常的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延缓及抑制膝骨关节炎高凝状态的产生,减少关节病变,减轻关节疼痛及僵硬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高凝状态与核因子-κB通路的活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等分为XFC组(3粒/次,每日3次)和来氟米特(LEF)组(1片/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IL-10、IL-6、IL-17、Act1、p50、p65、IκB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CCP水平,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日本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APTT、TT缩短,IL-10、PAF-AH的表达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PAF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XFC组D-D、FBG、PLT、IL-6、IL-17、Act1、p65、PAF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的凝血指标以及PAF/PAF-AH与细胞因子、NF-κB通路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等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XFC可能通过降低R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凝血状态的机制。方法选取RA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IL-17、NF-κB激活子1(Act1)、p50、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乙酰水解酶(PAF-AH)、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数量,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同时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Act1、p65、p50、IκBα、IκB激酶α(IKK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50、IκBα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TT缩短,APTT和PT无明显改变;RA患者血清IL-4、IL-10、PAF-AH的水平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IKKα,PAF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相关。结论 RA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炎性因子、活动性指标及NF-κB异常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19-04期间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927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7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TT、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PTT、FIB、AT-Ⅲ和D-D四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T和TT两项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加强孕妇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监测,对及时了解孕妇凝血状态,提升孕妇安全,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学杂志》2019,(4):40-42
目的:检测分析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81例AECOPD患者(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及规范治疗7天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按临床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CRP、PT、APTT、TT、FIB及D-D水平,以同期81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CRP、PT、FIB及D-D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RP、PT、FIB、D-D水平明显降低(P0.05);PT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动态监测AECOPD患者CRP、凝血-纤溶指标,对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凝血指标及其相关指标来评价临床意义。方法:选用46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活动组26例,非活动组20例;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其他实验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结果:SLE组D-D及FDP明显高于对照组,PT及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其他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活动组ESR、CRP、D-D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0.01),而FD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D及凝血指标能及时反映SLE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情况,对于SLE病程发展和控制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的肿瘤患者70例,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及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分析肿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0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Ⅱ期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APTT、PLT均高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高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D-D、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PT无相关(P>0.05)。血清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患者成分输血后,凝血功能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凝血功能紊反应加剧,且血清IL-6、TNF-α、CRP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皮欣灵 《微循环学杂志》2014,(1):23-24,I0001
目的:检测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狼疮性肾炎组)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肾炎组)各30例,平行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不同病程狼疮性肾炎患者上述指标变化。结果:狼疮性肾炎组FIB、DD水平均高于肾小球肾炎组(P0.05),但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较病程≤5年的患者PT、APTT缩短,FIB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病程延长,高凝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7年3我院收治的116例sTBI患者分为2组,各58例,A组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B组选择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方法,比较2组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复苏效果(胶体液量、总输液量、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入院时与治疗24h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发症与预后情况.结果 2组胶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TT、PT、APTT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总输液量、血清乳酸、D-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FIB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62%)显著低于B组(24.14%)(P<0.05),且预后总良好率(62.07%)显著高于B组(43.10%)(P<0.05).结论 对sTBI患者给予LFR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障碍及预后,促进其恢复,获得良好复苏效果,且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近4年总面积30%的烧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2例;常规治疗组根据体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行补液复苏,抗感染以及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配伍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2、5和7天血清中TNF-α、IL-6浓度变化;第7天PLT、PT、TT、FIB、APTT的变化。结果 (1)治疗第1、2和5天,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第5天和第7天,血必净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第7天,常规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而血必净组和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治疗组PLT和FIB明显低于正常值和血必净组,而血必净组与正常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APTT、PT和TT明显延长,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APTT、PT和TT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的抑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APTT、PT和TT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时勇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1):41-42,4,2
目的:分析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采集4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脑梗死组)和57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脑梗死组)的血液标本,应用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5项凝血指标,并与97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FIB和D-Dimer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复发脑梗死与初发脑梗死组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脑梗死患者APTT明显缩短(P<0.01),FIB和D-Dimer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PT、APTT、TT、FIB、D-Dimer水平明显异常,复发脑梗死较初发脑梗死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舟山海岛地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临床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特征.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检测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舟山医院收治的27例SFT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x2检验、t检验或相关性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值的变化.结果 SFTS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治疗痊愈者血小板明显高于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患者治疗前PT、APTT、TT均较正常体检者长,FIB较正常体检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FTS患者APTT与血小板数量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治疗10 d后SFTS患者PT、APTT、TT与血小板数量亦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密切关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状态对诊断及监测SFTS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并且特别需关注血小板及APTT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曹璐 《医学信息》2020,(1):113-114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输注血小板治疗,B组输注冷沉淀治疗,C组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治疗。比较三组输注血制品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输注前1 h三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三组Plt、FIB均高于输注前1 h,TT、APTT、PT均低于输注前1 h,且C组PLT、TT、APTT、PT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对其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  相似文献   

18.
李忠法 《医学信息》2018,(8):146-148
目的 探究悬浮红细胞联合手工分冰冻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4月我院58例大量输血患者,依据输血方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输入悬浮红细胞,于此基础上,实验组输入手工分冰冻血浆。对比两组大量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5 天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TT、APTT、PT水平较输血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3 、5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后第1天上升,TT、APTT、PT水平较输血后1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5天,实验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均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第1、3、5天 ,实验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TT、APTT、P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量输血患者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手工分冰冻血浆,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输血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清HCV-R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2例。健康人群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HCV—RNA含量分为A组(HCV-RNA含量:〈10^5IU/ml)、B组(HCV.RNA含量:105IU/ml)、C组(HCV-RNA含量:106NIU/ml)、D组(HCV-RNA含量:10^7IU/ml)。分别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HCV.RNA含量。分析PT、AFIT、TT、FIB指标在不同血清HCV.RNA含量组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除FIB值外,不同HCV—RNA含量组之间胛、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PT=32.91,X2APTT=25.78,X^2 TT=43.14,P均=0.000)。各组PT、APTT、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病毒含量≥10^5 IU/ml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FIB值,除了病毒含量≥10^7 IU/ml≥106~〈10^7 IU/ml组外,其余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随着病人体内HCV-RNA含量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对于HCV-RNA含量≥10^6 IU/ml的病人。应随时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以防出现严重的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