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省汕尾市区麻风病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5年为1年段,回顾性分析1956-2000年的麻风病防治情况。结果:历年累计新发病人1079例,复发36例,其中少菌型(PB)861例,占77.29%,多菌型(MB)254例,占22.71%;麻风病发现率由1956-年段的39.34/10万,降至1996-年段的0.24/10万,呈逐年段下降趋势;麻风病患病率从1956-年段的251.0/10万上升至1966-年段的269.0/10万,之后呈逐年段下降趋势,至1996-年段为1.1/10万(1999年起为0.7/10万)。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向青中年龄组转移;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1991年以后为零发病。结论:汕尾市城区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仍须提高病人的早期发现率,及早落实联合化疗,控制传染源,巩固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佛山市城区1958~1997年麻风病流行特征,探讨以后的防治策略。方法:对佛山市城区1958~1997年麻风病流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佛山市城区是麻风病次高发区,从1958年至1997年累计麻风病人525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7:1。15岁以下儿童病人有54人,占10.28%。发病率最高年份是1958年,为34.87/10万,从1993年始到1997年保持了四年0发病率,显示了麻风病发病率四十年来平衡下降,并获得有效的控制。结论:麻风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需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提高专业防治技术水平、健全三级防治网等防治策略,才能预期消灭麻风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信宜市历年来麻风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历年麻风病人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本市1956-2005年麻风病各年段的发病情况及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结果:我市麻风病患病率由1956年段的20.79/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545/10万,下降了97.38%;发现率由1956年段的5.80/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06/10万,下降了98.97%。结论:麻风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收集的全国麻风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趋势分析.结果 中国麻风病发现率从2011年的0.08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049/10万,年均下降12.9%.2011-201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4 775例,其中儿童、女性、流动人口、多菌型和2级残疾病例分别占新发现病例总数的2.2%(106例)、31.4%(1 499例)、10.8%(518例)、84.6%(4 041例)和23.7%(1 134例).2011-2015年全国发现复发病例328例,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占复发病例总数的46.6%(153例).患病率从2011年的0.407/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235/10万,年均下降12.9%.2015年底,全国尚有现症麻风病例3 230例,麻风病患病率> 1/10万的县(市、区)为124个.结论 2011-2015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中低流行省份的麻风病控制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8年度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度共发现新发现麻风病例1614例,发现率为0.122/10万,其中儿童占2.5%、多菌型占86.9%、2级畸残占22.1%.2008年度共发现复发病例149例,其中57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08年底我国尚有现症病例6658例,患病率为0.501/10万,其中3388例尚在接受治疗.结论:我国麻风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分布不均衡,重点地区为西南省份的云南、四川和贵州.  相似文献   

6.
永州市冷水滩区(原冷水滩市)原为湖南麻风病中等流行区。为更好的掌握我区麻风病流行动态,探索在低流行状态下低耗高效的麻风防治方法,现对我区1951~2005年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50年来澄海区麻风病的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区1951-2005年麻风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532次例,其中多菌型570例,少菌型962例。患病率从最高1958年的21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5.0/10万;发病率从最高的14.8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24/10万;1996年以后未发现有15岁以下儿童发病。结论:澄海区麻风病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0-2021年甘肃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规律,为麻风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00-2021甘肃省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结果:2000-2021甘肃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056/105降至0.008/105,年患病率从0.17/105降至0.06/105。共报告新发病例133例,其中男87例,女46例。复发病例共8例,儿童病例4例。2级畸残42例(2级畸残比31.6%),平均延迟期47.70个月。早期发现占12.78%,发现方式以自报和报病为主(80例,占60%),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6.02%,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31.58%,传染来源不明的占64.66%。平均发病年龄(40.65±13.84)岁,新发病例均为本土病例。全省14个市州有8个市(州)有新病例报告,分布在31个县(区、市)。陇南市报告的病例数占甘肃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0%,平凉、庆阳、甘南3个市(州)报告病例数占甘肃病例总数的28.6%,病例以散发为主。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德清县麻风防治工作经验,进一步了解全县麻风流行趋势,制定今后麻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德清县麻风病流行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1996~2015年麻风病例流行学特征,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2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地区分布不均衡,南雄市新发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64.46%。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58.75±64.31)个月,以多菌型为主,占73.08%,2级畸残比为23.08%,出现2级畸残者的病期显著长于无畸残者(t=2.16,P<0.05)。病例发现以门诊发现等被动发现方式为主,约占67.31%。结论:近20年来韶关市麻风流行状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均下降7.1%;共发现新发麻风病例499例,其中男333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4.16±16.87)岁,儿童病例12例(2.4%);2级畸残98例(19.6%),平均延迟期为27个月,早期发现比例为31.9%。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347例,占69.5%),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8.8%,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27.3%。14个市均有新发病例报道,百色、河池、崇左3个市报告的病例数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1.9%。结论: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的平均延迟期较长,需加强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医师培训等工作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病历资料,对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和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8年陕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共计47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70/10万,年平均患病率为0.305/10万;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46.71岁;男女比为2.46:1;多菌型(MB)399例,占83.6% ;II级畸残共148例,畸残率为31.03%;新发现病例平均延迟期为62.01个月。结论: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和高龄化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的监测,减少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烟台市2007-2017年新(复)发麻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烟台市2007-2017年麻风疫情报告资料。结果:2007-2017年烟台市新发麻风13例,其中二级残疾6例,二级畸残率46.1%;复发9例,其中二级残疾8例,二级畸残率88.9%,8例畸残均属于原发畸残,无新畸残。发病平均年龄为54.6岁,主要(77.27%)集中在50-69岁年龄组(P<0.05)。新、复发病人诊断延迟期平均为42个月和6.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台市麻风新发病例数很少,但新发病例残疾率较高、延迟期较长,早发现早诊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低发病率状态下江苏省2011-2015年麻风误诊情况。方法:对全省2011-2015年被误诊的新发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与麻风发病年龄、麻风型别、畸残情况、查菌情况、流动人口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新发麻风患者人数少、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医生警惕性、业务水平不高,是导致麻风误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1989~1998年麻风新发现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低流行条件下的麻风病流行病学行征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近10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年平均发现率为0.063/10万。发病年龄增高:传染源不明者增多以及菌型病人的比例逐年升高是主要的流行特点。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病期缩短,Ⅱ级畸残率下降,结论:主要防治对策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主动就诊。  相似文献   

17.
1991-2020年宝安区共发现麻风患者86例,年均发现率维持在0.5/105以下,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56例患者来自湖南、四川、江西等中南、西南地区.分型以多菌型为主,有64例,占74.4%.病例诊断延迟期中位数为24个月,1级畸残21例(占24.4%),2级畸残16例(占18.6%).发病高峰集中在15~45岁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文山州2011-2020年外出流动麻风患者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示2011-2020年文山州新发现麻风病例434例,其中外出流动患者129例(29.72%)。129例患者中,男101例,女28例,年龄11~57岁,其中≤14岁3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114例,88.37%),其次是学生(7例,5.43%);患者主要来自丘北县(49例)和广南县(45例)。患者外出省份主要为广东省(60例,46.51%),浙江省(33例,25.58%),福建省(13例,10.08%);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皮肤科门诊为主(52例,40.31%),其次为自报(25例,19.38%);临床特征按联合化疗分型以多菌型为主(89.92%);II级畸残率15.50%;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18个月,传染来源以家内为主(占5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