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陕西省陕北地区12~15岁青少年脊柱正常与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的解剖结构特点,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详细资料,并为科学设计螺钉尺寸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根据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影像CT资料,将12~15岁青少年分为两组:青少年脊柱正常组(ASN 组,n=120)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Lenke 1型,AIS 组,n=30),将连续扫描的胸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分析与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模拟钉道长(VSL)、椎管橫径(TD)与纵径(LD)、椎弓根外偏角(α角)、椎弓根最大外偏角(β角)、椎弓根头倾角(θ角)和椎弓根面积(PA)。 结果 青少年脊柱正常组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指标: PW:12~13岁,T4~T9相对狭窄,T5、T6最小[男(3.71±0.72) mm,女(3.53±0.60)mm],14~15岁,T4~T6相对狭窄,T4、T5最小[男(4.29±0.93) mm,女(4.27±1.20)mm];PH:12~13岁,T1~T12逐渐增大,T1最小[男(6.19±1.06) mm,女(7.21±2.76)mm],14~15岁,T1~T11逐渐增大,T11~T12减小,T1最小[男(7.51±1.55) mm,女(7.48±2.09)mm];VSL:12~13岁,T1最小[男(29.56±3.24) mm,女(28.25±2.12)mm];T12最大[男(34.80±4.76) mm,女(35.98±3.40)mm],14~15岁,T1最小[男(31.81±3.43) mm,女(29.60±4.78)mm],T12最大[男(41.54±3.35) mm,女(40.52±5.58)mm];TD与LD:ASN组和AIS 组的TD与LD规律相似,T1~T3 横径大于纵径,T4~T7 横径与纵径相似,T7~T12TD小于LD;α角:ASN 组和AIS组的α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5~T12 α角均5°以下,几乎与矢状轴平行,β角:ASN 组和AIS 组的β角变化规律相似,T1~T3快速减小,T4~T7缓慢减小,T7~T12缓慢增大;θ角:ASN 组和AIS 组的θ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增后递减,T5~T8 θ角最大;PA:ASN 组和AIS 组的PA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4~T8相对狭窄。与脊柱正常组相比,脊柱侧凸组腰椎的凸侧PW比凹侧更窄,VSL更长,α角更大。 结论 脊柱正常组胸椎各节段置入螺钉的适合尺寸及脊柱侧凸组椎弓根参数特点,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胸椎解剖结构,提高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脑代谢和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40例(观察组),常规输液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切开硬脑膜后1 h(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指数(CI)水平以及脑代谢、血乳酸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量、输液总量、胶体量分别为(1 602.7±305.3)mL、(3 215.8±442.8)mL、(2 028.1±345.2)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105.5±256.2)mL、(2 604.3±352.6)mL、(855.6±278.6)mL;而晶体量为(1 142.5±242.5)mL,则低于对照组的(2 102.7±102.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1时相比,两组T2、T3、T4、T5时的HR水平均有所下降;MAP水平在T2时下降明显,而在T4、T5时明显升高;CI水平在T4、T5时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4、T5时观察组MAP及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1时相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水平均下降,且在T2、T3、T4、T5时观察组患者C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Cjv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1时相比,两组T3、T4、T5时的动脉乳酸值(aLac)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T1时相比,两组T3、T4、T5时的静脉乳酸值(vLac)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T2、T3、T4、T5时vL-ac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T1时相比,两组T2~T5时的脑乳酸生成率(LacPR)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颅脑手术患者心脏前负荷,同时改善脑代谢,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乳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SANFH)MR横向弛豫时间在造模不同时相的变化规律,探讨所反映的骨髓组分及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分为空白对照(8只)及造模2、4、6、8周组(各13只)。制作模具小管并行MR T2 mapping序列MR扫描,评价所得参数即T2值的稳定性。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开始前对空白对照组进行MR扫描,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满2、4、6、8周时行MR扫描,将横向弛豫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计算各像素T2、T2*值,创建相应参数的彩色编码图,对股骨头区、骺下区及髓腔骺端进行测量域感兴趣区的特征参数值;扫描完成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剔除实验期间死亡动物及无效图像资料,MR检查并获得有效数据的空白对照及造模2、4、6、8周组实际样本量分别为8只(16髋)、10只(20髋)、9只(18髋)、9只(18髋)、10只(20髋)。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T2值(F=51.601, P<0.01)、T2*值(F=36.889, P<0.01)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T2、T2*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早期(2周)出现明显下降,4周降至最低,6、8周出现部分恢复;各解剖区域间T2(F=86.274, P<0.01)、T2*(F=53.172, P<0.0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区T2、T2*值高于骺下区及髓腔骺端,骺下区高于髓腔骺端(P值均<0.05)。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早期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生,髓内微血管血栓及出血,4周最为显著,之后出现骨组织坏死,骨小梁变细、部分消失,间质反应(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化。结论 MR横向弛豫时间可敏感地反映SANFH模型骨髓组分及骨小梁微结构特征性改变,为此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位于T11/T12椎间隙以上水平;182例(36.3%)位于T12椎体水平;156例(31.1%)位于T12/L1椎间隙水平;152例(30.3%)位于L1椎体水平;9例(1.8%)位于L1/L2椎间隙水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置:13例(2.6%)位于T12椎体水平;56例(11.2%)位于T12/L1椎间隙水平;376例(75%)位于L1椎体水平;43例(8.6%)位于L1/L2椎间隙水平;13例(2.6%)位于L1/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2014年4月—2016 年1月收治的90例首次接受心脏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45例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直接使用库血。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第7天(T4)的动脉血液携氧功能指标,包括RBC、Hb、红细胞比容(Hct)、氧合指数、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2,3-DPG) 、红细胞变形指数(RCD)。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2时点的RBC分别为(3.59±0.37)×1012/L和(3.64±0.44)×1012/L,Hb分别为(101.26±19.54)g/L和(102.38±20.05)g/L,Hct分别为(0.35±0.12)和(0.34±0.13),较组内T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T3和T4与组内T1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在T1~T4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15.14±51.24)、(348.33±39.45)、(317.59±33.36)和(377.16±45.44)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则分别为(418.16±52.18)、(344.44±42.20)、(320.65±35.11)和(375.24±43.94) mmHg,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组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红细胞2,3-D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RCD术后较术前的有明显增高(P值均<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携氧功能无明显损伤,可减少库血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随后以0.3 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和速率的0.9%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和术后72 h(T3)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百分比,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IL-6、IL-10及TNF-α水平。记录患者T0、插管即刻(Ta)、T1、拔管即刻(Tb)的SBP、DBP、MAP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a、T1、Tb时C组SBP、DBP及MAP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T1、T2时两组CD3+、CD4+、CD8+及CD4+/CD8明显低于T0时(P<0.05),且T1、T2、T3时C组CD3+、CD4+、CD8+及CD4+/CD8明显低于D组(P<0.05)。T1、T2时C组NK细胞明显低于T0时和D组(P<0.05)。T1、T2时两组IL6、IL10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T3时C组IL-6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T1、T2时两组NE、E及Cor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T3时C组NE、E及Cor水平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D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C组(χ2=4.800,P=0.028)。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IDEAL)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49.4岁;病程1天~3年,平均病程(65.0±16.2)天;发生椎间盘突出部位L1/2椎间盘2例,L2/3椎间盘7例,L3/4椎间盘23例,L4/5椎间盘56例,L5/S1椎间盘48例。采用T2WI IDEAL水相位图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对椎间盘进行分级,并测量各椎间盘T2信号强度(T2SI)。采用矢状位DTI图测量各椎间盘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间FA、ADC值及T2SI,并统计分析FA、ADC值及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胸、腰椎体双源双能CT虚拟去钙(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标准值。方法 对2016年8—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前瞻性胸、腰椎双源双能量CT扫描,按年龄、性别分为<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以及≥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4组各50人。在虚拟去钙技术下,测量获得T3~L5各椎体的骨髓CT值,再根据测得的各椎体的骨髓CT值的相近程度分成T3~T5、T6~T9、T10~L1、L2~L5 4部分并取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上述测量参数在不同年龄分组及性别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5岁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9.00±10.62)HU、(-35.81±12.36)HU,均高于≥45岁组的(-41.67±17.16)HU、(-44.81±14.3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6、-4.746,P值均<0.01)。<45岁女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7.76±9.55)HU、(-37.56±9.05)HU,均分别高于≥45岁女性组的(-37.80±15.97)HU、(-45.45±14.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8、3.339,P值均<0.01);<45岁男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30.73±12.16)HU、(-33.91±14.64)HU,均分别高于≥45岁男性组的(-46.07±17.42)HU、(-44.68±14.8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5、3.653,P值均<0.05);<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5);<45岁组和≥45岁组的男、女性间腰椎的骨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对象胸、腰椎体的骨髓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3、-0.402,P值均<0.01)。对于T3~T5、T6~T9、T10~L1、L2~L5 4段椎体平均骨髓CT值而言,<45岁组的各段骨髓CT值均高于≥45岁组的骨髓CT值(P值均<0.01);不同性别间比较,仅≥45岁组的T6~T9、T10~L1椎体节段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2.326,P值均<0.05)。本组检测者CT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4.53~18.79(8.73±2.98)mGy和117.34~1678.42(421.53±230.85)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6.35±3.43) mSv。结论 正常人胸、腰椎双源双能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CT值较为稳定,可为椎体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值,且其辐射剂量值并未增加甚至降低。  相似文献   

9.
背景:上胸椎周围结构复杂,椎弓根横径相对较小,椎体前方存在重要组织脏器,螺钉偏离轴线或螺钉过长,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有必要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做一了解。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前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方法:对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T1-T4平行椎弓根轴线CT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时椎体前方食管、气管、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等结构的位置,测量每一椎体两侧椎弓根轴线与这些结构的最短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240个测量参数被分析,T 1-3左侧椎弓根轴线与食管距离小,T2左侧椎弓根最小;T 2-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气管距离小;T3,T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右主支气管距离小;颈动脉和椎动脉无损伤的危险性。62%的患者主动脉弓在T4平面,且无损伤危险性。提示左侧椎弓根螺钉易损伤食管,右侧椎弓根易损伤气管,颈动脉、椎动脉和主动脉弓不易损伤。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仔细分析CT数据可以确定易损伤结构的解剖位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像学参数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畸形的关系。方法 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risk factor”“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和“危险因素”“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为关键词检索2015年5月之前的文献。提取的数据主要有融合到S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C7椎体偏移距离(SVA)≥5 cm,并进行Meta分析,在固定效应模型下,用优势比(OR)衡量影像学参数。结果 经筛选,共10 篇文献入选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851例,术后551例发生PJK,发生率为29.8%。融合到S1、术前SVA≥5 cm、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与发生PJK的各研究间均无明显异质性(I2=0、19%、0,P值均>0.10),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融合到S1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12, 95%CI 1.57~2.87; Z=4.87, P<0.01);术前SVA≥5 cm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53, 95%CI 1.24~5.18;Z=2.55, P=0.0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86, 95%CI 1.73~4.13;Z=4.44, P<0.01)。结论 PJK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的数据提示融合到S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和术前SVA≥5 cm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志军  李映云 《解剖学报》2018,49(6):765-76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股骨头置换高龄患者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75例,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5例,分别为:C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S组(溶剂组,使用临床凯纷制剂的溶剂脂微球)、K组(凯纷组,使用临床所用凯纷注射液)。3组分别记录术前24 h(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3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 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留存并以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并于T0、T2、T3、T4时间点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以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情况。 结果 T0~T1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TNF-α、IL-6、IL-1β差异无显著性,T0~T2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MMSE差异无显著性;T2~T4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K组患者TNF-α、IL-6、IL-1β血浆水平显著下降;T3~T4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K组患者MMSE值显著增高;T2~T4 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差异无显著性,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及S组(P<0.05),术后POCD发生率,K组明显低于C组及S组。 结论 超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减轻POCD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且并不增加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 1例、T10 2例、T11 5例、T12 3例、L1 2例、L2 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arm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 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 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准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