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我国老年人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除关节周缘骨赘增生和关节软骨退变外,炎症作为OA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促炎症因子是炎症反应重要的媒介,OA中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导致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速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多种组织结构破坏,促进OA进展的理念已被广大学者接受。此外,炎症严重程度和OA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各种促炎症因子在OA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促炎症因子与OA的关系及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OA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等强度静磁场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 THP-1 增殖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 分泌的影响。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 THP-1 细胞, 分为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 利用 60 mT、200mT、400 mT 的静磁场分别作用细胞 18 h、24 h,、48 h 后,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另取细胞分为对照组、磁场处理组、脂多糖(LPS)活化组、LPS+磁场组。 利用 60 mT、200 mT、400 mT 的静磁场分别作用磁场处理组和 LPS+磁场组 18 h、24 h、48 h 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 TNF-α、IL-6、IL-8 的水平。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3种强度磁场处理组对 THP-1 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 > 0.05)。(2)各组 24 h 时 TNF-α、IL-6 水平较 18 h 升高, IL-8 则无明显变化。 而 48 h 与 24 h 相比较, TNF-α出现下降, IL-6 无明显变化, IL-8 出现升高。 3 个时点 LPS 活化组 TNF-α、IL-6、IL-8 水平较对照组及磁场处理组升高, 经过磁场处理后, LPS+磁场组 IL-6、IL-8、TNF-α水平均较 LPS活化组下降(P < 0.05)。 结论 静磁场对 THP-1 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 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1]。炎症细胞因子作为一类多功能蛋白分子,参与NAFLD的病程进展,目前已成为NAFLD病理机制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细胞因子在NAFL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AFLD定义、机制及流行病学NAFLD是指除外乙醇因素或其他已知肝脏疾病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钙网织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关 系。方法 收集 106 例早期活动性 RA 患者、95 例经治疗达到稳定期 RA 患者、85 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和 80 例 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钙网织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 平。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活动性 RA 患者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与血清 IL-1β、IL-6 和 TNF-α 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活动性 RA 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5.84±2.62)μg/L]高于稳定期 RA 组[(4.26±1.42)μg/L]、OA 患者组[(3.92± 1.10)μg/L]和 HC 组[(3.86±0.91)μg/L](P<0.001),后 3 组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 期活动性 RA 患者 RF 阳性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高于 RF 阴性组[(6.12±2.87)μg/L vs. (4.92±1.22)μg/L,P=0.045], anti-CCP 阳性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也高于 anti-CCP 阴性组[(6.39±2.93)μg/L vs. (4.69±1.17)μg/L,P=0.002];早期 活动性 RA 患者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与血清 IL-1β(rs=0.386,P=0.009)、IL-6(rs=0.405,P=0.006)、TNF-α(rs=0.428, P=0.003)均呈正相关。结论 钙网织蛋白在早期活动性 RA 患者体内表达升高,且与自身抗体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有关,提示其可能成为 RA 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血清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Ⅱ型胶原诱导的胶原关节炎大鼠模型,分不同时点处死动物,检测滑膜细胞中IL-1β,NF-κB和MMP-9的表达,分析大鼠关节炎评分与滑膜细胞NF-κB、IL-1β、MMP-9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造模前关节体积为(2.18±0.16)ml,造模后2、4、6周分别为(4.68±0.49)、(5.62±0.59)、(5.44±0.66)ml,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造模前和造模后2、4、6周关节体积分别为(2.15±0.26)、(2.38±0.32)、(2.19±0.31)、(2.18±0.26)ml.造模后2、4、6周实验组大鼠关节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造模后2、4、6周关节指数分别为(8.00±0.32)、(9.80±0.66)、(9.40±0.51),与对照组(均为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关节指数与NF-κBp65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5);MMP-9与NF-κBp65呈显著负相关(r=-0.506,P<0.05).结论 实验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与IL-1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滑膜组织,且与关节炎的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提示NF-κB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elation among interleukins-1β (IL-1β),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 MMP-9),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and arthritis index (AI)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hriti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athology of synoviocyte. Methods Thirty-six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model controlled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led group; three sub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The model group rats were immunized with emuusified bovine type Ⅱ collagen in complete Freund'adjuvant by introdemal injection to induce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 on day1, day14 and day 28, while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el and the controlrats were killed at different times. We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levels of IL-1β, MMP-9 and NF-κB in synovial tissu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n we analyzed the corelation between AI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1 β, MMP-9 and NF-κB in the synovium and IL-6 and TNF-α in the serum. Results The joint volume of model group was (2. 18 ± 0. 16), (4.68 ± 0.49 ), (5.62 ± 0. 59), (5.44 ± 0.66 ) respectively before, 2, 4 and 6 weeks after setting up model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setting up models ( P < 0. 01 ).The joint volume of control group was ( 2. 15 ± 0.26), (2.38 ± 0.32), (2. 19 ± 0. 31 ), ( 2.18 ± 0.26 ) respectively before, 2, 4 and 6 weeks after making model. Through measuring joints sizes after successfully modeling 2, 4 and 6 week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 and control group( P <0.01 ). MMP-9 show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F-κB P 65 ( r = -0. 506, P < 0.05 ).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 β and NF-κB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IA synovial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I. NF-κB plays a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logy of RA via regulating inflammation reaction, facililating the prolifteration of synoviocyte and participat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rticula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汁酸(BA)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 法 82 例 CHF 患者按照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 NYHA Ⅱ级(CHF Ⅱ级组)47 例,Ⅲ级(CHF Ⅲ级组)35 例,另 选取无心衰症状,且超声心动图及血清 B 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未见异常的同期体检者 32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酶比色法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 BA 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行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 Simpson 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 组间 IL-6、TNF-α、BA、pro-BNP、LVEDD、LVEF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 组 IL-6、TNF-α、BA、proBNP、LVEDD 水 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而 LVEF 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均 P< 0.05)。BA 与 IL-6、TNF-α、pro-BNP、LVEDD 呈正相关,与 LVEF 呈负相关(均 P<0.05)。结论 血清 BA 水平与机 体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相关,对于评估 CHF 患者心功能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排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50 m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充分稀释,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抗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5%(P<0.05)。治疗后,两组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14-3-3η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注...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华  李俊  王婷玉 《安徽医药》2009,13(5):477-48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靶点是滑膜,关节软骨和骨。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调节性蛋白质,作为细胞介质,调节免疫与炎症应答。CK直接而广泛地参与RA发病相关的众多免疫学进程。本文就细胞因子的关键性效应子功能在RA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的加重或好转依赖于炎性细胞冈子和调节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动态变化。其中TNF-α、IL-1、IL-17、IL-33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而IL-4、IL-10、TGF-β等细胞因子却可以起到减轻关节损伤的作用。本文将从致炎细胞因子、抑炎细胞因子与RA之间的关系来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临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研究表明其在RA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临床治疗RA的潜在靶点。现就I-.1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RA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郭玉娟 《安徽医药》2012,16(7):985-987
目的分析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将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76例RA患者,56例非RA患者血清中的Anti-CCP和RF。结果 Anti-CCP和RF在R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特异度和灵敏度RF分别为76.8%、78.9%,Anti-CCP分别为96.4%、60.5%,将两者联合检测则分别为86.6%、73.1%。结论 Anti-CCP在诊断RA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诊断RA的新的血清学指标。将Anti-CCP和RF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本文介绍了人体甲氨蝶呤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阐明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 2种非甾类消炎药 (NSAIDs)萘丁美酮和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2例活动性RA病人分为 2组 ,萘丁美酮组 (治疗组 ) 30例 ,给予萘丁美酮 5 0 0mg ,po ,bid ;尼美舒利组 (对照组 ) 32例 ,给予尼美舒利10 0mg ,po ,bid。 2组均给药 4wk。受试前后观察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萘丁美酮组总有效率为 87% ,尼美舒利组总有效率为 83% ,P >0 .0 5。与萘丁美酮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 :恶心、胃烧灼感、反酸和嗜睡各 1例 ,不良反应率13% ;尼美舒利组不良反应率为 19% ,P >0 .0 5。结论 :萘丁美酮对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与尼美舒利相似 ,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NSAI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醋氯芬酸缓释片和阳性对照药醋氯芬酸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5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试验药醋氯芬酸缓释片200 mg,每天一次;对照药醋氯芬酸片100 mg,每天2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3.0%,对照组为12.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醋氯芬酸片类似,但用药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及成熟细胞系生长特性进行比较,为类风湿关节炎(RA)研究用细胞提供多重选择。方法分离培养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传至第三代,与成熟细胞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此外,以相同细胞数接种,观察细胞增殖速度。结果形态上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与成熟细胞系有所差别,且增殖速度细胞系快于原代细胞。结论成熟细胞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代细胞的状态,并用于RA相关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