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在体位待产及体位用力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自由体位接产与仰卧位接产对母婴的影响,以探讨更有效的接产方式。 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初产妇300例分为自由体位接产组(实验组)、仰卧位接产组(对照组)各150例,对比观察2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实验组第二产程[(38.9±18.6)min]较对照组[(58.6±23.7)min]明显缩短(t=6.54,P<0.05),2组总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重度疼痛33例(22.0%),而实验组无重度疼痛病例发生(U=-18.11,P<0.01)。实验组的会阴完整率为14.0%(21/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5/150),χ2=10.78,P<0.01。实验组的会阴侧切率为3.3%(5/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27/150),χ2=16.93,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2例,占1.3%,对照组中新生儿窒息12例,占8.0%。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49,P<0.01)。 结论 自由体位接产能明显减轻产痛,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分阶段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愿意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第二产程初期采用站立位、半坐位、蹲位3种垂直体位分娩,产妇根据自身主观意愿自由交替选择调整分娩体位;第二产程末期胎头拨露后采取侧卧位接产;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取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对比2组分娩结局、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第二产程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是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减轻会阴损伤,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且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莹  郑娟  庄皎月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37-463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后,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接产;对照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取传统体位,常规指导下屏气用力,在胎头拨露后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平卧位接产。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显著缩短;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2,24 h舒适度较对照组增加;2组会阴裂伤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即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并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会阴的完整性,增加产妇分娩时的舒适度,有更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21年6月~2022年5月1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察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评价指标为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视觉模拟评分、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比例、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顺产率(82.2%)高于对照组(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5.6%)低于对照组(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长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4.4%)高于对照组(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3.3%)低于对照组(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长,增加顺产率,降低产妇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阶段自由体位联合垂直体位分娩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自然分娩意愿的7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第二产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垂直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分娩舒适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和会阴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产妇分娩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自由体位联合垂直体位分娩应用于产妇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产妇分娩舒适度,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以及减轻会阴损伤程度,优于单纯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情况,并对初产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照组产程中未实施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在分娩产程中指导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会阴侧切率,提倡临床全面推广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桂千慧  柯昌娜  郭柳 《中外医疗》2023,(1):40-43+48
目的 分析会阴按摩与自由体位联合应用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40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70名。对照组分娩采用传统体位,观察组采取孕晚期会阴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4.28%)高于对照组(82.86%),剖宫产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3.877,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PPI、PRI、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3、7.413、9.898,P<0.05);观察组会阴损伤程度以及产后第1天会阴水肿分级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7、2.870,P<0.05)。结论 会阴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加速产程进展,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增强产妇分娩信心,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损伤率,有效提升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汝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常规仰卧截石位;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接受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用时、产妇分娩结局、生殖道损伤事件(宫颈裂伤、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发生率;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评价第二产程阵痛来临时产妇的疼痛程度,采用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价产妇分娩控制感。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经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生殖道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阵痛来临时VRS评分低于对照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由体位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中,可缩短第二产程用时,减轻产妇疼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减少剖宫产与生殖道损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娜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2):123-12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运用于整个产程中,能有效缩短总产程的时间,降低侧切率、减少产妇出血量、降低产钳和剖宫产的几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妇分娩经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8年9月31日符合阴道分娩且提前接受助产士门诊健康教育的低危产妇160例。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第一产程取床上卧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则采用第一产程在临产活动室采取自由体位(如使用分娩球坐、趴,扶手推车走动,扶舞蹈杆站立、一脚踩在矮板凳上等),第二产程自由选择舒适的分娩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例数、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手术产率、分娩经历的满意度。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在会阴侧切、总产程时间、产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产钳、剖宫产例数均较对照组降低,产妇满意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的缩短产程,促进产妇舒适度,使产妇在产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助产的技术质量和更好体现人性化的助产模式,通过改变助产技术,有效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在第一、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和无侧切产妇100例(观察组)与第一、二产程传统平卧位分娩和行会阴侧切产妇100例(对照组)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程短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降低会阴侧切率可减少产后出血,对分娩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拉玛泽呼吸法配合无保护接产技术对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产科提高分娩质量和护理服务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将2015年1—12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卡产检、分娩的460例低危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技术分娩;观察组孕28周起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学习且坚持每天练习直到临产并配合无保护会阴接产技术分娩;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初产妇负性情绪状况,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前12 h内SAS评分[(33.20±9.53)分]及SDS评分[(31.15±6.44)分]均低于对照组SAS评分[(64.38±5.50)分]及SDS评分[(61.89±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6、56.79;均P<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12.17%,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为25.65%(59/230),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为2.61%,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为39.13%(90/230),观察组会阴完整及Ⅱ度裂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01、9.54;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225.12±46.12) ml]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248.20±50.2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4例(1.74%),低于对照组的19例(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5)。 结论 采用拉玛泽呼吸法配合无保护会阴接产技术能改善初产妇负性情绪,减少会阴损伤,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度保护会阴技术对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并实施传统接生技术的初产妇350例作为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并实施适度会阴保护技术的初产妇36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第二产程时长和产后2 h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实施适度保护会阴技术能有效减少初产妇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不会提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由产妇自主的选择非平卧位分娩体位与传统的平卧位分娩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足月、头位、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经阴道分娩者。试验组让产妇自主选择非平卧位分娩体位,胎头拔露后转为平卧或侧卧接产,也可在其他体位接产;对照组按目前国内常规,宫口开全后平卧产床,平卧位接产。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产后会阴损伤等。结果两组在一般情况如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无差异,试验组比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3.635,P=0),会阴侧切率低(χ2=10.416,P=0.015),有更多的会阴完整者(χ2=12.577,P=0),Ⅰ度裂伤多于对照组(χ2=5.365,P=0.020),Ⅱ度裂伤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2,P=0.121),两组均未出现Ⅲ度裂伤者。结论足月头位初产妇正常分娩中,产妇自主的选择分娩体位,取非平卧位分娩,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丰贵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06-107,1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6例适合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3)和观察组(n:103)。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3%(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者的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消除初产妇的负性情绪、减轻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维导航系统在基层医院新产程的应用及母婴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初产妇560例,按照不同产程监测方式分为观察组(n=280)采用三维导航系统监测和对照组(n=280)采用传统手段监测,分别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母婴结局(产后出血率、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8.21%、产褥感染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7.14%,产褥感染率3.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导航系统可提高基层医院初产妇应用新产程时的分娩质量,未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次分娩产妇。将其中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者纳入观察组;252例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分娩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剖宫产率、住院时间、母婴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8%,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初产妇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孕妇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观察组孕妇从孕36 周开始接受分娩球运动法培训,掌握分娩球锻炼方法.比较2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时用药、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时哌替啶、地西泮和缩宫素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