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用MBI-HSS量表对25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81.2%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现象;有66.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76.2%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男性医生在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要显著高于女性医生;低学历被试者的个人成就感要低于高学历的被试者。未婚医生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已婚医生。低职称者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高职称者,其个人成就感低于高职称者。结论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堪忧。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男性年轻医生和低学历、初级职称人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对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绵阳市6家三甲综合医院312名心内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及与其工作能力、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结果 140人存在职业倦怠(44.87%),护士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均值均明显低于常模,个人成就感均值明显高于常模(P0.05)。不同离职意愿护士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职意愿很低的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评分最高,个人成就感评分最低;离职意愿很高的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评分最低,个人成就感评分最高。不同工作能力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能力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评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评分均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可降低工作能力,增加离职意愿,而工作能力和离职意愿又会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23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筛查总阳性率为70.8%,其中轻度占53.7%,中度占37.5%,重度占8.8%;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低个人成就感、情感淡漠、情绪衰竭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46.9%、41.6%、21.3%。职业倦怠阳性率与年龄、岗位、平均月收入与工龄有关系,年龄29岁(OR=0.505)、月收入≥6 000元(OR=0.300)、工龄≥10a(OR=0.471)是职业倦怠保护因素,而岗位为护士(OR=1.522)或医技人员(OR=1.228)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每天工作时间越短,情绪衰竭阳性率越低。工龄10a者情感淡漠阳性率高于工龄≥10a者。低个人成就感阳性率随着年龄及平均月收入的升高而降低,未婚者高于已婚者。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不同特征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干预措施应根据具体对象分别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特点,为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85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总分为(48.68±2.62),情绪衰竭得分为(25.94±1.81),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8.21±1.74),去人性化得分(11.63±1.66);男性教师职业倦怠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教师,已婚教师情绪衰竭得分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年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明显,特别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和婚姻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连云港市传染病医院37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医务人员352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检出率分别为25.0%、38.1%、52.8%;零倦怠13.9%,轻度倦怠60.5%,中度倦怠21.3%,重度倦怠4.3%;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表明,男性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均分高于女性。外地户籍去人性化的均分高于本地人群。已婚人群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得分高于其他婚姻状况,个人成就感低落评分则相对较低。本科及以下去人性化维度评分低于硕士及本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职业相关因素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表明:安排急诊坐班、中级职称、有夜班、没有编制、担任行政职务者情绪衰竭在同组内得分高于其他情况,安排急诊坐班、中级职称、有夜班、编外人员人性化平均得分高于同组内其他情况,临床专业、不安排急诊坐班、副高及以上职称者成就感低落平均得分高于同组内其他情况,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吉林地区乡镇卫生院护士心理健康的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和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职业倦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等3个量表对372名护士进行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90项症状自评量表、职业倦怠问卷与常模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与职业倦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均呈显著性相关;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是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艾森克个性中的神经质、精神质.结论:乡镇卫生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职业倦怠较明显;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倦怠、人格具有显著性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的真正原因是综合性因素,其中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人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泸州市749名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重度情绪衰竭者占18.7%,重度情绪淡漠者占18.8%,重度低个人成就感者占64.7%。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岗位、工龄、每天工作时间、健康状况及有无子女因素后,客观支持与重度情绪衰竭呈负相关(OR=0.91,95%CI为0.84~0.98);调整性别、工龄因素后,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重度情感淡漠均呈负相关(OR分别为0.89、0.74);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岗位、工龄、月收入、有无子女因素后,客观支持与重度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OR=0.86,95%CI为0.81~0.92)。结论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程度尤其是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有一定关系,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能够使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不良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徐州市8所医院心内科37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一般资料、职业倦怠、社会支持、焦虑及抑郁情况,分析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258人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9.35%,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性化维度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成就感低落维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社会支持水平护士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组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明显高于50分组,成就感低落明显低于5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50分组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明显高于50分组,成就感低落评分明显低于5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护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与成就感低落呈正相关,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与SAS、SDS呈正相关,成就感低落与SAS、SDS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是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2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离职倾向问卷等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受访者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Maslach常模(P均<0.05),精神质与去人格化、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量表以及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以及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离职倾向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北京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医生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GS)和职业压力指标问卷(OSI-2)中的压力源分量表对66名心脏外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47%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39.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10.6%的被试者职业效能感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相关(P<0.05);工作10~15年者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无显著相关。工作负荷对情绪衰竭具有正相关作用;人际关系对情感疏远具有正相关作用;日常烦忧、管理角色对职业效能具有负相关作用。结论部分心脏外科医生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不同来源的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开封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开封市9家医院的530名临床一线护士,运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综合工作能力指数量表及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43.9%。36~45岁护士情感衰竭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护士(P<0.05);护师情感衰竭得分高于护士(P<0.05);本科学历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大专学历护士(P<0.05);工龄6~10年护士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得分高于1~5年护士(P<0.05);工作能力为优的护士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工作能力为差、中、良的护士(P<0.01);工作能力为优的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P<0.01)。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相关(|r|=0.618~0.178,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能力、离职意愿及工龄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结论开封市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影响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吉林市某化纤厂工人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了解化纤工人的职业倦怠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为该职业人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职业倦怠信息。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为两个CS_2暴露浓度不同车间的工人。应用Excel及Epidata录入数据,导入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S_2暴露情况不同的化纤工人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月收入的化纤工人在情绪衰竭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酒与不饮酒的化纤工人在情绪衰竭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化纤工人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史的化纤工人在去个性化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化纤工人在成就感低落的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害工龄的化纤工人在成就感低落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为:月收入因素与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文化程度因素与去个性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接害工龄和文化程度与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因素与化纤工人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月收入因素与化纤工人职业倦怠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吉林市某化纤厂工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不同特征的工人(月收入、性别、文化程度、接害工龄、吸烟史和饮酒史)职业倦怠状况不同,其中月收入、文化程度、接害工龄是化纤工人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三甲中医院门诊导医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职业倦怠量表(Job Burnout,MBI-GS)对门诊导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7.38%的门诊导医存在中、重度情绪衰竭;39.34%的门诊导医存在中、重度玩世不恭;未生育导医情绪衰竭平均得分高于已生育导医;中专学历导医的个人成就感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导医。结论:管理者应重视门诊导医职业倦怠的情况,科学的调配人力,加强职业培训及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9,(9):1281-1285
目的研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其关系,并通过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对职业倦怠感做出预测。方法选取广州市两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以及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选取对象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①共收到131份有效问卷,其中检出职业倦怠阳性率为49. 93%,根据相关分析:职业倦怠感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正负性情绪在性别和职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心理压力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与正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情绪呈显著正相关。③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于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负情绪、正情绪和紧张感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能预测62. 5%、47. 4%和56. 6%的变异量。结论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可通过有效措施降低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65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R)、简易应对方式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结果手术室护士NJSQ-R评分为(2.54±0.53)分,压力来源前3位的因素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专业与工作、病人护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应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MBI-HSS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缺乏均以中度为主。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越大、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医疗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现状。[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问卷对18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利用SPSS 8.0做数据分析。[结果]94.08%的被调查者表现出情绪衰竭的现象,有95.16%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去人格化现象,有83.87%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的个人成就感比较低。护士的职业倦怠的程度比较明显;年龄在41~50周岁的医务人员的去人格化现象严重,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情感疏离;在医务人员群体中,个人成就感最低的人群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但是,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最严重的是本科学历以下的医务人员,去人格化在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中的表现比其他学历的更严重。[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十分严重,需要各方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52名作为调查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科护理人员的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MBI-HSS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成就感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缺乏中分别有63.46%、57.69%、94.23%为高度倦怠。MBI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与SCL-90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与各评分间呈负相关(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对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肿瘤科护理人员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及中高度职业倦怠感,且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甘肃省兰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问卷及职业倦怠问卷,对甘肃省2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1所综合医院的407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不同医院类型、年龄、工龄、学历、职称、聘用制形式等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均有影响且在职业倦怠得分方面有差异.与国外的Maslach常模比较,本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高于国外常模(P<0.01).结论 甘肃省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相比国外较高,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以职业倦怠量表、医患关系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为测量工具,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对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自我效能有影响(p<0.05);年龄、工龄与医患关系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检验提示,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6.14%。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值得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重视。同时,医疗机构应注重医务人员个人自我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