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癫痫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发作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控制发作,但部分患者存在疗效欠佳,不能有效控制其发作,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1]),进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癫痫。  相似文献   

2.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8):1137-1139
目的:探讨经颅磁电结合刺激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模拟治疗,观察组行经颅磁电结合刺激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易精神评定量表评分(MMSE)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予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颅磁电结合刺激技术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颅磁刺激(T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响和改变大脑功能的生物刺激技术,它是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椎缥?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  相似文献   

4.
关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是国际上的一项新课题,至今仅有四年历史。1985年Barker A.T等人首次介绍了脑磁刺激方法,它与八十年代初Merton P.A,Morton H.B发明的电刺激方法一样,可以在颅外兴奋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使人们客观地检测锥体束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伴有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头针组和经颅磁结合头针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头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经颅磁结合头针组在头针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3月后评价3组患儿语言的恢复情况。结果经颅磁结合头针组、头针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0%和35%,头针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磁结合头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磁结合头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重复经颅磁刺激属于无痛、无创、非侵入性操作的电生理技术,其已经在抑郁症神经康复干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药物对PS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的患者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虽已广泛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但许多相关研究在治疗靶点定位上并不精确,导致研究结果异质性较高。本文通过查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外文献,总结各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靶点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神经调制。神经调制可分为有创非药物治疗和无创非药物治疗两大类,有创治疗主要包括脑深部电刺激、运动皮质刺激、脊髓电刺激以及外周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无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等多种方法~([1])。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属于非药物电磁疗法~([2]),因其在治疗偏头痛无创、简单同时伴有极小不良反应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ENS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可分为传统型、电针型和强刺激型三种~([3])。TENS目前主要采用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疗法,通过适当强度频率的电流连续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吗啡,阻断和舒缓疼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智力低下儿童语言障碍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智力低下儿童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障碍、智力发育[Gesell发育量表(DQ)评分]、认知发育[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语言评分、差值、精细动作、语言、社交、大运动、适应性评分、总DQ值、MoCA评分、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提高智力低下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智力和认知发育,对脑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青少年网瘾ET结果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使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初步探讨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网络成瘾的脑机制。方法:26名被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2人,接受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4人,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被试12个脑区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d后,可显著升高治疗组被试F3、C3、F7、T6脑区GABA含量(P<0.05,P<0.01,P<0.001,P<0.05);显著降低F7、T6脑区Glu含量(P<0.01,P<0.05);显著升高T6脑区NE的含量(P<0.05)。治疗5d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被试Glu含量在F7脑区显著降低(P<0.05)。结论: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降低脑内Glu含量来发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OC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在强迫症的治疗中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凭借着可以反映不同脑区的功能活性及脑区间功能连接(FC)的独特优势,逐步应用于强迫症的生理机制探索中,为进一步阐明强迫症在r TMS治疗前后的脑功能连接变化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f MRI在强迫症及r TMS在强迫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强迫症的症状评估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常规康复训练,不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3.
徐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13-213
目的探讨经颅超低频磁刺激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使用经颅超低频磁刺激仪的脑瘫治疗模式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用20d,休息5d,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另一组40例,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超低频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经颅超低频磁刺激治疗组GMFM量表评分为(69.22±11.61);对照组为(49.53±1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颅超低频磁刺激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39例)与高频组(39例),低频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可良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频率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开展经颅磁刺激治疗,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留的语言、认知、运动、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经颅磁刺激治疗是通过经颅磁刺激方式,对大脑皮层进行着一种无创无痛的安全刺激的治疗方法,是一种绿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R 4.0.4和ADDIS 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最佳概率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443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在提高GMFM评分方面,以蜡疗治疗效果最佳(MD=14.00,95%CI 4.40~24.00,P<0.05);在降低MAS评分方面,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0.98,95%CI-1.40~-0.54,P<0.05);在提高MBI评分方面,以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13.00,95%CI 6.50~19.00,P<0.0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物理因子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具优劣...  相似文献   

17.
深部脑刺激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强迫症﹑癫痫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与手术和其他电刺激技术相比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明确、可选择性、可调节性、可逆性、微创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深部脑刺激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刺激靶点与疾病的相关性,只有在疾病相关的靶点施加深部脑刺激,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尽管最近在动物和人身上发现深部脑刺激能有效地干预治疗难治性药物成瘾患者,但是尚未有完全明确的脑区作为治疗靶点。因此,该文将近年来深部脑刺激在治疗药物成瘾研究中主要作用的靶点作一综述,并进一步探讨深部脑刺激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 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 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 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 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 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 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  相似文献   

19.
魏丹 《江西医药》2014,(9):904-907
目的: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五个维度即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兴趣/社交缺乏和注意缺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服用稳定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剂量保持8周以上者)但仍存在显著阴性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另一组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使用经颅磁刺激伪治疗。治疗前、后通过使用SAN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与伪刺激治疗组相比,经颅磁刺激组患者治疗后SAN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SANS量表的五个维度评分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频经颅磁刺激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其中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兴趣/社交缺乏和注意缺陷等五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跨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在Maxwell[1]阐明的"变化的磁场能诱发磁场附近的导体产生电流"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项技术,反复跨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同TMS原理相同,置于头皮的线圈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磁场,磁场几乎无弯曲地穿过颅骨和软组织,频率可以高达50 HZ并持续几秒钟,诱发脑局部电流产生,使局部皮层神经元去极化,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到远处神经元,使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失去平衡,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