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0年间收治的髁突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结果:随访到的58例髁突骨折患者中,74.10%出现开口时偏斜,39.66%出现开口时关节弹响,27.57%出现咀嚼时关节区疼痛。结论: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后,可发生一定并发症,应予注意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突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2例中17例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15年手术治疗,追踪观察8-26个月。结果15例手术治疗者,无明显关节区疼痛,开口度、开口型正常。结论髁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保守治疗,成人髁突骨折前内移位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自2000-08月—2011-08月手术治疗的125例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3例患者的伤口在术后7~10 d均I期愈合,另2例出现腺瘘延期愈合。有面神经损伤12例(包括额纹消失3例,眼睑闭合不全5例,口角下垂4例),2例诉颞下颌关节区疼痛伴弹响及压痛,3例有张口受限,4例上下颌牙齿接触不良,6例切口瘢痕明显。以上情况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经分析,出现以上并发症可能与手术切口不当、术中钛板放置位置欠佳及术后功能锻炼不足等有关。结论:为防止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手术切口的合理设计、术中钛板的恰当放置、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当囊内骨折伴发关节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处理准则和指南可供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文献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理清治疗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在不断扩大,疗效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手术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传统的闭合性治疗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需要遵循3个原则:即正确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固定和最小的损伤。作者就髁突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手术进路、固定方法以及术中术后的若干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2 5 %左右。近年来我科对不能保守治疗的病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0 5 3 0 0 0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3岁~ 48岁。其中 3~ 10岁 2例 ,10~ 2 0岁 4例 ,2 0~ 30岁 3例 ,30~ 5 0岁 2例。单侧髁突骨折 7例 ,双侧 4例。 11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与体部骨折。外伤类型与原因 :6例 8侧为髁突高位骨折 ,5例 7侧为低位骨折。髁突骨折片与下颌升支成角移位 (>45度 ) ,或髁突脱位至关节凹远处 ,有的…  相似文献   

9.
《口腔医学》2013,(9):584-586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对比1990—2010年179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伤92例(占51.4%),髁状突颈部骨折76例(占42.3%)。1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56例患者经不同进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青少年组保守治疗比率较成年患者高(P<0.01),不同骨折部位治疗方法有差异(P<0.01),其中髁状突头部骨折保守治疗率最高(92.06%),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治疗比率较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高(P<0.01)。治疗后大多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双侧髁状突骨折初期张口受限率显著增高(P<0.01),通过功能锻炼1年后张口度均恢复达3.0 cm以上。结论交通事故是首要的致伤原因,颈部为髁状突骨折最好发部位。青少年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骨折端移位角度大于30°,下颌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5 mm,保守治疗后张口受限小于2 cm的患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成人髁突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随着各种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技术的成熟应用,许多学者主张对成人双侧髁突颈部以下脱位性骨折,双侧髁突矢状外脱位性骨折,单侧髁突颈部以下脱位性、移位性骨折行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对髁突骨折患者行外科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保证骨折固定具备坚固性和稳定性,并尽早行使功能。本文对髁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固定方式、手术入路(耳前入路、下颌下入路、颌后入路、除皱手术入路和近年来报道增多的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的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ondylar fractures using retromandibular approach in terms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治疗髁颈及髁突基底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21侧)髁颈及髁突基底部骨折患者选择穿腮腺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5例患者,21例侧髁突骨折行手术治疗。19例侧髁突骨折选择2块接骨板固定,2例侧选择1块接骨板固定。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复查全口曲面断层片或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除1例患侧后牙暂时性轻度开外,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度32~45mm(平均38mm)。3例侧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涎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髁突骨折的颌后及颌下入路,穿腮腺入路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暴露,可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治疗髁颈和髁突基底部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保守或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我院收治,并按时复诊的48例(53侧)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31例(34侧),手术治疗17例(19侧),1年后复诊检查记录患者的面型、开口度、开口型,下颌运动、咬合关系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进行疗效评价,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髁突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总体疗效均能令人满意,经SPSS 11.0统计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髁突骨折治疗的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证,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形,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髁状突肥大引起的面部非对称性畸形的外科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髁状突肥大及其引起的面部非对称性畸形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 :本院 1985~ 1998年收治髁状突肥大及其引起的面部非对称性畸形 42例 ,作者按其是否伴有下颌升枝、体部增长及其它颅面骨增大将其分为 Ⅰ~Ⅳ 型 ,分别采用髁突下升枝后缘"L"形截骨术 ,患侧升枝垂直截骨术搭配健侧升枝矢状劈开术、颏摆正术、颧上颌骨改形术等进行矫治。结果 :术后面形改善满意者78.6%,基本满意19.0%;牙合关系恢复良好者76.2%,基本恢复者19.0%。结论 :Ⅰ、Ⅱ型髁状突肥大及其引起的面部非对称性畸形采用髁突下升枝后缘"L"形截骨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Ⅲ、Ⅳ型需同时进行颌骨及其它颅面骨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16.
52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526例髁状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併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峁?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7.97%)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状突骨折60.59%发生在髁颈部;49.62%合并颏部骨折;儿童髁状突骨折69.85%采用保守治疗,高位(囊内)骨折69.52%摘除骨折断端;3.23%继发关节强直。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髁颈部,髁状突矢状骨折及髁颈部骨折伴骨折断端和关节盘移位严重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 2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后6周和1年复诊(6周失访率为1413%,1年失访率为3016%),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来测定两组患者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张口度,分析开口偏斜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手术治疗组的髁突平均移位角度显著大于非手术治疗组,但治疗后6周和1年,手术组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开口偏斜率显著小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咀嚼功能优于非手术组;6周时手术组的张口度明显大于非手术组,1年后两者相近。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后的髁突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髁突肥大患者术后正畸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髁突肥大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36,平均25.5岁,上下颌安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髁突肥大患者手术后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及健侧后牙开[牙合],建立前牙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双侧后牙I类关系或完全远中关系,后牙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紧密。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髁突肥大患者术后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颌后切口入路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颌后切口入路,剖开腮腺下极,显露下颌升支及髁突。低位骨折,切口内直接对位固定;中位骨折,先切口内复位,预弯制钛板使之与骨面贴合,标志出螺钉钻孔位置后,将髁突夹持向下牵拉,垂直骨面钻孔,固定钛板,再复位固定升支部;高位骨折,下颌升支垂直斜形截骨,游离升支后缘骨块,并游离出髁突,体外将髁突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将其回植于关节窝,后缘固定升支截骨线。结果35例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张口度达3.5~4.0cm,面部对称。结论颌后切口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显露充分,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