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荣  严钟德  刘东方 《天津医药》2001,29(3):135-136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瘤Graves病(GD)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及24例GD患者ATD治疗前后的HRV。结果:GD患者治疗前(组Ⅰ)所致自主神经病变(AN)的发生率约为83.3%,病情控制后(组Ⅱ)的发生率约为12.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组Ⅰ的总功率、超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能和平衡参数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与组Ⅱ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前的GD患者可能存在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ANSF)的全面减损,病情控制后明显恢复,这些改变推测与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自主神经的兴奋性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洁  范丽勇 《河北医药》2016,(3):394-396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Graves 病)患者131 I 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Graves 病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不同血清 TPOAb、TGAb 水平分为4个亚组,均接受131 I 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不同亚组之间随访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 TPOAb、TGAb 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关系。结果随访2年时间,共29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6.71%),病例4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47.92%,显著高于病例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31 I 服用剂量及治疗前血清 TPOAb、TGAb 水平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治疗前血清 TGAb和 TPOAb 水平是 Graves 病患者131 I 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控制131 I 服用剂量有助于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峰  康雪敏 《中国药业》2011,20(12):68-68
目的 研究参仙益气助阳汤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9例血清TGAb和TPOAb阳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按医院来源不同分成两组,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基础上应用参仙益气助阳汤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不用药物,对比治疗后惠者血清TGAb和TPOAb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服药5周后TGAb和TPOAb水平即有明显下降,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参仙益气助阳汤可有效降低Graves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和TPOAb水平.  相似文献   

4.
5.
窦家庆  荚静芳 《安徽医药》2015,19(12):2377-2378
目的:观察Graves病患者在131碘(131Ⅰ)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的动态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及与早发甲减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共55例行131 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随访其治疗后1、3、6及12个月血清T3、T4、sTSH水平及治疗后1、3、6个月的TRAB、TPOAb、TGAb水平。治疗后发生甲减的患者以1年为界限,分为早发甲减和无早发甲减组两组,作回顾分析。结果各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月TRAb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3个月时TGAb和TPOAb水平均升高并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6个月TPOAb在早发甲减低于无早发甲减组并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动态随访TPOAb 的变化可反映甲亢131 I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对疗效判断、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12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POAb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在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1例甲亢患者分成四组:甲亢初诊组、甲亢复发组、甲亢缓解组和治疗后转向甲减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POAb,放免法测定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评价TPOAb在甲亢诊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21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TPOAb阳性率分别为66.9%(81/121)和33.9%(41/121),明显高于TMAB检测的阳性率47.1%(57/121)和22.3%(27/121);无论是初诊组、复发组还是缓解组,治疗前后两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血清TPOAb可作为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抗体检测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Graves病(Grave disease,GD)患者血清相关非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Graves病对甲状腺系统外的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初发115例GD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对其血清相关非甲状腺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胰岛素抗体(AIAb)、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等进行检测,并测定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方案GD患者血清相关非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D初诊患者检出ANA阳性6例,ASMA阳性2例,分别占5.2%与1.7%,与对照组相比,RF稍有升高(P<0.05).经治疗后,好转组仍有1例ANA阳性及1例ASMA阳性患者;未愈组有3例患者ANA阳性及1例患者ASMA阳性患者,RF及AIAb水平比对照组高;治愈组AIAb水平比对照组稍高.治疗后,外科治疗组各相关自身抗体没出现变化;内科药物治疗组ANA阳性病例减少1例,RF水平下降,AIAb水平明显升高;131I治疗组ANA阳性病例减少为1例,RF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GD部分患者血清相关非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或升高,并且随治疗效果呈现不同变化.甲亢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联系,但在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难以区分,因此应对GD患者进行相关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防止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任丽萍  卢泽芬  何庆 △  于佳 《天津医药》2016,44(11):1305-1307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 Graves 病(GD)、 Graves 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GH)诊 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08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临床确诊为 GD、 并经手术治疗的 患者 58 例, 术后依据甲状腺病理结果分为 GD 组 39 例和 GH 组 19 例。比较 2 组血清 TPOAb 水平及甲状腺内淋巴 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GD 组术前血清 TPOAb 水平明显低于 GH 组[60.0(15.0, 317.0)IU/mL vs. 800.0(231.6, 1 000.0) IU/mL, P<0.01]; 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明显低于 GH 组(Z=4.334, P<0.01)。结论 GH 患者相比于单 纯 GD 患者血清 TPOAb 水平更高、 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9.
131I治疗Graves病,1942年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但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一直为临床医师及甲亢患者所关注。据很多文献报道,131I治疗Graves病后甲减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如:131I剂量、个体差异,患者甲状腺大小等。  相似文献   

10.
杨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61-162
目的对比观察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对Graves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接治的甲状腺亢进Graves病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甲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甲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31对Graves病患者的治疗,虽然有更容易出现甲减情况,但其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明显优于抗甲状腺药物,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优先考虑使用碘131治疗Graves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131碘( I)治疗和未长期服用ATD治疗Graves甲亢患者进行比较,探讨131 I治疗前ATD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Graves甲亢患者62例,根据其是否经ATD长期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疗效、各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43.75%,未经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56.67%,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5.152,P=0.000)。经随访后发现,治疗后甲状腺质量、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24 h最高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4,P <0.05);治疗期间内 ATD 系统治疗组和未经 ATD 系统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7例(21.88%)和3例(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131 I治疗前长期应用ATD治疗,可降低患者24 h最高摄碘率,降低临床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诊粒缺时的FT4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体温在(10.9-4-3.4)d恢复,血白细胞在(11.3±3.5)d恢复。结论临床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及时发现粒缺患者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GD)患者是否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性激素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T)、雌二醇(E2)水平,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结果甲减组与对照组TT为(1.70±0.60)ng/ml vs(2.40±0.20)ng/ml,E2为(0.08±0.01)pg/ml vs(0.13±0.03)pg/ml。甲减患者组血清TT、E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与对照组FSH为(18.12±1.30)mU/L vs(10.8±1.40)mU/L,LH为(32.89±21.64)mU/L vs(10.20±1.10)mU/L,甲减组FSH、L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亢组与对照组FSH为(15.20±1.10)mU/L vs(10.80±1.40)mU/L,TT为(4.20±0.30)ng/ml vs(2.60±0.30)ng/ml,甲亢组FSH、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组与对照组LH为(18.30±1.70)mU/Lvs(10.20±1.10)mU/L,E2为(0.29±0.02)pg/ml vs(0.13±0.03)pg/ml,甲亢组LH、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HBG的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14.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Graves病(GD)基础和安全的方法,其缺点是高复发率。其中,甲巯咪唑(MMI)的不良反应少于丙硫氧嘧啶(PTU),MMI的不良反应多具有剂量依赖性,而PTU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没有显著相关。妊娠期ATD治疗应该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最小化母体疾病和ATD对胎儿的损害。儿童GD对ATD治疗有较低的缓解率,对ATD的毒性较敏感,~(131)碘和ATD均可以作为10岁以上儿童GD一线治疗的选择。本文就近年来ATD治疗G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血清Th1/Th2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6例GD患者按照诊治阶段分为治疗前组34例、治疗缓解组22例和治疗平稳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1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测定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抗体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2的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GD患者血清CXCL10、CCL22水平及CXCL10/CCL22在治疗前组明显高于治疗后各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01)。治疗后患者血清CXCL10和CCL22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缓解组甚至低于对照组(均P<0.01)。GD患者治疗前血清CXCL10和CCL22均与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38和0.389,P<0.05)。结论: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2参与GD的免疫调控,并且与疾病进程有关,可为免疫学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甲亢灵胶囊联合丙硫氧嘧啶片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于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Graves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起始剂量100 mg/次,3次/d,至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改善后逐渐减量至50~10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甲亢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体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0%、94.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体积均明显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甲状腺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灵胶囊联合丙硫氧嘧啶片治疗Graves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小甲状腺体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处于妊娠期甲亢的患者其甲状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量138例妊娠期甲亢患者和216例非妊娠期甲亢患者在妊娠15、25、35周末的平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浓度,比较两组在同一时期的差异,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结果。结果在妊娠期间所有阶段的妊娠期甲亢患者,其血清T3和T4的水平比对照组的水平高(P<0.05);在妊娠25、35周末,妊娠组和对照组的FT3和FT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亢的诊断可依据患者血清中FT3、FT4及TRAb的改变,T3和T4的改变没有太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启航  樊继援 《天津医药》2012,40(8):769-771
目的:测定Graves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的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探讨Groves病患者发生IR的机制。方法:107例Graves病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分为Graves病初诊组54例、Graves病治疗组53例,2型糖尿病组53例,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mL,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RBP-4和IL-6的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高于其他3组,FINS和HOMA-IR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最高,对照组最低,RBP-4的水平在Graves病初诊组、Graves病治疗组和2型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IL-6的水平在Graves病初诊组高于Graves病治疗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RBP-4和IL-6可能在Graves病IR的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入栓塞治疗对Graves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对Graves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4例难治性Graves病,选择性行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插管,并注入聚乙烯醇或(和)明胶海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后3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Graves病患者治疗前CD3^ ,CD4^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 下降、CD4^ /CD8^ 比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介入栓塞治疗后CD3^ 升高、CD^ 下降,CD8^ 升高,CD4^ /CD8^ 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可引起Graves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纠正甲亢免疫调节紊乱,有利于甲亢的治愈。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ing the dosage of potent drug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s generally accepted. Whenever possible the dosage of a drug should be titrated directly in each patient against the intensity of its therapeutic or toxic actions. Unfortunately, for many drugs convenient clinical yardsticks of the intensity of their pharmacologic effects are lack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such compounds can help to guide adjustment of dosage during their therapeutic use. By measuring the serum level of drugs one bypasses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oseeffect relationships — the pharmacokinetic variation between subjec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 drug and the intensity of its pharmacodynamic action is influenced by many other factors, which must always be considered in interpretation of serum levels. Therapeutic decisions should never be based solely o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 compound, nor can such measurements ever substitute for careful medical observation and jud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