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松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38-3739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P)的病因特点。方法:对275例C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孕母因素:异常分娩史121例(44%),初产年龄大于35岁99例(36%),孕母患癫痫、智力障碍、甲亢等疾病52例(19%),习惯性流产史41例(15%),羊水早破(感染)36例(13%),羊水浑浊22例(8%),胎位不正19例(7%),胎盘脐带异常11例(4%)。(2)患儿因素:早产123例(45%),低出生体重118例(43%),颅内出血102例(37%),感染79例(29%),HIE 63例(23%),窒息49例(18%),核黄疸25例(9%),巨大儿22例(8%),抽搐16例(6%),多胎14例(5%)。结论:小儿CP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早产、感染、遗传正日益成为小儿CP发病的三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除运动障碍外,脑瘫还可合并感觉、知觉、行为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河北省1~6岁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河北省6县、市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对抽取的41个样本乡(镇)全部1~6岁的儿童进行现场诊断和病因调查。结果共调查1~6岁儿童95435名儿童。确诊脑瘫患者171名,患病率为1.77‰。山区县的脑瘫患病率高于平原县,男性儿童患病率高于女性。早产和低体重儿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胎龄儿。患病率是正常胎龄儿的30倍,出生时胎龄愈小、体重愈轻,脑瘫的患病率愈高。经统计分析,筛选出13个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双胎、多胎、肺炎、败血症为脑瘫的高度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避免早产,减少低体重发生,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期疾病,将会显著的减少脑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89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儿童性性瘫痪进行了脑电图检查,本病系由于先天或产程中发生的多种大脑病变所致和以生后即有的双侧肢体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患者表现为痉挛性截瘫或两侧偏瘫,不能行走或呈剪式步态。以探讨其脑电图上的诊断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1].脑性瘫痪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对脑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的很多,治疗上一般采取医院康复、家庭康复、家庭康复加医院康复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但2岁前可有变化)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探讨脑瘫病因、临床表现与CT的关系,以期早期诊断脑瘫,现将1995年7月-1998年7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的52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6月8例,-1岁26例,-3岁12例,>3岁6例。1.2病因:早产、低体重17例(33%),缺氧窒息12例(23%),异常分娩5例(9%),近亲婚配4例(8%),核黄疽2例(4%),原因未明12例(…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除运动障碍外,脑瘫还可合并感觉、知觉、行为及情感异常或智力落后等.由于脑瘫患儿存在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易引发惊厥发作,而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的紧急症状.脑瘫患儿,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四肢肌张力高,对外界反应差,当惊厥发作时,如不仔细观察,不易被发现,所以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孙艳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02-103
目的:探讨医院内治疗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0例脑性瘫痪患儿给予院内药物治疗、运动、物理疗法及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以1年时间为标准,观察疗效。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多数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经χ2检验,3个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内治疗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的诸多治疗方法中,仍以理学疗法为主。如 Vojta 法、Bobath 法、上田法及 peto 法等,各种疗法均有较好的疗效。为了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在原有的治疗方法上并用传统中医按摩法,其疗效更为满意,现就临床及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76例均为1988—1990年在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病儿,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为6—24月,以9—18月病儿最多。全部病例均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其中痉挛型29例、手足徐动型18例、弛张型4例、混合型25例。  相似文献   

10.
林文明 《江苏医药》1997,23(7):501-501
本文对我院1990~1996年52例诊断为脑性瘫痪儿的临床表现及其睡眠脑波进行分析,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男女之比3:1,年龄wtl岁12例,~3岁27例,~5岁8例,~7岁5例。发病原因:母孕期因疾病、先兆流产、好高症、过月产等共9例。早产地9例,出生时颅内出血3例,难产窒息ZI例,核黄疽3例,原因未明7例。分型及临床表现:本组分以下五型:(1)痉挛型动例,表现为患儿两上肢内收,肘、手腕及指关节内屈曲,足尖挛缩、双腿剪刀样步态,肌张力增高;(2)弛缓型17例,表现为出生至今不会站立行走,颈软不…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及婴儿期内发生的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继发于脑功能障碍,患儿常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失调,手足徐动和肢体痉挛状态,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蒸汽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训练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蒸汽浴疗法,两组治疗均为3个疗程,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分,观察两组肌张力缓解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肌张力评分为(1.15±0.71)分,较对照组的(1.49±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X^2=4.09,P〈0.05)。结论中药蒸汽浴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98例脑性瘫痪患儿,男:女为1.5:1,病因依次为窒息、早产、黄痘、新生儿惊厥。以痉挛型多见,占54.1%;合并智力低下70例,占71.5%;语言障碍76例,占78.5%;癫痫10例,占10.2%。尚有关节脱位、眼斜视等合并症。脑电图检查39例,异常率为100%,CT检查47例,异常率为76.6%。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8个月,1993—03—15入院,早产儿:宫内乏氧而剖腹产,新生儿期易惊,好打挺,至3个月时家长发现患儿两上肢硬直井向后伸,以后左侧为著,4个月时仍不能抬头,并持续哭闹,追观不良,又发现两下肢硬直,也以左侧为著,并到上海、北京、郑州等地就诊称为小儿脑瘫,用药脑活素,但未见好转,而来我院,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营养良好,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腹未见异常,俯卧位只能抬头45°,肘支撑差,不能手支撑,不会爬,仰卧位下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疗效。方法(1)中西医综合治疗组(A组,20例);(2)高压氧治疗组(B组,20例),高压氧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3)神经生理学疗法组(C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4)家庭康复组(D组,20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翅想。结谵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儿童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或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视力障碍及行为异常,国内报道CP的发病率为1.8%.4.0%。脑部损害部位多位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及小脑,CT检查可客观反映脑部大多数病理改变,为临床诊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CP患儿的脑部CT表现,重点探讨CP的CT形态学类型及其与临床分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Bobath法治疗脑瘫患儿189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从受孕至新生儿期各种原因所至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发病率高达1.8‰~4‰。脑性瘫痪常常合并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是目前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Bobath法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脑性瘫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一种被国际公认的有效方法。Bobath法当前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我院从1986年引进此法,治疗了大量脑性瘫痪患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十余年来应用此法治疗了脑性瘫痪患儿189例,本文分析疗效,总结心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6-10~2001年底于…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我们现收集我院238例脑瘫患儿的资料 ,对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为临床干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磷酰胺治疗病脑脑性瘫痪25例,选用了以往经一般治疗的病脑脑性瘫痪病人10例进行对照。不仅在智力、语言及瘫痪的恢复上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短期间歇使用环磷酰胺不但毒性小,而且对性腺功能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与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与脑性瘫痪的关系。方法1999年~2004年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者256例,准确的进行出生后1、5,10、15、20m in Apgar评分,行头颅CT、TORCH等检查。结果随着新生儿窒息时间的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5m in评分低的脑瘫发生率达50%,20m in仍未建立自主呼吸的脑瘫发生率达100%;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与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异常分娩、黄疸、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有关,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低体重儿、产时因素与脑性瘫痪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导致脑性瘫痪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比新生儿窒息更加容易导致脑性瘫痪,建议对那些新生儿窒息超过20m in仍未建立自主呼吸的,应终止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