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心肌梗死(AMI)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出现并且检验方便。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建议[1],日常 AMI 诊断中可应用二类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一类是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检测结果报告的时间短,早期标志物在症状出现6 h 内血中就有增高。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是肌红蛋白(Myo)(在发病后2 h 即出现异常增高),但其特异性不高。另一类是确定标志物,发病6~9 h 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心肌钙蛋白(cTn)在发病后出现较早(4~12 h)并持续4~10 d,是目前诊断 AMI 较好的确定标志物。CK-MB 也可作为早期标志物,CK-MB 是一种确认性敏感抗体。美国 Bekmanm 公司生产的液体包被珠子的试剂迅速被临床和检验需求接受,检测结果特异性和灵敏性很好,表明 CK-MB 对心脏疾病诊断的价值[2]。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区分AMI患者与疑似患者的能力,比较H-FABP与临床现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早期入院(胸痛症状发生12h以内)的有急性胸痛症状的29例AMI患者与56例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组成待研究人群,对每位患者血清H-FABP浓度及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yo)进行定量。绘制三种标志物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M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并对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早期入院的急性胸痛发作人群中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H-FABP0.966(95%CI0.930~1.000),AUCcTnI0.914(95%CI0.837~0.992),AUCMyo0.805(95%CI0.708~0.903)。AUCH-FABP与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显著性大于AUCMyo(P<0.05)。结论H-FABP具备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分AMI与疑似患者的能力;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H-FABP定量检测用于胸痛症状人群中AMI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诊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5例胸痛入院,疑似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但最后排除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K、CK-MB、cTnI及MYO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AMI发生后,MYO快速释放,症状出现后1 h,血中即见升高,2 h达(522.8±311.4)ng/mL,12 h达高峰,但消除速度快。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后,cTnI 2~6 h内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联合检测无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还是明确诊断之后的治疗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2000,15(1):11-12
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动脉粥样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现象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导致死亡.多年来,临床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诊断心肌损伤的各种生化标志物.决定一种生化标志物特点的因素有分子大小、细胞内分布(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心肌特异性等等[1].一般认为,AMI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血中就有升高的生化标志物为早期标志物.早期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进而有助于早期治疗.现在已知的可能成为冠心病的早期标志物大多出现于冠状动脉疾病(CAD)病理过程的早期(心肌坏死以前).除肌钙蛋白外,其他标志物现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兴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57-1058,1060
目的评价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I(cTnT/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AMI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比较。结果心肌标志物在AMI发病早期升高的幅度较心肌酶谱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I、Myo、CK-MB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肌损伤的其他早期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表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动脉粥样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现象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 AMI)导致死亡。多年来 ,临床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诊断心肌损伤的各种生化标志物。决定一种生化标志物特点的因素有分子大小、细胞内分布 (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循环 )、释放率、清除率、心肌特异性等等[1] 。一般认为 ,AMI症状出现后 6小时内血中就有升高的生化标志物为早期标志物。早期标志物的应用有助…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诊断依赖于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本文通过实验证实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取代CK-MB作为心肌损伤新的"金标准",较好地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促进患者的康复。我们收集临床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检测了非AMI患者和AMI患者入院后2 h、24h、48 h的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的浓度,观察其在AMI后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内科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疑似ACS患者143例的临床及血清H-FABP浓度变化资料。结果:在AMI发病3 h内,H-FABP的诊断敏感性(67.8%)优于c Tn I(0.0%)和CK-MB(0.0%),AMI发病4-6 h内,H-FABP敏感性(93.7%)仍高于c Tn I(60.9%)和CK-MB(51.2%)。AMI发病6 h内,H-FABP是最为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尤以发病3 h内,优于经典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I和CK-MB的诊断价值。结论:在早期诊断AMI的心脏标志物中,血清H-FAB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 Tn I和CK-MB,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AMI发病3h内,H-FABP的诊断价值优于c Tn I和CK-MB。HFAB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 ,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一般认为 ,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主要有 :高度心脏专一性 ;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 ;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 ;容易检测 ;可很快得到检测结果 (在 1小时内 ) ;其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迄今为止 ,尚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标志物。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 ,约有 2 5%的 AMI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约 50 %左右的 AMI病人缺乏心电图 ( ECG)的特异改变。在这种情况下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传统心肌酶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有AMI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I但确诊为非AMI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初诊患者均检测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和传统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3h,3~6h,以3h间隔抽取静脉血离心血清。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Y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逐渐升高,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的CK-MB、LD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I、MYO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相对高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ABP在3~6h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最高。结论传统心肌酶用于排除AMI疑似患者,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可采用连续监测法代替判断AMI。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传统心肌酶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起病急、致死率高,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AMI发病后在血液中出现时间较早,成为诊断AMI生物标志物的"金标准"。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是一种特殊的心肌肌小节蛋白,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MyBP-C水平在AMI的早期即可升高,具有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随着心肌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发展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 (c Tn)等的应用逐渐被引起重视。CK- MB长期以来一直是诊断 AMI的生化标志物 ,CK- MB一般在 AMI发病 4~ 8h升高 ,10~ 2 0 h达到高峰 ,2~ 3d恢复正常 ,但是现在心肌肌钙蛋白 (c Tn T)和 (c Tn I)向 CK- MB提出挑战 ,c Tn T或 c Tn I完全可以代替 CK- MB将成为诊断心肌梗塞和心肌细胞损伤新的标志物。c Tn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确定标志物 ,今后有可能逐步取代 CK- MB,成为 AMI的诊断金…  相似文献   

14.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一般认为,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主要有:高度心脏专一性;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检测结果(在1小时内);其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迄今为止,尚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 AMI 病死率的关键。只有在AMI 发病6 h 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病变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出现可逆性转变[1]。但是约25%的 AMI 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AMI 患者的心电图不出现特征性 ST 段改变[2]。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阳性率,探讨 cTnI、Myo 和 CK-MB 与 CHD 之间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性损伤,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AMI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各种心肌酶谱检测为诊断AMI提供了重要指标,特别是CK-MB誉为是"金标准",但CK-MB并非心脏特有的酶,约有2%~3%存在于骨骼肌中,并且CK-MB测定方法为免疫抑制法时,对其特异性均有影响.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仅有的特异性抗原,其分子量小,当心肌缺血损伤时较早释放入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中华医学会将心肌肌钙蛋白增高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最重要条件和较好的确定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值的变化。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cTnI和CK—MB的检测。结果 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94.0%,明显高于CK-MB24.0%,AM15d后cTnI阳性84.0%,而CK-MB仅为6.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具有较宽的诊断窗,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调节心脏肌肉收缩的肌钙蛋白复合体组成之一,健康人血液中含量很低[1],在心肌损伤时释放入血.cTnT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并具有灵敏度高,在血中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1987年首次报道了以外周血中心肌肌钙蛋白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2].1994~1995年美国国家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作为心肌梗死新的诊断方法.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在心肌缺血/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中指出心脏生物标志物优选cTn(T或I).要求入院后的3次检测(首次、6~9 h后、必要12~24 h)中,至少有1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3].  相似文献   

19.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主要包括酶学标志物和蛋白标志物。酶学最常用心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心肌酶谱,即:CK、CK—MB、LD、AST;心肌损伤最常用的蛋白标志物为CTnT和CTnI。大量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约50%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尤其是AMI早期或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可及时指导、监测溶栓和对预后进行判断,降低AMI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邓荣春  陈会  张明  李彬  孙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289-1290,1292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10例临床疑似AMI胸痛患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A)检测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红蛋白(MYO)进行比较;对11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 h后进行动态分析;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绘制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6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H-FABP、hsCRP、cTnI、CK-MB、CK和MYO,最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78.7%、81.3%、73.8%、72.5%和61.3%,特异度分别为93.3%、95.0%、93.3%、100.0%、100.0%、98.3%。H-FABP的AUC与hsCR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CK、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早期AMI的阳性率达85.0%。结论 H-FABP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相对较早的检测窗口期和相对较好的特异度,在时效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多项心肌损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MI实验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