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三阴三阳各篇并没有明确提出“六经“或“经络”的概念,每篇之首只标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宋朱肱首以足六经论三阴三阳,后世便习惯地称伤寒三阴三阳病为“六经病”、“六经病机”、“六经辨证”。至于经府并提,则首见于《伤寒例》;而以膀胱为太阳之府,则始于宋成无己。这种经府  相似文献   

2.
根据几种重要的《伤寒论》传本的异同对比,提出张仲景对伤寒病虽以太阳病,阳阴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阴病等三阴三阳以以区分,但对辨治寒病的条文却“可与不可”的体例进行编次即以治洁为纲统邻全部条文。  相似文献   

3.
白虎汤最早载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以治疗“太阳中热”,“阳明经证”,“三阳合病”,“瘟狂”等。该方在《伤寒论》中三次出现。一在太阳篇治脉浮滑,一在阳明篇治三阳合病,自汁出者;一在厥阴篇治脉滑而厥。虽然是在不同的篇章中出现,但运用此方的根本一条是要抓住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表里俱热。  相似文献   

4.
医圣张仲景善用调和营卫法治疗内科杂病,其立法及选药对今天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伤寒论》条文,就其调和营卫法的临床指导意义,作如下分析和探讨。1调和营卫治肺卫表证调和营卫治肺卫表证是张仲景指导临床较为常用的一大方法,其常用药物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等等。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均使用调和营卫法以解肺卫表邪。条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载方 112首 ,用药 87种 ,其中与生姜为伍的方剂就有 37首 ,遍及三阴三阳六经 ,通贯表里、寒热、虚实诸证。本文就《伤寒论》对生姜的应用浅析如下。1 解表散寒 ,生姜功著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篇幅来看 ,太阳病证治篇幅居于首位。太阳主一身之表 ,统摄营卫 ,固护肌表 ,寒邪入侵人体 ,太阳首当其冲 ,太阳感邪后临床以“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脉浮”为主要脉证 ,在《伤寒论》中 ,凡称太阳病者一般都具备此证。因此 ,辛温解表法是本病总的治则。在太阳病篇 5 2方中 ,仲景选用生姜为伍的方剂就有 2 4首之多 ,如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  相似文献   

6.
太阳病,根据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记载,太阳病的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的主要脉证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浮等。太,是开始的意思,根据太阳病证亦就意味着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太阳主人体之表而统营卫,具有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故有“太阳为六经之樊篱”之说。太阳经脉行于背,背者胸中之府,胸中为肺之外郭,肺主皮毛,一旦外邪侵袭入人体,太阳则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太阳病兼证传变规律的临床调查研究王付尚炽昌梁华龙杜作栋1张笑菲万冬梅2王世峰3王帮雷4(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50003)主题词太阳病/中医病机太阳病/调查太阳病辨证是《伤寒论》辨证的重点之一,约占六经辨证的近二分之一。而太阳病兼证辨证则是太阳病辨证...  相似文献   

8.
医圣张仲景善用调和营卫法治疗内科杂病,其立法及选药对今天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伤寒论》条文,就其调和营卫法的临床指导意义,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1 调和营卫治肺卫表证 调和营卫法治肺卫表证是仲景指导临床较为普遍的一大方法,其常用药物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等。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均使用调和营卫法以解肺卫表邪。条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葛根二越婢一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中葛根、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均为调和营卫之品。再如大青龙汤方证亦包含有调和营卫的法则。“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方药有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其中桂枝、炙甘草加姜枣予调和营卫之意。又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上均论述了桂枝汤的方证,提示出调和营卫在肺卫表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太阳病篇论及衄血的条文有数则,除火逆致衄外,通常把46、47、55、56条的衄血称为太阳病衄血。关于致衄机理及与汗解的关系,历代多有争议;太阳表虚致衄说之误,也未引起注意。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仲景原旨和指导临床都有意义。 一、太阳病衄血的病机及与汗解的关系 笔者认为,太阳病衄血唯见于伤寒表实证,这是由其基本病理特点所决定的。 太阳主肤表而统营卫。生理情况下,“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行脉外,在营气的滋养下,行使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营行脉中,在卫气的固护下,“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 《伤寒论》的诊断学方法 一、辨“病”诊断的方法 1、根据各病的起病特点早期确诊 (1)、“提纲证”——各病起病临床特点的高度概括 “提纲证”之说,是后世注释的评语,指“三阴三阳”各篇以“某某之为病”冠首的条文。关于其意义,虽然现行教科书根据古人的注解,释为“各经至当脉症的概括,起着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认为“凡条文以某某病冠首,则包括该病提纲证所述症候在内”。但是,这一解释至今尚未被学术界所公认。原因是这种解释违背疾病总是不断发展、脉症也必然随  相似文献   

11.
针刺拔罐治疗太阳病344例疗效对比观察刘林,张秀莲,李凤仙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063000)“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辨外感病──太阳病提纲。“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是指太阳经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病腰痛,骨节疼痛”是指太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仲景六经理论出发,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六经证候特点,把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六经分型标准进行六经分类,同时对其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04例患者中,三阳型(太阳型22例、少阳型58例,阳明型15例)为95例,占全部病例的91.35%,三阳型中以少阳型为主要,占全部病例的55.77%。而三阴病8例(太阴型1例,少阴型6例,厥阴型1例),占7.7%。太阳阳明合病1例。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六经分型以三阳病为主,以少阳病为最多见,三阴病较少;本病有着明显的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适合六经理论辨证治疗,扩大了六经理论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3.
口渴是一个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的常见自觉症状。《伤寒论》一书中,明确载有“口渴”)或“欲饮水”等)的条文计有33条,占全书近十分之一的条文。治疗方法有方剂12首,还有针刺、少少饮水等。另外,有一些证候,原文虽未记载“口渴”二字,但从病机及以方(药)测证,亦应有口渴。六经病虽然都有关于口渴的记载,但主要以阳明及太阳较多。从病机上分析,《伤寒论》之口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注释] [1]太阳之为病:太阳:“太阳病”之省略。之: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太阳为病”这一完整句子变成一语意未尽的主谓性词组,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间修饰经常用的一种句法。”(王力语)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相似文献   

15.
第二题传经和不传经一、传经的意义简单地说,传经就是六经病的传变。例如太陌病不解,可以传变为阳明病,如果某经病始终是某经病,不传变为其他经的病,就是不传经。传经和不传经的辨认,主要依靠脉证,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这样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又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六经病各有其典型的脉证,如果本来是太阳病的脉证,到了二三天,出现了阳明病少阳病的脉证,就是传经;如果仍旧呈现太阳病的脉证,就是不传经,因此也可以说传经不传经就是临床症候类型转变不转变的意思。从症候定位的观念来说,太阳病是太阳经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据证而辨""审证求因"的病因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虽在绝大多数条文中提到“伤寒”、“中风”和“温病”等疾病名称,但却不讲“伤寒”之为病、“中风之为病”以及“温病之为病”,也不讲“寒邪之为病”、“风邪之为病”以及“温邪之为病”而提的是“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之为病”和“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三阳和三阴乃是指人体整体阴精阳气矛盾运动的六种生理状态,当它们“为病”时则转化为六种病理状态。这六种病理状态既不是外因也不是内因,而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伤寒论采取了“据证而辨”和“审证求因”的方法来诊治疾病,这是对《内经》辩证病因学思想的继承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发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一、阳明病的概念 以“阳明”名病,有以下的含义: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三阳中阴气以太阳为极盛,阳明次之,少阳最少。即阳明阳气之多少,介于少阳和太阳之间,为少阳 向太阳转化消长的过渡阶段,故称阳明为“两阳合明”,也叫作“二阳”。根据阴阳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但《伤寒论》篇中,每病之首并无“经”字,亦不依经脉统摄全篇,而以“三阴三阳”冠之。从字面而言,“六经”很给人一个只是经脉之病的印象,不能全面反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只是沿用已久,人皆称之。究其实质,还是称为“三阴三阳”辨证较能贴切仲景本意。 三阴三阳辨证应包括如下三个内容:1 三阴三阳的概念 三阴三阳不单指某一经脉,它包括:  相似文献   

19.
条文: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仲景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日伤寒。又曰: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本条开首标明伤寒两字,则此证初起,必有恶寒体痛呕逆,不问可知。风则伤卫,寒则伤营,卫外而营里,则“里有寒”三字,是明指伤寒时营有寒也。今己化热,  相似文献   

20.
大小青龙汤是伤寒太阳篇之方 ,在金匮有关条文中也曾涉及 ,都论述了咳嗽发热 ,及其必具症状与或然症。条文所论咳嗽发热的辨证论治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条文为纲领 ,症状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通 ,施于小儿 ,效果显著 ,就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伤寒 38条 :“太阳中风 ,脉浮紧 ,发热恶寒 ,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 ,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 ,筋惕肉 ,此为逆也。”39条 :“伤寒 ,脉浮缓 ,身不疼 ,但重 ,乍有轻时 ,无少阴证者 ,大青龙汤发之。”以上两条为大青龙汤的主要脉症 ,但应用时应审证求因 ,因症施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