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对治疗后骨导听力下降仍未恢复的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健耳和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情况,并分别就其发病年龄、病程、积液性质和积液量与骨导听阈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均大于健耳(均P<0.01);年龄愈大、病程愈长,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率愈高;积液为黏液者发生率高于浆液者;但与积液量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年龄大、病程长、积液为黏液者更易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应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骨导听力下降的比例比人们认识的要高。方法:收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3例(36耳),传导性聋16例(16耳);感音神经性聋11例(12耳),混合性聋6例(8耳),鼓室图为B或C,声反射消失。结果 经过4—12周治疗后,传导性聋患者听力改善或恢复12耳,无效4耳;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改善7耳,无效5耳,混合性聋听力改善2耳,无效6耳;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病程的长短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鼓室图能否转为A型是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频测听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31例(32耳)SOM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行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骨导频率范围为250Hz-8kHz,气导频率范围250Hz-20kHz,并与16例(32耳)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有31.3%SOM患者平均骨导阈值〉25dB,平均骨导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导阈值在2、4kHz处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平均骨导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扩展高频段,治疗前、后所有频率气导阈值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且有随着频率增高,治疗后气导改善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SOM患者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由低频到扩展高频逐渐加重,治疗后低频区听力恢复较快,扩展高频区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8耳)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被误诊或漏诊,各频率的平均气导阈值在60.2-66.5dBHL,平均骨导阈值在40.5-58.6dBHL,听力图示感音神经性聋9耳,混合性聋19耳,鼓室压图为B型,治疗后听力明显改善,结论,鼓室积液影响圆窗及卵圆窗间的相位差,导致听力突下降,它们的听力图无特征,并对产生误诊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不同听力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声导抗测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表现为典型的中耳传音功能方面的障碍。声导抗测试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客观特性可以证实或补充其他测听方法的不足。尤其在中耳传音功能方面的检查,更有独到之处。现将1996~19...  相似文献   

6.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骨导听力下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2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35例(37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儿均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或(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34例患儿骨导听阈恢复正常,1例患儿随访6个月改善不明显。结论:35例(23.3%)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或永久性听阈移位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骨导听力下降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证实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为临床干预分泌性中耳为,尤其是顽固的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依据。方法 115例(16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愈后或未愈患者病程中复查的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记录0.5、1、2、4kHz频率骨导听阈,计算骨导听力损失dB数。分为单侧组66例,双侧组49例,将66例单耳患者的健耳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164耳中,出现骨导听阈提高的共94耳(57.3%)。双侧组与单侧组骨导听力损失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耳在同一频率的骨导听力损失程度相似,且平均的骨导听力损失程度也相似;同频率之间的骨导听力损失不同,4kHz的骨导听力损失为最大。结论 半数以上分泌性中耳为可以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不同频率间的骨导听力损失不同,以高频损失为主,并有向语言频率区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治疗方法的听力及鼓室图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6年起我科对 45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鼓室内注药 ,配合鼓膜按摩及滴鼻、口服药物治疗 ,其听力提高及鼓室图由“B”“C”型图转 A型图明显优于 38例未行鼓室内注药组(对照组 ) ,现将两组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治疗组 45例 ( 56耳 ) ,男 2 6例 ,女 1 9例 ;年龄1 0~ 60岁 ,病程 1周~ 1 2个月。 2 1例伴耳鸣 ,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 1 5~ 35d 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 46耳 ,“C”型鼓室图 1 0耳 ;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 42耳 ,白色粘液 5耳 ,黄色粘稠液 9耳。液…  相似文献   

10.
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听力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成人SOM患者62例(101耳),其中,≤44岁组30例(46耳),45~58岁组32例(55耳),儿童(年龄6~17岁)SOM患者36例(59耳),采用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两组患者的听力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成人组中≤44岁组、45~58岁组及儿童SOM患者纯音气导(0.5~4kHz)平均听阈分别为32.54±10.33、37.34±13.21、26.36±8.36dB HL,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导听阈分别为21.63±11.45、36.21±11.25、3.75±1.32dBHL,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44岁组与45~58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骨导差值分别为10.91±4.67、4.87±0.14、22.61±11.36dB,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44岁组与45~58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成人C型31耳,B型70耳,其中混合性听力损失75耳,传导性听力损失26耳。儿童患者中,鼓室导抗图C型23耳,B型36耳,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结论成人SOM患者多为混合性听力损失,儿童以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成人SOM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较儿童重,且骨导听阈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Madsen TBN-85型纯音测听仪,在隔音室内对148例(15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听力进行了测定。男85例,女63例,年龄5-66岁,其中50岁以上仅有4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53耳,占35%,其中有8耳全聋;传导性聋97耳。前者平均病程为14.2年,后者为13.1年,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率与病程关系不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聋对侧有中耳感染性病变者占28%,传导性聋对侧耳有病变者占19%,说明双侧中耳炎较单侧中耳炎易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对比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与传导性聋鼓膜穿孔类型,发现边缘性穿孔的病例,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其余的穿孔类型则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方法对72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组治疗后听阈≤20dB12耳,手术组治疗后听阈≤20dB36耳,两组治疗后听阈改变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听力下降的改善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外科手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干预方式,为儿童听力筛查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干预措施选择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总结2004-2008年我院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接受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45例(82耳)的年龄特点、听力下降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听力状况比较。结果术前平均纯音听阈FrrA(pure-tone threshold average,500Hz,1000Hz,2000Hz,4000Hz听阈均值)从8dBHL-61dBHL,平均(34.8&#177;12.09)dBHL。术后PTA从0dB HL-38dB HL,平均(15.9&#177;7.88)dB HL,3耳术后听闯提高,4耳无改善,75耳听阈降低,占91.5%,平均听阈降低18.9dBHL。手术方式:鼓膜置管术9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29例,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鼓膜置管术7例。结论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是我们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术式;扁桃体切除术不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规选择;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症状特点, 为及时诊治此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A组)17例(34耳)的病历资料, 分析其误诊原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与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双耳单纯分泌性中耳炎患儿(B组)17例(34耳)进行鼓室粘连发生率的比较。手术前后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随诊听力变化。结果 A组均以家属发现听力下降为首诊症状, 在当地首诊曾诊断为突发性聋7例, 耳闷塞感、耳鸣、耳痛等症状叙述不清, 均无法采集到确切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时间;行双耳鼓膜置管时发现中耳粘连5例(7耳), 手术前后ABR检查Ⅴ波阈值改善0~30 dB nHL, 平均17.3 dB nHL, 手术前后Ⅴ波阈值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儿无1例误诊, 首诊诉耳痛或耳鸣、耳闷塞感等耳部不适症状15例, 发病时间明确, 首诊诉听力下降2例, 鼓膜置管时中耳粘连1例(1耳)。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病史采集困难, 易误诊, 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 应及时干预;鼓膜置管对听力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乳突轮廓化并行鼓膜置管和单纯鼓膜置管术后,患者听力的改变及其有无差异,并对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86耳),其中20例(33耳)行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32例(53耳)仅行鼓膜置管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鼓膜置管术后3~6个月拔管。分析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涵盖性别、年龄、鼓室黏膜、乳突轮廓化、中耳积液性质、脱管史、耳溢液史、留管时间等。结果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0耳(90.9%);单纯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8耳(71.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535,P=0.033)。对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可能因素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提示患耳脱管史(OR=13.425,P<0.05)、中耳CT结果(OR=0.057, P<0.05)是影响术后听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耳脱管史和中耳CT结果是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耳CT提示病变范围较广时,应在鼓膜置管基础上清除中耳鼓室、鼓窦和乳突病变,扩大中耳鼓室、乳突气房容积,改善中耳腔持续负压状态,并建立乳突、鼓室至鼓膜置管通畅引流,对提高听力防止并发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导听阈提高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导听阈提高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6例(148耳)临床资料,并以是否伴有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或乳突病变分为3组。结果所有患耳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同时A组患者42例(70耳)并行腺样体切除术;B组患者22例(32耳)术后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鼻用激素治疗;C组患者32例(46耳)予乳突手术治疗。鼓膜置管术后所有患耳于术后6个月拔管,78例(125耳)患者骨导听阈恢复正常;16例(21耳)患者骨导言语频率平均提高约11~25dBHL;2例(2耳)患者骨导听力无明显改善。术后91耳声导抗图为A型;21耳为B型;36耳为C型。结论提示伴有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或乳突病变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与患者骨导听阈提高相关联,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解除相关致病因素、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导听力水平,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近十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进展的有关资料,包括抗生素的应用、中耳积液的推出方法及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易造成听力损失,是儿童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本文对36例伴有腺样体及/或扁桃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手术组及非手术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3个月听力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所致骨导听力下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ME)所致的骨导听力下降.方法:2009-03-2010-02间收集的成人OME 50例,比较51耳中耳穿刺抽液前、后骨导听阈变化;单耳发病对耳健康者,将患耳穿刺前骨导听阈和健耳进行比较24例,穿刺后骨导与健耳比较22例,痊愈后骨导与健耳比较9例,痊愈后高频、超高频与健耳比较4例.结果:中耳穿刺抽出中耳积液后骨导听力在各频(0.5、1.0、2.0、4.0 kHz)均明显提高,4.0 kHz最显著;单耳发病对耳健康者2耳比较,穿刺前患耳骨导听力(0.5~4.0 kHz)下降,穿刺和痊愈后多数可以恢复至健耳水平;4例中有3例患耳痊愈后的高频、超高频(8、10、12、16 kHz)与健耳相比听力下降.结论:OME的中耳积液和内耳损伤均可引起骨导听力下降,但0.5~4.0 kHz频区的骨导听力下降多由中耳积液所致,内耳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高频、超高频区的听力下降,随病程延长可向较低频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otis media,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特别是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本文对SOM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