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肝移植术中,往往需要输注大量的新鲜全血,而血液中的白细胞成分常常可引起患者相关的免疫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HFTR)、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TA-GVHD)。笔者利用白细胞滤器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成分去除后,发现能大大降低因输血而造成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的发生,从而提高肝移植术的成功率。白细胞滤器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本院于2000年将其用于肝移植术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材料白细胞滤器采用南京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产品,0.9%NaCl…  相似文献   

2.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国外有人称含有白细胞的血液为“垃圾血”,因为输人含有白细胞的血液会产生白细胞抗体(HLA),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避免以上现象,并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2006年8月,我们对32例白血病患者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SAGM 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200单位过滤后的SAGM 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150例受血者,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 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99.3%;红细胞回收率为92.7%,血小板损失率为87.2%;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 RBCs的150例受血者中,输血≤2次的受血者中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的30例受血者中仅有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4.
黎继兰 《当代医学》2013,(35):44-44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组,每组30例。未去白细胞输血组采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去白细胞输血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白细胞输血的效果。结果与未去白细胞输血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23.3%相比,去自细胞输血组患者的3.3%的较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转移复发率为16.7%,对照组则为3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能够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州地区医院采用红细胞悬液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广州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2008年期间用输全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去除白细胞与非去除白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红细胞悬液的用量×100%)。结果:三家医院输全血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0.08%至0.48%之间,去除白细胞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与非去除白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广州地区医院采用红细胞悬液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个医院有差异,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大量输血或反复输血的病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对全血或SAGM(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去除,比较白细胞去除前后血液的质量及临床应用现状,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将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在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去除率〉99%(99.26%~99.41%),红细胞回收率〉90%(90.97%~92.32%),血红蛋白回收率〉99%(99.62%~99.84%)血小板去除率〉38%(38.11%~39.89%)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35%,较未去白细胞组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4.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由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真正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输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等。目前能有效地预防此类反应的发生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血液质量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份全血进行白细胞过滤前后的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白细胞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92.7%。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显著性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能滤除相关病毒,可提高输血的疗效和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白细胞过滤前全血不同的保存时间对过滤去白后溶血及去除WBC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液未过滤及过滤前保存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并对过滤组随机分成过滤前保存4h、12h、24h三组(每组40袋)血液进行过滤前、过滤后血细胞计数。蛄果:过滤组24h与过滤组12h、4h及未过滤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4h、12h、24h三组血液过滤后白细胞均有显著改变,P〈0.01,白细胞去除率分别是95.63%、99.97%、和99.96%。结论:采血后(4±2)℃冷藏冰箱保存12h滤除白细胞能有效防止溶血的发生,提高白细胞去除率,减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引起许多输血不良反应 ,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免疫抑制、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 -GVHD)及亲白细胞性病毒传播等[1] 。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可过滤去除 99 9999%的白细胞[2 ] ,有效预防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现就白细胞滤器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简述。1 去白细胞输血滤器的发展史据研究 ,5 0 0ml全血中含有白细胞 2× 10 9个 ,在成分血的制备过程中 ,约 90 %的白细胞进入浓缩红细胞 ,8%进入浓缩血小板 ,2 %存在于血浆中。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粒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产库型白细胞滤器在储存添加剂红细胞过滤效果。方法 使用国产血库型白细胞滤器 (BC·L 2 0 0 -1型 )过滤 15袋 10天以内的储存添加剂红细胞 (去白RBC) ,检测过滤前后WBC、RBC、PLT的浓度 ,并求出WBC、PLT的去除率 ,WBC残留量及RBC回收率 ;比较过滤前后RBC渗透脆性。并将去白RBC和非去白RBC分别用于两组患者 ,每组患者 2 0 3人 ,观察去白组与非去白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NHFTR)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白细胞去除率、血小扳去除率及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 99.3 9%、97.42 %及 93 .5 1%。开始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P1 >0 .5 ,完全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 0 .2 0 >P2 >0 .10。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显著差异 (P1 >0 .0 5 ;P2 >0 .0 5 )。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48% ;非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2 .3 2 % (P <0 .0 0 5 )。结论 该型白细胞滤器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少白RBC输血的要求。使用该种去白RBC可以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改性玻纤膜白细胞过滤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去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率。方法:使用丙烯酸类的聚合物,固化在白细胞过滤器的膜表面,使膜的电位性正好吸附体积大的白细胞,而不吸附体积小的血小板。结果:70例次试验,过滤一个机采治疗量或10个单位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能够滤除99.9%白细胞,血小板回收率大于90%。27例血液科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血小板输注无效率15%(4/27例),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50%(10/20例)。结论:改性后的白细胞过滤器能用于浓缩血小板制剂的滤除,防止反复输注产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长状况,观察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间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未过滤及过滤添加剂红细胞后的输血状况。结果 过滤后的添加剂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96.83%,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过滤的添加荆红细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较应用前24.8%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性质功能影响极少且能有效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usion of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o prevent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s).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gastric ulcer or cancer were subjected to receive RBC concentrates after leucocyte filtration. Another 50 patients with simi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The incidence of FNHTRs in all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FNHTR in 100 transfusions with leucocyte 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hile FNHTRs occurred in 8 of 50 patients with non-filtrated RBC concentrat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16%. Conclusion: FNHTRs to RBC transfusion can be prevented with leucocyte filtration.  相似文献   

15.
周玉洁 《中外医疗》2013,(30):40-41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院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13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64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去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中多种成分的影响。方法对滤除白细胞前后的悬浮红细胞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回收率、血脂、血钾、血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比较。结果血小板去除率99.81%,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89.4%,其他指标在滤除白细胞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工艺,白细胞、血小板去除率高,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对 2 0 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并对患者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比过滤前显著减低 ,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 ( 6 .16± 1.4 4 )× 10 9/L与 ( 0 .12± 0 .10 )×10 9/L(P <0 .0 1) ,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 ( 16 1.5 8± 2 3.31)g/L与 ( 15 7.84± 2 2 .35 )g/L(P >0 .0 5 )。 80例接受少白细胞血的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 ,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去白细胞滤器在血液科干细胞移植病房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去白细胞滤器在血液科干细胞移植病房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分别观察了 1 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输血时去除白细胞的效果、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回收率、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TA GVHD)和其他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以将残留白细胞控制在 1 0 5以内 ,能够有效避免TA GVHD的发生。其他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也由未使用去白细胞滤器时的 3 7.8% (2 0 / 5 3 )降至 1 5 .0 % (6/ 40 ) ,P <0 .0 0 5。提示 :去白细胞滤器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干细胞移植病房  相似文献   

19.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患者术后感染与输血及血液成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81例胃肠道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多种因素。结果 :2 81例中有 117例进行了围手术期输血 ,其中 34例输白细胞滤过血 ,感染率为 5 9% ;83例输全血或压积红细胞 ,感染率为 36 1%。 16 4例未输血 ,术后感染率为 4 3 %。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术后感染发生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增大。结论 :胃肠道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故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 ,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 ,对确需输血的患者 ,应输白细胞滤过血 ,提高输血质量 ,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