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认识,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76例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病例,治愈率79%,好转率15.8%,死亡率5.2%.结论:正确掌握病史、喂养史和早期临床表现,适当应用CT或腰穿检查协助诊断,对小婴儿短时间内出现抽搐、尖叫、呕吐、面色苍白、前囱胀、肌张力增高等应警惕本病可能,早期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室不孕门诊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扫查,发现有子宫畸形者,进一步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等检查。结果:共发现子宫畸形20例,其中双子宫10例,双角子宫4例,鞍形子宫3例,纵隔子宫2例,单角子宫1例,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较易探查到子宫畸形,子宫畸形的发现对于不孕症的治疗,预防与子宫畸形有关的流产、早产等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非高血压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行头颅CT、MR检查,排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脑动脉瘤47例、脑假性动脉瘤2例、脑血管畸形9例、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2例、造影结果阴性19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在自发性非高血压颅内出血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可查找病因,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宋玉萍 《吉林医学》2014,(2):303-30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内出血患者23例,其中外伤5例,脑出血6例,出血性脑梗死9例,血管畸形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检查。结果:在脑出血及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均呈斑片状低信号,其中有7例可见多处微出血,而常规扫描显示正常。外伤及血管畸形病例中,常规T2WI及FLAIR发现病灶34处,而SWI发现病灶46处。结论:SWI序列比常规MRI序列对显示脑出血更敏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烟雾病(moyamoya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常被认为是一种有基因异常背景及变态反应炎症所致的获得性脑血管病,以脑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出现异常毛细血管网为特症。临床上常以头疼、脑缺血发作及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本组16例患者均经急诊CT检查提示颅内出血后,怀疑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出血而相继行MRA或DSA检查确诊,经相应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报道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对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行CT或MR检查以定位或定性诊断,然后进行微创治疗,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CT、MR是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病因诊断须行脑血管造影,结论:颅内自发性出血或血肿,尽可能采取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做到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病因,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军  颜柯 《农垦医学》1998,20(2):98-99
我科自1993年5月至1997年5月共收集42例颅内出血患儿并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为3天~14岁,1岁以下23例,其中16例为外伤性颅内出血,10例产后颅内出血,4例缺乏维生素K,1例原因不明。1岁以上3例颅内肿瘤、1例脑脓肿并发颅内出血,5例有出血性血液病。2例脑血管畸形。2.临床表现及体征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肢体障碍、颅神经损伤、意识障碍。①头痛19例,其中剧烈头痛6例,轻度头痛13例,呕吐3O例。②颈强直24例。③意识障碍,昏迷8例。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维生素K缺乏症的先天性胆道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例伴维生素K缺乏症的胆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6例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合并颅内出血7例,肺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5例,皮肤出血6例。4例因并发严重颅内出血、肺出血伴呼吸衰竭放弃治疗,余4例经治疗缓解后手术治疗。结论先天性胆道畸形可致维生素K缺乏,常致多脏器出血,使手术效果明显下降,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用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4例早产出生半小时内极低体重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维持正常体温、呼吸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能量供应、预防感染、维生素K1的补充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常规加用立止血0.15ku/d,静脉注射连用2d。两组均于5~6d后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9.14%,对照组为38.1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立止血对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放射科及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36例因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时术中或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5例出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3.89%;血管内栓塞术后立即出血3例(8.33%),回病房后出血2例(5.56%);其中2例(5.56%)行颅内血肿清除减压术,I例(2.28%)行单纯开颅减压术,2例(5.56%)行单纯保守治疗。术后随访1~1.5年,2例(5.56%)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均为开颅患者,其中1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术后畸形血管团及邻近脑实质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是重要原因;及时、正确地处理颅内出血,可减轻出血对脑实质的损害,降低致残率;术中术后持续低血压调控、术后持续镇静镇痛24h以上、分次栓塞、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确操作等均可减少并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赵忠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63-964,96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的患者共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均显著改善,轻度狭窄的TCD与DSA相符率为56%,中度与重度的相符率分别为75%与78%.患者术后1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的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相比,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2.
胡海华  叶永强  翁卿吉  黄超  徐冬煜 《浙江医学》2015,37(3):234-235,254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FIA)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FIA 的MRA 表现、好发部位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4 月至2014年12 月共78例FIA 患者的血管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其合并其它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情况。78例患者均行MRA 扫描,再将原始图像经AW4.5 工作站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建(VR)两种方法进行血管重组,并对血管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78例FIA 患者中,单发61 例,多发17 例,共计95 处。其中61 例单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15 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13 例,位于大脑前动脉26 例,位于大脑中动脉5例,位于大脑后动脉2 例;17 例多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及左大脑前动脉6例,位于左椎动脉颅内段及左大脑前动脉7 例,位于基底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 例。78 例患者中合并其它颅内血管性病变者占83.3%(65/78),双侧动脉对比一侧优势者36 例,伴动静脉畸形(AVM)1 例,永存三叉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A1 段缺失16 例,血管狭窄9例。结论 3.0T MRA 能清楚显示FIA 的位置、形态及合并颅内其它血管病变的情况,是诊断FIA 的首选、有效、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长寿  谌丹  丁玲  邱波  冯丰坔 《医学综述》2012,18(11):1758-1761
目的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MR)诊断颅内未出血性动静脉畸形(nAVM)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nAVM病例,全部行CT平扫、MR平扫加增强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结果 20例中15例位于脑皮质及皮髓交界区,2例位于深部脑白质,2例位于侧脑室内,1例位于幕下,CT平扫表现为以高密度为主的高、等、低混杂密度;16例表现为特征性MR流空血管影,其中12例显示明确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5例3D CE MRA均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团;1例位于直窦旁,以局部脑质萎缩为主;1例左侧脑室前角旁,以血栓机化为主。结论 nAVM随诊期间的出血预测因素为易出血脑动静脉畸形表现,复杂的供血与深静脉引流方式,自发性出血较低的nAVM患者无此类因素存在;MR平扫结合MRA、SWI、3D CE MRA各序列成像对异常血管团的显示优于DSA,对nAVM能无创性准确定位、定性,并可显示其结构组成,可作为临床高度怀疑脑nAVM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建  鹿红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19-8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产妇颅内出血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孕产妇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脑血管畸形出血6例;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妊娠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结论 脑血管畸形并出血相对常见,出血量一般较大,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符合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并消除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0例疑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显示异常,其中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对多种颅内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HLD患者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对32例正常人对照组和67例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内径、管壁厚度、血流色彩、血流频谱及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明确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HLD患者颈部和颅内中小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脑型组与非脑型组上述参数相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D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正常,其局部脑组织血流量减低与颈部和颅内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7年8月-2009年7月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评价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栗:31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