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均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二者原为一书。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曾指出,自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将《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分为两书,我们可将其视为  相似文献   

2.
许叔微为《伤寒论》研究的大家,其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书均是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其中《伤寒九十论》为三书之最,是许叔微结合自身医案对《伤寒论》中理论进行阐释的重要书籍.通过研究《伤寒九十论》探索许叔微六经辨证思路及处方策略,发现书中多个病案采用脉证合参、经络循行、六经提纲证、运气学说作为六经辨证的重要参考及依据,并根据方证相应、运气开阖枢等理论构建临床思维范式与处方策略,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一书,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经籍志》有《张仲景方》十五卷,而无《伤寒论》名目,至《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从这里可看出杂字讹为卒字已是很久远了。后人将卒字释为仓猝之猝,说病是仓卒而得,不知原是杂字之讹。据仲景《自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志》注十卷,考仲景自序乃缺六卷,这可能是后人把伤寒与杂病分开了,所以伤寒只得十卷,疑今本《伤寒论》似即《隋志》和《新唐志》所载本(拙著张仲景著作略考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7期)。  相似文献   

4.
经方治验5则     
李吉祥 《河北中医》2008,30(4):388-389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的方剂。《伤寒论》虽为治疗外感的医书,根据其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推而广之,亦可以治疗内伤杂病。《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澳洲运用经方进行辨证论治收效  相似文献   

5.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是一部较早研究《伤寒论》而有一定影响的医学著作,该书在理、法、方、药方面对《伤寒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有相当的补充和发辉。庞氏毕生致力于《伤求论》的研究,阐《伤寒论》理论之未发,补《伤寒论》证治之不足。所著《伤寒总病论》设专篇研究温病,别温病于伤采,独树一帜,在冶疗外感热病方面,他大胆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以“羽翼伤寒”,为促进温病治疗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庞安时是创立温病学说的杰出代表,其医学思想与学术成就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名《伤寒卒病论》)是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典籍。宋代学术名家严器之将张仲景著作中的方治誉之为“众方之祖”。其后的医家,或称之为“方书之祖”(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群方之祖”(见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清代伤寒名家柯韵伯曾经指出:作为临床医学经典,《伤寒论》不只是代表哪一科的,而是各科临床都应该认真学习,并明确表述学医者如果不读张仲景书,则“不可以为医”(见柯氏《伤寒来苏集》)。《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整理此书,又分之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简称《…  相似文献   

7.
黄竹斋(1886--1960)名谦,字吉人,竹斋亦其字,晚号中南山人。为长安名医,近代着名的伤寒学家。《伤寒论集注》为其所着,成书于1924年。其学验俱丰,对《伤寒论》颇多阐发。正如任应秋教授所说“当代我国治伤寒学大体言之……由于各个地区各有所尚,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有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等”。该书为黄氏代表作,稿经四易,时历八载,始告克成。是书“刊诸注之缪异,集群哲之雅言”。该书荟萃百家注解伤寒之医论,细注疏明,辨疑正误,探源正流,“惟期经旨之昌明”,是研究《伤寒论》一书较好之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无己     
成无己,宋、金时代聊摄(今山东阳谷县,一说山东聊城)人,约生于宋代嘉佑、治平年间(公元1056~1667年),后聊摄被金兵攻陷,遂为金人,至金海陵王正隆丙子(公元1156年),年九十余岁尚存。成无己的家庭,世代均为儒医。他“性识明敏,记问赅博”,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均有研究。从三十岁开始,积四十年用心,研讨《伤寒论》六经学说,并以《素问》、《灵枢》、《难经》等书为依据,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注释。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成氏与洛阳名医严器之邂逅,相与论医,并出所著《伤寒明理论》和《注解伤寒论》。严器之也是研究《伤寒论》的专家,造诣很深。但他看到成无己的书后,自谓不如,对他备加赞赏,并欣然为两书作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历史的变革《伤寒论》原名叫《伤寒杂病论》。也有人叫《伤寒卒病论》,考“卒”字乃是“杂”字的误写。这部书是公元196年~204年后汉人张机字仲景所写的作品。张仲景,南郡涅阳人,约生于公元150年~219年,他的事迹汉书无传。据唐《明医录》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  相似文献   

10.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1700余年来长存不衰,倍受推崇。可惜书成之后,几经兵燹,原书无可复睹,致使后世注家蜂起,流派分庭,各抒己见,许多问题,莫衷一是,遂令学者望而生畏。近读平舆蔡德元先生所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1992年12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顿感别开门径,获益匪浅。兹不揣鄙陋,以荐同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2稿,原为广西桂林罗哲初所藏,1939年由黄竹斋刊行(俗称“自云阁本”。见《新中医药》1955年11期),当时鲜为人知,更少有人研究之,甚至有目为伪本者。蔡德元先生首重仲景之书,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 ,是现存第一部将理法方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辨证论治专著。其中所论治法内容十分丰富 ,清代医家程国彭著《医学心悟》一书 ,将《伤寒杂病论》及其后各种医籍之中的治法加以归类 ,而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种 ,即为后世“八法”名称之来源。不仅如此 ,在《伤寒杂病论》尚有针灸、外治、火法、水法之应用。各种治法均具有其特点 ,下面试对其中灸法的运用规律加以探讨。1 灸法的辨证运用灸法的运用 ,在《伤寒论》中有 7条 ,《金匮要略》中有 2条 ,其中 2条复出 ,除重复 ,实有 7条。根据仲景施用艾灸的主治病证…  相似文献   

12.
试论仲景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05,25(8):11-12
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过历史的变迁,年移代革,渐被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记其方数,《伤寒论》载方114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两书共319方。通观其方之命名规律,可分为几类。笔者不揣鄙陋,将管窥之见奉于同道,以冀斧正。  相似文献   

13.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庆历一元符(1042—1099)时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为我省古代德才兼备的名医之一。安时幼承父业,研读《太素》、《灵枢》、《甲乙》诸书,尤精于伤寒,时人称其“能与伤寒说话”。生平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后三书惜已亡佚。其《伤寒总病论》六卷,是我国古代研究《伤寒论》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该书发仲景未尽之意,而补其未备之方。滋不揣谫陋,略陈其说,不当之处敬请赐正。对《伤寒论》的阐发在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之前,人们注解《伤寒论》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将伤寒辨证与方药编成歌诀,以便习诵;一是采撷隋唐方药充实之,以便临床应用。庞氏《伤寒总病论》当属后者。不过庞氏在补充大量方药的同  相似文献   

14.
经方初探     
<正>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医学专著。它继承了《内经》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家和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确立了“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辨证纲领,经过千百年来的反复实践检验,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  相似文献   

15.
“温病”之名,首见于《内经》。考《六元正纪大论》即有“民疠温病”“温病乃作”诸论。而《难经》则阐发《内经》之旨,提出“伤寒有五”,将多种热病统于广义伤寒之内,张仲景继承内、难之旨,著《伤寒论》,虽涉及温病、风温之名,但欠详尽。其后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后人根据实践所得,把温病、热病、湿温,从伤寒范畴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一书,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历代医家推崇备至,奉为圭臬。但由于成书至今,年代久远,历代注家分歧很大,对于学习《伤寒论》很不利。笔者认为,首先弄清成书当时的疾病情况,亦即弄清所谓的“伤寒”一病,对于理解《伤寒论》一书,是有益处的。考“伤寒”一病,乃天行疫病。《外台秘要·天行门》载:“此病,方家呼为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康平本伤寒论》以探求《伤寒论》的成书史。方法: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其与《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等书的异同,对《伤寒论》的成书史进行剖析。结果:所谓的《伤寒论·序》中的"经""胎""胪"三字实即《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和《小儿颅囟经》三书;《伤寒卒病论》序言为王叔和集各家之言而成,序言中所记载伤寒疫情可能发生在王叔和家族而非张仲景家族;《康平本伤寒论》序言中为《伤寒卒病论》比较合理;现今人们所理解的《伤寒杂病论》与之最为接近的书当是《金匮玉函要略方》。结论:《伤寒论》的成书史隐现跌宕,学者不能抱守一说,当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8.
《内外伤辨惑论》(简称《辨惑论》)为李东垣所著的治疗内伤的医方书。此次将《辨惑论》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比较,对书中生药使用的频次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9.
《伤寒杂病论》于汉末约公元200—210年成书,至宋治平2年(公元1065年)林亿等将伤寒部份的文字定型为《伤寒论》,在此八百余年间,史料记载的张仲景书目及卷数纷然杂陈。宋治平至今又历九百余年,《伤寒论》的版本及有关专著又有大量增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整理研究。现就近30年主要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伤寒论》定型以前的古传本马氏指出传世医书中的古本有:“脉经”本《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所撰之《脉经》十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收录了《伤寒杂病论》的文字,这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早的一种古本。“千金”本和“千金翼”本《伤寒杂病论》。在唐孙思邈  相似文献   

20.
古今研究《伤寒论》的书可谓汗牛充栋,笔者也看了不少,其中解放后吕长善氏(以下简称吕氏)编写的《伤寒论新解》一书,思路独特,颇有新颖,值得一读,特介绍如下。1历代医家论伤寒吕氏认为,两汉隋唐年间,出现了很多研究《内经》中关于伤寒的医家,独有张仲景深得要旨,提出了完整的理、法、方、药,自成体系,著《伤寒论》一书,流传1700多年而学者众,故后世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