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胎盘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要求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胎盘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方法取原液采用常规法(1mL/皿)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查方法用大肠埃希菌取10-1供试液采用常规法(100mL/瓶),沙门菌取原液采用常规法(200mL/瓶)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组、阳性对照组检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结论:胎盘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方法可用常规法(1mL/皿)测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查方法可用常规法(100mI。/瓶、200mL/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药品微生物检验须做计数方法验证及控制菌检查的方法验证。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测定方法或原测定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为保证药品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为使我们药检工作的检验数据与结论报告的正确、可靠和一致,药品检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必须按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规定进行验证。笔者多年从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四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菌回收率比较试验。结果四种药品在常规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均低于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其菌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四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测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藿香正气水是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十味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证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在药品检验中,为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IIIC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以保证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的测定和控制菌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对3批藿香正气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是2010版增修订内容,本文按2010版药典要求对蒙药金莲花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确立了金莲花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试验验证罗布麻浸膏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选用平皿法与培养基稀释法测定该药品对5株验证菌的回收率,同时验证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验方法。结果:5株人工污染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方法有效排除了样品抑菌作用的干扰,适用于罗布麻浸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复方苦参乳膏是我院根据皮肤科凌新民副主任医师治疗湿疹的经验方研制而成的医院制剂,由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藓皮、紫草、冰片等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在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制剂的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和控制菌检查.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1],并进行多次实验,确定了复方苦参乳膏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更进一步保证了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惠娥  裴小龙  宋愿智  杜蕾  车爱玲 《中成药》2006,28(10):1538-1540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必须对方法学验证,以确保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当供试品有抑菌活性时,应消除供试液的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的必检项目。按照规定[1]要求,本文经加入5种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于14种中成药物中,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进行逐一验证,从而建立了14种中成药物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1材料1.1供试品安坤颗粒,批号20051105、规格10 g/袋、西安自力药业;复方芙蓉泡腾栓,批号0…  相似文献   

9.
清咽袋泡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清咽袋泡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经方法学验证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清咽袋泡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确立五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对五种中成药进行加菌回收并计算回收率。结果:确立了五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论:七宝美髯颗粒细菌数用常规法;感冒清热颗粒、维血康咀嚼片细菌数用培养基稀释法;活血止痛散、山菊降压颗粒细菌数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测定。五种药的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均可采用常规法测定。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是2005版增修订内容,本文按2005版药典要求对蒙药黄柏八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确立了蒙药黄柏八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是2010版增修订内容,本文按2010版药典要求对蒙药黄柏八味散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确立了蒙药黄柏八味散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试验,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要求。按照本文供试品制备法制备的1:10供试液,采用平皿法,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株验证菌株,回收率均在0.5~2。结论本方法确立了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为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五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对五种医院制剂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椎间盘丸、顽痹康丸、芪仲腰舒丸可采用常规法,颈痛消丸、骨炎托毒丸须用薄膜过滤法除去其抑菌作用后方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确立了五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参苓白术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细菌计数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法为常规法,控制菌检查为常规法。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5株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方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清咽六味散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细菌计数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茵计数法也为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茵检查为常规法。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5株试验茵回收率均大于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方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茵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参苓白术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细菌计数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法为常规法控制菌检查为常规法。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5株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方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相似文献   

18.
五种蒙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建立5种蒙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对5种蒙成药进行加菌回收并计算回收率.结果:确立了5种蒙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论:连翘四味胶囊细菌数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巴特日七味丸、珍宝丸、云香十五味丸、健胃止痛五味胶囊细菌数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测定.5种药的霉菌数和酵母菌可采用常规法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6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各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结果:复方黄连灌肠液、蒲地灌肠液、复方茵陈合剂和气血双补口服液无抑菌作用,回收率均在0.5~2.0范围内,可采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计数;复方大黄灌肠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计数;五味子酊需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所有品种的控制菌检查均可采用常规法测定。结论:确立了6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六味地黄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平皿记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实验菌验证。试验组取供试液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组分别取各实验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供试品对照组取供试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采用观察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相同环境下的培养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结果: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采用常规法可以进行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