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国内外大型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NKI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关于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2年11月,按纳入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共8个随机对照试验610例(肠内营养310例,肠外营养300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相比,营养后平均总胆红素(TBIL)(WMD=-4.29mmol/L,95%CI=-5.55~-3.03,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WMD-25.36U/L,95%CI=-42.45—8.27,P=0.004),前白蛋白(WMD=27.56mg/L,95%CI=8.99~46.14,P=0.004),肛门排气时间(WMD=-16.90h,95%CI=-21.49~12.32,P〈0.05),平均营养费用(WMD=-120.68元,95%CI=-136.61~104.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不同程度地优于肠外营养组。而在白蛋白水平(ALB)(WMD=2.25g/L,95%CI=-0.55~5.06,P=0.12),感染并发症(OR=O.63,95%CI=0.32~1.26,P=0.19),腹泻(OR=1.59,95%CI=O.91—2.77,P=0.11)等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胀(OR=1.80,95%CI=1.08~3.00,P=0.02),肠内营养组发生率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肝切除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CNKI、万方、Pubmed、EMBAC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关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FT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6项RCT和7项CCT研究纳入研究.共1795例患者,其中FTS组955例,对照组840例。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患者术后排气更快(WMD=-1.37,95%CI:-1.55~-1.19,P〈0.05),术后进食更早(WMD=-2.62,95%CI:-2.69~-2.55,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WMD=-1.63,95%CI:-1.92~-1.34,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2,95%CI:0.41~0.67,P〈O.05);但两组术后再入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Journals@Ovi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万方和中国知网2012年10月之前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和术后禁食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5项随机对照研究和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778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经口进食组381例,术后禁食组397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8,95%CI:0.68~1.16)和耐受程度(RR=1.01,95%CI:0.96~1.0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经口进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MD=-0.86,95%C1:-1.20~-0.51)和住院时间(MD=-2.40,95%CI:-3.33~-1.47)较禁食组明显缩短。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安全、可行,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关于glS联合腹腔镜对照两者单独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3项RCT和2项CCT纳入研究,共有52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gl'S联合腹腔镜)257例,对照组(单纯FTS或单纯腹腔镜)2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SMD=-1.29,95%CI:-2.17—0.40.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WMD=-1.72,95%CI:-2.56—0.89,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1~0.84,P〈0.05),但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r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5.0.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对照组总失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D-二聚体和术后KSS功能评分采用加权均数差评价,输血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局部应用TXA能够减少TKA术后总出血量[WMD=-302.05,95%CI(-345.05,-259.05),P〈0.001]及引流量[WMD=-253.70,95%CI(-293.75,-213.65),P〈0.001],血红蛋白下降较少[WMD=-0.64,95%CI(-0.85,-0.43),P〈0.001),降低输血率[OR=0.29,95%CI(0.17,0.48),P〈0.001]。结论局部应用TXA可以减少TKA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CBM、维普、PubMed、Medline、OVID、Elsevier、IsIWebofKnowledge平台(SCI、ISIP、CCR、IC)和Cochrane等近5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CME与传统结肠癌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非随机对照试验(RNT)文献,严格按标准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Manager5.1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计有病例1209例,其中CME组615例,对照组5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CME在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WMD=-13.05,95%CI:-25.03—1.07,P=0.03),在手术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O.46,95%CI:-26.50~27.41,P=0.97);(2)CME在术后病理标本淋巴结检出数、平均切除结肠长度和系膜面积以及营养血管长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结肠癌手术(分别为P〈0.01、P〈0.01、P〈0.01和P〈0.05);(3)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P=0.05);(4)CME并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74)。结论CME符合胚胎解剖学、肿瘤外科学和精细外科学理念,安全、可行.有望成为结肠痛规范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效果。方法 对20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146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3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1),而肠内营养组腹泻发生率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00),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胸腔引流液量亦较静脉营养组明显减少(P=0.000)。术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量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而血尿素氮、肌酐和中性粒细胞数低于静脉营养组(P=0.000)。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1966年1月至2011年3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对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有关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衡量指标为病死率、感染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手术干预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经筛选有13篇文献入选,与传统肠外营养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的病死率降低了61%(95%CI=24%~63%),感染率降低了45%(95%CI=38%~79%),多器官功能衰竭率降低了69%(95%CI=20%~48%),手术干预降低了73%(95%C1=18%~42%),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建议早期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对比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治疗非腹腔型隐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CNKI、WANFANG等国内外数据库以及对相关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Googlescholar搜索,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性研究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相对危险度(OR)、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其结局效应量。结果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6篇(腹腔镜睾丸固定术LO:233例,开放睾丸固定术00:2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短(WMD=.2.83,95%a=[-4.15,-1.511,P〈0.0001),术后并发症少(OR=0.21,95%CI=[0.10,0.43],P〈0.0001),二次手术率低(OR=0.22,95%a=[0.05,0.88],P=0.03),但二者在手术时间(WMD=-3.77,95%CI=[-10.49,2.94],P=0.27)和术中出血量(wMD=-2.08,95%CI=[-4.33,0.16],P=0.07)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非腹腔型隐睾在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但考虑到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且存在发表偏倚,故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最佳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咀嚼口香糖对促进结直肠疾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上发表的评价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疾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篇RCT文献共993例病例纳人研究,其中试验组(术后咀嚼口香糖5~45min/次,3-6次/d)499例,对照组(术后禁食或饮少量清流质)4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咀嚼口香糖能使结直肠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MD=-11.66h,95%CI:-17.26~-6.07。P〈0.05)、术后首次排粪时间(MD=-32.31h,95%CI:-56.89~-7.73,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MD=-1.10d,95%CI:-1.93~-0.27,P〈0.05)均明显缩短,并能减轻因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不适(OR=0.52,95%CI:0.35—0.80,P〈0.05);而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促进结直肠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12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3例,术后早期开始进食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和早期禁食组(45例,常规早期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应激等指标。结果与早期禁食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缩短[(53.7±5.9) h比(64.5±5.8) h],排气时间提前[(57.5±8.2) h比(71.8±7.2) h],住院时间缩短[(6.9±1.4) d比(8.5±1.9) d],治疗费用减少[(41868±3168)元比(45950±3714)元](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8/43)比22.2%(10/45), 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禁食组,而静息能量消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早期禁食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生理性营养吸收途径,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梗阻性黄疸病人60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0例)及肠外营养组(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肠外营养组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组的1/4。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加快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者的胆红素水平。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结局的影响。 方法 由两名统计人员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检索1995年12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有关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应用RevMan5.0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组对照试验,包括35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患者入院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OR=0.34,95% CI:0.17~0.71,P<0.01);MODS发生率(OR=0.29,95% CI:0.13~0.64,P<0.01),死亡率(OR=0.24,95% CI:0.10~0.59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收集比较胃癌根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治疗结果。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2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OR=-2.69,95%CI (-3.45,-2.13)];排便时间、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间不存在异质性(P>0.05,I2=0%)。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排气时间较肠外营养组短,说明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一般代谢规律,可能是目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预后且其安全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经脐单孔和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3年1 1月的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纳入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经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信息并进行交叉比对,比较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I2检验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 CI表示.结果 共有8项试验、1444例患者纳入研究,成人和儿童分别为760例和684例.施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21例(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施行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23例(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人组和儿童组的手术时间均有所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40,7.39,95%CI:2.14~6.66,2.16 ~12.61,P<0.05);而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4,95% CI:-1.02 ~0.33;OR=0.97,95%CI:0.64~1.47;WMD=-0.19,95% CI:-1.14~0.76,P>0.05).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儿童组医疗费用比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0.87,95% CI:0.26~1.48,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无明显优势.因此,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只是为阑尾炎患者提供了另一选择,而非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性术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术后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7、12天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脂多糖(LPS)、TNF-α浓度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5%)和1例(2.5%)不能耐受肠内营养(P〉0.05)。术后1d,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d,试验组DAO、LPS、TNF-α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尿L/M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免疫耐受性.对进展期胃癌切除术中腹腔温热化疗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复苏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经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惠音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6例)。EN组从入院后立即经鼻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放置于Treitz韧带下),予以大黄复苏胃肠功能,待X线证实到位后经管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PN组行全肠外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分别测定两组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胃肠复苏情况(腹胀缓解期、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临床指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EN组的胃肠复苏情况显著好于PN组(P〈0.01),与PN组相比,EN组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高(P〈0.05),第14天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EN组炎症细胞数在第14天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治疗使感染率下降(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联合PN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