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号称补阴方剂之祖,为中医方剂之经典。后代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一个系列,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又名归芍六味丸)、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参麦地黄丸(又名参麦六味丸)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所载的金匮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之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本方有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八味中药,实际上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兼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两补之方。现在市场上金匮肾气丸剂型较多,有水丸、蜜丸、颗  相似文献   

3.
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此方来源于汉代张伸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桂枝、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被称为助阳补肾第一方,是经典名中药。  相似文献   

4.
庾晋 《药物与人》2001,14(3):10-10
中医所说的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为肾阴不足所致,可表现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尿黄便秘、舌红少津、遗精早泄,不射精症、性欲亢进、阳强不倒、精少不育,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前列腺增生等。治疗的代表方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饮、知柏地黄汤等;肾阳虚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可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沉弱、阳痿、不育、遗精、早泄、不射精症、小便频或不利、性欲低下、阴冷等,代表方有金匮肾气丸。肾阳虚通常与酗酒或过度劳累等有关系。被诊断出肾阳虚后不宜胡乱进补,而应先调整自己的作息,待生活有规律以后再观察一段时间,如确需服药也要遵从医嘱。对  相似文献   

5.
同仁 《医药与保健》2010,18(1):66-66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有补肾阴的作用,方出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书中就有“金匮肾气丸”,方中用药共八味,功用是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阳痿早泄等。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亦称六味丸、地黄丸、复方六味地黄、六味地黄汤。是以熟地黄为主药,配兑山茱萸、淮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共研细末,加蜜制成的丸剂。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减而成。钱乙认为小儿纯阳,无需补阳,所以,他去掉金匮肾气丸中的附、桂,取熟地黄等六味补阴,治疗小儿病后阴虚、肾水不足之病,取名六味地黄丸。钱氏认为有些小儿疾病,如小儿站立、行走、长发、出齿、言语等发育迟缓(五迟)和头项、口、手、足、肌肉痿软无力(五  相似文献   

7.
妙用地黄丸     
妙用地黄丸文/杨锋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医家钱仲阳从医圣张仲景的名方肾气丸中减去肉桂、附子而成。原名“地黄圆”,由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六味中药组成。最初钱氏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囟门闭合延迟等症。后经历代医家临症应用医治各种肾阴不足,因其滋...  相似文献   

8.
知柏地黄汤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浙江省金华县琅琊镇中心卫生院徐申元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又名知柏八味丸,系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常作为汤剂应用于临床,故可称作知柏地黄汤。我常在方中加入生地黄15g,以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方剂组成及剂量(个人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补肾,人们就会联想到六味地黄丸,它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种中药。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相似文献   

10.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5-5
<正>时下,有很多女士把六味地黄丸当做养颜保健佳品长期服用,这是很不恰当的。六味地黄丸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钱亿根据《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共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草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析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FBG、PBG、HbA1c水平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对于控制Ⅱ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血糖、提升治疗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1配伍分析1.1方之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  相似文献   

13.
<正>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号称补阴  相似文献   

14.
<正>地黄丸"家族"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方剂。此方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证候而设立,主要治疗慢性病小儿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相似文献   

15.
正六味地黄丸是流传了千年的古方,出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以其优良的"滋阴"功效广为流传,有着"明星中药"的美誉。现代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还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缓解疲劳乏力、改善亚健康状态等作用。由于临症病人的不同,历代医生在对六味地黄丸的加减中,逐渐衍生出桂附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6.
正“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当时就叫“地黄丸”,是钱乙根据儿童“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钱乙,字仲阳,宋代名医,据《宋史·钱仲阳传》记载:宋神宗时期,皇子仪国公得了非常严重的抽搐疾病,太医们也都束手无策。因为钱乙曾为长公主的女儿看过病,长公主就向皇帝举  相似文献   

17.
功效卓著的六味地黄丸张泽宇在祖国医药中,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历史悠久,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该药组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系由金匾肾气丸方变化而来,由于此药疗效卓著,故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补阴法是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口服液对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金匮肾气口服液治疗组(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用氢化可的松制作肾阳虚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治疗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金匮肾气口服液灌胃,连续14d。最后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睾酮(T)含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T3、SOD、睾酮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同时肾脏系数降低、睾丸系数升高、肾上腺系数无变化。结论:金匮肾气口服液对大鼠肾阳虚模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笔者采用金匮肾气汤治疗原发性尿崩症 1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 45~ 62岁 ,病程 1~ 3月。每日尿量 5 5 0 0~ 70 0 0ml ,尿频色清 ,夜尿显著 ,口渴多饮 ,饮—溲一 ,体倦 ,肢冷 ,苔白 ,脉沉细 ,尿比重 <1.0 0 6。所有患者经相关影像学和生化检查 ,排除肿瘤、浸润性疾病、脑部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手术所致继发性尿崩症 ,并排除家族性尿崩症。中医辨证为肾阳虚。2 治疗方法及结果采用温补肾阳之法 ,以肾气丸《金匮要略》汤剂形式化裁给药 :熟地黄 15g ,山…  相似文献   

20.
李艳鸣 《现代养生》2010,(12):22-22
六味地黄丸是众所周知的补。肾良方,但有时我们到医院看病,会看到很多种“地黄丸”,比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等,这些地黄丸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了一些药物而成的,听起来大同小异,究竟作用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