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方剂组成的意义及应用方剂组成:生地40克、玄参25克、麦冬30克,水煎分二次温服,每日一剂。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止血;玄参清热凉血,养阴;麦冬养阴生津。三味合用有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效。在具体应用本方时,还须注重辨证。如属热邪犯肺,证见鼻咽干燥,咳嗽,舌红苔黄,脉数者,可加丹皮、栀子、  相似文献   

2.
生地性寒味甘苦,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其药源广,价格较便宜,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略有感受.现简括如下: 地生配细辛:消炎止痛。用于治疗各种牙痛。如牙神经痛、龋齿牙痛、牙周炎等。两药相配,具有滋阴清热、消炎止痛之功效。临床亦可以此为基本方加味,其效显著。生地配石膏,清泻胃热。生地养阴生津,石膏泻火止渴,两药配伍,能清胃热,滋胃阴。临床用于治疗口渴喜饮,胃中灼热、口苦、嘈杂等症有效,常用治消渴、胃热症。生地配黄芩:滋阴清热。临床治疗肺热咳嗽、痰中带血,支气管扩张、气管炎、肺炎等阴虚肺热症。生地滋阴凉血,黄芩清泻肺热,两相配伍,能养阴清热,泻火凉血。生地配沙参:养胃阴而生津。对于胃阴不足之  相似文献   

3.
一、生地黄粥 生地黄汁约50克(或用干地黄60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用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克,或用干地黄60克,煎取浓汁。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煮成稀粥食用。本方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地黄是  相似文献   

4.
汪悦 《江苏中医药》2021,53(10):7-8
1 增液生津汤 组 成:玄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石斛10?g,白芍15?g,杏仁10?g,金银花10?g,生甘草3?g. 功 效: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主 治:干燥综合征(阴虚燥热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重用玄参为君药,其味苦咸而性寒,清热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肺津.以麦冬、生地黄、石斛为臣:生地黄味甘而性寒,清热滋阴、壮水生津;麦冬亦甘寒,滋肺增液、生津润燥;石斛味甘,性微寒,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三药与君药玄参相须为用.白芍、金银花、杏仁为佐:白芍味苦酸而性微寒,滋阴养血、敛阴和营;金银花性寒味甘,清热解毒,其味芳香而甘,无伤阴化燥之虞;杏仁性温味苦,宣降肺气、布津润燥.甘草为使,味甘性平,补益肺脾、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生津、增液布津、润燥清热之功.  相似文献   

5.
陈守强  郝鑫  田林林 《光明中医》2013,28(8):1537-1538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血瘀型心力衰竭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80年代后名老中医治疗血瘀型心力衰竭验案101例,应用SAS统计软件,以血瘀为因变量,以所用中药为自变量对验案数据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对于血瘀型心力衰竭,名老中医多用药物赤芍、川芎、益母草、生地黄、沙参、苏木、砂仁、桑寄生。结论名老中医多用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兼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苏木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砂仁化湿行气,温脾开胃;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结论:本结果更具客观性,更具临床指导价值,易被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6.
清热养阴四虫汤治疗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拟清热养阴四虫汤,该方由银花、生地、赤芍、蝉衣、僵蚕、地龙、乌梢蛇、甘草组成,其中银花清热解毒,生地清热养阴生津,赤芍凉血活血,蝉衣散风邪而开腠理,使邪有去路,地龙通络搜风,络通则风邪无所藏,配以僵蚕辛窜更增祛风之功,乌梢蛇搜风无处不到,诸药合...  相似文献   

7.
正地黄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经:鲜地黄归心、肝、肾经。生地黄归心肝、肾经。功能: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  相似文献   

8.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传统医学根据地黄功能和应用将其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形式入药.2000版药典记载:"鲜地黄"性寒,味甘、苦,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地黄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9.
<正>组成:生地黄15g,南沙参15g,麦冬10g,鹿衔草15g,赤芍15g,乌梅6g,水牛角15g,土茯苓15g,蕲蛇6g,玄参10g,枸杞子10g,天门冬10g,威灵仙15g,五味子5g。功能:养阴生津、清热除燥。主治:干燥综合征及阴伤内燥类疾病。用法:颗粒剂,每日2~3次,温水冲服。方解: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南沙参、天麦冬、玄参滋阴生津;水牛角、赤芍、土茯苓清热凉血解毒;乌梅、五味子酸甘化  相似文献   

10.
地黄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万 《中医杂志》1990,31(5):48-50
地黄为中医常用药,由于鲜用、干用和熟用的不同,而有鲜地黄(古称生地黄)、生地黄(古称干地黄)和熟地黄之别。鲜地黄甘苦,大寒,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甘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甘、微温,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适用于一切阴虚、血少、精亏之证。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  相似文献   

11.
喉舒宁口服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国禧  陈健岳  李慧超 《中药材》2002,25(4):287-288
喉舒宁口服液是由岗梅、土牛膝、板蓝根、甘草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方中岗梅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散瘀止痛,土牛膝清热解毒、利咽喉,板蓝根清热凉血、抗病毒,甘草祛痰止咳,诸药合用,能抗病毒、  相似文献   

12.
犀角地黄汤加味临床运用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敏 《光明中医》2010,25(5):848-849
<正>犀角地黄汤是一清热凉血方,源于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四味药组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汪昂曰:"血属  相似文献   

13.
生地这一味中药人们均很熟悉,其味甘苦性寒,在临床上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但生地活血化瘀之功效,却鲜有人知。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人用重剂生地炖猪蹄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及坐骨神经痛等与瘀血阻滞有密切相关的疾病。对此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生地能“逐血痹”。据此,  相似文献   

14.
据张怀安撰文报道,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采用养阴清热,凉血活血等方法治疗,将之分为三法:1.养阴清热,益气生津法:方用养阴益气汤(经验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玉竹2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芪20克甘草5  相似文献   

15.
正黄连软膏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鬼遗方》,其组成包括黄连、黄柏、姜黄、生地、当归等,方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姜黄破血行气;生地凉血养阴润燥;当归活血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之功效。黄连软膏是全国各中医医院重要的外用制剂,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黄连软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清热疖肿,溃疡创伤,清热解毒。治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生鼻疮,干燥肿疼。治皮肤湿  相似文献   

16.
增液汤出自昊鞠通之《温病条辨》,为治疗温热病伤阴保律之名方,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玄参:味苦咸,性凉入肺、肾经;有滋阴壮水,降火润肠之功效。麦冬:味甘苦,性微寒入肺、胃二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生津益胃之功。生地味甘苦,性寒凉入心、肝、肾经,有养阴清热,凉血养血的作用。三者合用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润便之功。含有“增水行舟”之意,故名为增液汤。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玄参中含有玄参甙、哈巴甙、生物碱、糖  相似文献   

17.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新鲜或干燥块根 ,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者均有滋阴生律功效 ,但各有侧重。鲜地黄性寒 ,味甘苦 ,能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 ;生地黄性寒 ,味甘 ,能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熟地黄性微温 ,味甘 ,能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1] 。生、熟地黄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少数成分含量略有差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地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 ,影响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等各方面活性 ,并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降血糖等多方面功效。近年来 ,地黄的药理研究广泛而深入。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18.
正邪,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肺主行水,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脏腑阴津亏虚,无以上承于目,使目睛失于滋养,则发为本病[9];湿性黏滞,所以病程迁延,热为阳邪,易伤精耗液,所以患者出现眼睛干涩难睁、口鼻干燥、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治宜养阴增液、清热祛湿润目,运用自拟桑菊增液汤治疗该病,方中桑叶和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栀子清热除湿,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生地清热养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起养阴增液、清热利湿润目之功效。观察结果显示:2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  相似文献   

19.
周宝宽  周探 《河北中医》2012,34(2):218-219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功效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整体看本方疏风散寒除湿,兼清里热,如去掉黄芩、生地黄则只有疏风散寒除湿之功.无里热者,只去黄芩即可,生地黄在方中能兼制辛温香燥之品助热伤津.取九味羌活汤疏风散寒除湿之功,治疗证属风寒湿邪为患的皮肤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张浩良 《新中医》2008,40(2):110-111
地黄为临床常用药,有鲜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干地黄能养阴清热;熟地黄则偏于补肾、滋阴、养血.三者功效有别,经适当配伍后,可应用于多种病证.笔者参研现代医者应用地黄之经验,颇有收益,结合个人临证所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