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应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13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行阴道超声检查 ,测量其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 ,然后行分段诊刮术 ,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5 3例子宫内膜厚度≤ 4mm ,其中 5 2例 (98.1% )内膜属生理性改变 ,1例为内膜癌 (1.9% ) ;79例为内膜厚度≥ 5mm ,其中 6 5例 (82 .35 % )内膜病理性改变 ,2 3例为内膜癌 (2 9.1% )。结论 :子宫内膜厚度≤ 4mm者 ,可免于诊刮。高分辩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常规检查方法和子宫内膜癌高发群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对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12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内膜活检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良、恶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内膜厚度,并对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良性病变115例、内膜癌12例)经阴道超声测量,内膜癌组的平均内膜厚度(14.3±7.3)mm大于内膜良性病变组(7.0±4.4)mm(P<0.01)。其中内膜厚度≥10mm者内膜癌9例(9/45);内膜厚度≤5mm者无一例内膜癌。绝经后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8mm、绝经5~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6mm、绝经15年以上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与内膜癌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绝经时间及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超声测量内膜厚度可减少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内膜活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在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阴道超声诊断的72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资料。结果72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中,子宫内膜〈5mm41例经病检或长期观察,仅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余均未见子宫内膜有异常改变。子宫内膜厚度≥5mm共31例,均经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异常改变。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因其无创应将作为诊断绝经后出血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绝经后出血1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绝经年限<5 a者54例,年龄40~65(平均52)岁;绝经年限>5 a者78例,年龄45~84(平均61)岁。出血时间1 d~2 a。均无服用雌激素类药物。1.2方法应用东芝SSA-340A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为6MH z,对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异常回声大小、形态,观察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及血流动力学参数。2结果本组内膜萎缩61例,内膜增殖14例,子宫内膜炎8例,内膜息肉6例,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癌38例。随着绝经后时间的延长,恶性倾向递增,绝经年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部分绝经后出血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进行妇科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B超检查之后实验组的全部病例以及对照组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子宫内膜异常的超声检出率为5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占10.8%,并以内膜炎为主要病理表现;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明显增加,并以良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内膜癌2例,占绝经后出血病例的2.6%,内膜厚度均在17 mm以上.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常的诊断率,特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 2 9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 ,阴道超声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以感染最多见 ,占 5 8.6% ;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占 17.2 9% ;恶性肿瘤为 6.44 % ,以子宫内膜癌多见。绝经后出血阴道B超子宫内膜厚度≥ 5mm者 ,93 .8%为病理性改变。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大部分为良性病变 ,具有高危因素、绝经时间长、尤其 >10年出血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 ;阴道B超可作为子宫内膜活检术前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芙蓉 《临床医学》2012,32(7):80-8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病因及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对11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先行妇科检查、阴道涂片及宫颈刮片,然后做超声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最后做诊刮。结果 112例中证实为恶性病变13例,其中子宫内膜癌12例(除1例子宫内膜厚度<5 mm,其余的子宫内膜厚度≥5 mm);1例病理诊断为宫颈癌。非器质性病变69例,良性病变30例。99例中除3例子宫内膜厚度5~6 mm,其余的子宫内膜厚度均<5 mm。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为非器质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利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初步筛查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8.
运用阴道超声鉴别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方法:测量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并经诊刮,手术病检证实。结果:有效地诊断了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结论:阴道超声是预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吴川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分析阴道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的血流阻力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积液比例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患者(P<0.0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有血流显示比例、子宫内膜增厚>10 mm比例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癌(P<0.05)。TVCD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2.50%(37/40),诊断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符合率为100.00%(8/8),诊断子宫内膜癌符合率为91.67%(11/12)。结论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TVCDS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HRT中不规则出血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能否作为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连续联合疗法及周期序贯疗法中出现不规则出血的监测方法。方法 :对 186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HRT)至少 1年以上绝经后妇女 (其中13 4例使用周期序贯疗法 ,5 2例使用连续联合疗法 ) ,采用阴道B超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 ,用药中出现不规则出血者或内膜厚度超过 5mm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 :不规则出血者与其他患者的内膜厚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 3例子宫内膜厚度 <5mm的不规则出血患者 ,其内膜病检全部是萎缩性子宫内膜 ,如以内膜厚度 5mm为界限 ,阴道B超对不规则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77 4%、3 0 %、10 0 %。结论 :在使用HRT中出现不规则出血时 ,阴道B超测量内膜厚度是一种较安全的监测方法 ,可作为内膜活检前的筛选 ,当内膜厚度 <5mm时 ,可不必行宫腔镜检查或活检 ,如子宫内膜厚度超过 5mm ,应行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妇科超声进行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针对性保健措施。方法选取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00例,均接受妇科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同子宫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计包括48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炎和4例子宫内膜癌;妇科超声对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5. 8%、95. 7%,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 0%;以子宫内膜癌作为阳性检查结果,其他为阴性。本次研究中,妇科超声检查对恶性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敏感值为75. 0%,特异性为92. 7%。结论妇科超声是一种有效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出血原因,及早开展健康教育、感染预防、饮食管理等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出血187例的阴道超声表现,针对其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与肌层分界、质地及病变特点,结合病理内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平均厚度萎缩型为3.4mm、增生期内膜11mm、内膜息肉为11.5mm、内膜非典型增生为14mm、子宫内膜癌内膜22mm。提出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厚度<5mm。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07-1108
探讨妇产超声在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收治的8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妇科超声进行检查,将妇产超声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疾病诊断符合率。经妇科超声检查诊断为萎缩性子宫内膜32例,诊断符合率为96.97%(32/33);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5例,诊断符合率为88.24%(15/17);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1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13/13);诊断为子宫内膜癌9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诊断符合率为85.71%(6/7);诊断为子宫内膜炎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5/5)。妇科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避免盲目的子宫刮诊,为进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对绝经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5mm的妇女病理活检的价值,减少盲目性诊刮对老年妇女的伤害。方法 对102例绝经子宫内膜增厚(≥5mm)妇女,分无症状、有症状两组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比较。 结果 无症状组63例,正常绝经后内膜49例(78%),良性病变14例(22%),无恶性病变;有症状组39例,正常绝经后内膜22例(56%),良性病变13例(33%),恶性病变4例(10%);30例激素替代治疗者中,有1例是内膜癌,并伴阴道出血、流液症状。结论 绝经后不伴出血等症状,内膜≥5mm,可免诊刮。激素替代治疗者,在停药、数次出血后,内膜<5mm,同样可以免刮,但两者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5.
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方法 :观察 4 8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 ,并经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结果 :有效地诊断了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 ;萎缩性内膜厚度最小为 ( 3 .3± 1.2 ) mm,子宫内膜癌的阻力指数最低为 0 .3 5± 0 .0 3。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观察患者的内膜变化,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通过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2例,子宫膜息肉患者2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的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的鉴别明显优于普通的阴道超声诊断。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法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宫腔内的病变,能够提高宫腔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是鉴别和诊断绝经后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B超及宫腔镜对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 B超、宫腔镜和诊刮在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10 3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2 3~5 5岁 ,未绝经。超声诊断后 ,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活检。结果 :不规则阴道出血 84例 (81.6 % ) ,所有病例内膜厚度≥ 5mm,平均内膜厚度 (9.3± 5 .6 ) mm。多数患者被按良性病变治疗 2~ 9个月后 ,才进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诊刮、宫腔镜阳性率分别为 86 .5 %、10 0 %。症状出现后 ,3个月内确诊比例为 35 .9% ,3~ 9个月、9个月以后的比例分别为 2 5 .2 %、38.8%。结论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年轻的患者 ,出现症状后到确诊的时间较长 ;B超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  相似文献   

18.
经阴道彩色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回顾性观察20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子宫良性病变的内膜厚度,且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厚度均〉5 mm;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良性病变,两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常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其特点,并与诊刮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绝大部分都来自宫腔出血,其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病变,少数病变在卵巢、宫颈、阴道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8例由于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通过超声检查,能初步鉴别子宫内膜病变,可作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行诊刮前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