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10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1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黏膜癌为7%(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直径1.1~2.0cm及〉2.0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及28%(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及20%。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则可转移至N2。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术式。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伟国 《腹部外科》2008,21(4):214-215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提出,定义为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分为黏膜内癌(MC)和黏膜下癌(SMC)。近年来,随着对早期胃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术前诊断与评估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微创手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应用,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72例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我院EG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EGC共72例,肿瘤部位:贲门部1例,胃体13例,胃窦56例,双原发癌2例(胃窦加胃体,胃窦胃大弯加胃小弯)。黏膜内癌42例,黏膜下癌30例。肿瘤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 5例,印戒细胞癌12例,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12例,局部黏膜癌变2例。淋巴结转移10例。 EGC患者多因上腹疼痛首诊。上消化道X线造影、B超、CT的EGC检出率分别为57%、3%和15%。胃镜检查68例,病理确诊率94%。全部患者接受D2胃癌根治术,18例术后化疗。1例肝、肺转移行导管介入治疗,1例骨转移。随诊0.5-9年,随诊率85%,5年生存率90%,死亡率3%。结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EGC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途径。D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EGC的标准术式。胃镜病理活检是EGC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EGC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5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1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cm和大于2.0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胃癌为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目前在胃癌高发国家,日本早期胃癌诊断率可达50%~70%,韩国可达30%~50%,而我国仅约10%,但随着内镜、超声内镜等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增多。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手术及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手术两种,内镜下早期胃癌手术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内镜下早期胃癌黏膜下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已逐渐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将胃癌D2根治术作为我国胃癌的标准术式也形成了普遍共识。规范的胃癌D2根治术和胃癌扩大根治术旨在彻底清扫转移淋巴结,其优势表现在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术后因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肿瘤复发比例明显降低,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同时,微创外科手术不但能降低病  相似文献   

7.
日本胃癌协会(JGCA)的胃癌治疗指南(指南)将内镜下手术及改良的胃切除术作为早期胃癌(EGC)的治疗手段。内镜下手术适用于淋巴结转移机会极小的早期癌,而在治疗淋巴结转移机会较大的早期癌时,更倾向于改良的缩小淋巴结清扫术。本研究日的在于探讨胃癌治疗指南颁布后,日本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趋势及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主要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即病变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EGC。EGC又分为黏膜癌(MC)及黏膜下癌(SMC)。ECG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据各国报道有所不同,美国约为3%~6%,欧洲为8.8%,中国为7.5%,而日本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灶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意识的增强,早期胃癌发现率逐年增加.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90%;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94.2%~98.8%,而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84.3%~88.7%[1-4].故淋巴结转移是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1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62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浅表广泛型EGC和224例一般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浅表广泛型EGC位于胃体中部及全胃者占45.2%,混合型占48.4%(ⅡC加ⅡA5例、ⅡC加ⅡB16例、ⅡC加Ⅲ9例);全胃切除术者占16.1%,扩大手术者40.3%。单因素分析发现,浅表广泛型与一般型EGC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和胃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表广泛型EGC术后10年无瘤生存率为91.4%,与一般型EG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P=0.282)。结论浅表广泛型EGC具有与一般型EGC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预后与一般型EGC没有明显差异。防止胃切断端癌残留和胃内多发癌在残胃内遗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以施行标准根治术(D2)为宜。  相似文献   

12.
292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ang BJ  Lu C  Xu YY  Zheng XY  Xu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92-195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施行根治手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检取淋巴结总数在15枚以上的29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7%,其中黏膜内癌为6.4%,黏膜下癌为22.4%。多因素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为:第Ⅰ站12.7%,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6、3、4、1、5号淋巴结;第Ⅱ站7.2%,频率依次为第7、8a号淋巴结;第Ⅲ站0.34%。癌灶最大长径≤2.0cm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凹陷型;伴淋巴结转移的隆起型早期胃癌最大长径均≥3.0cm。结论癌灶最大长径≤2.0cm、隆起型、黏膜内癌应行缩小手术;癌灶最大长径≤3.0cm的凹陷型或〉3.0cm的隆起型应行D1+第7、8a号淋巴结清除术;对于〉3.0cm的凹陷型癌应选择标准根治术(D2)为宜。  相似文献   

13.
����θ�����Ƶ��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外科医师坚信D2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胃癌的标准术式,对早期胃癌往往也不例外。但大量资料显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和9.7%-24.3%,且转移大都局限于胃周第Ⅰ站淋巴结,转移至第Ⅱ站者不足10%。另外,胃大部分切除后病人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生理和营养障碍,致使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能否在不影响存活率的前提下适当缩小淋巴结清扫及胃切除的范围,就成了早期胃癌治疗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不同术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例早期胃癌中,黏膜癌7例,黏膜下癌12例,淋巴结转移率为52.6%,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为21.1%、D0、D1、D2、D4手术方式分别有1、2、13、及3例,术后1年生存率100%。结论 即使是早期胃癌,治疗上应以D2手术为主,对部分早期胃癌行D4手术,以期提高根治性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62年日本学提出早期胃癌(EGC)的概念以来,EGC的病因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部分早期胃癌的病人根治术后已能获得长期生存。但仍存在术前准确分期困难、淋巴结转移及静脉癌栓形成等问题,影响早期胃癌的根治率和生存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EGC的根治率、生存率和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率约90%[1-2].胃癌发生的地理分布差异明显,日本、韩国和中国有相当高的发生率,三个国家的发生例数约占全世界总数的2/3.但日本早期胃癌的比例占所有胃癌的40%~50%[2],中国早期胃癌的比例依然低.早期胃癌的治疗可以选择内镜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或者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正>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胃癌根治术除了获得阴性切缘外,系统、充分的淋巴结清扫也是必须的,包括进展期胃癌的标准D2淋巴结清扫及较早期胃癌患者的D1/+淋巴结清扫~([1-2])。充分的淋巴结清扫利于胃癌的准确分期,目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国家综合癌  相似文献   

18.
胃黏膜内癌的EMR与ES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早期胃癌可采用缩小手术,甚至内镜下手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可达到根治目的。胃癌内镜治疗的根治切除前提条件包括:1)无淋巴结转移;2)保证水平方向(黏膜内浸润范围)和垂直方向(浸润深度)有足够的安全切缘;3)术后切除标本可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内镜治疗具体适应证为:所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的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及2cm以下的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下层癌,直径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下层癌。ESD和EMR可能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方法;且ESD的1次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是指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EGC的5年存活率达90%以上,但仍有少数病人发生复发转移。影响EGC预后的因素很多,以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最为重要。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的胃癌第5版TNM分期中,推荐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以转移阳性的数目为基础,它比以往按照淋巴结转移部位分期有优越性。研究表明,送检的淋巴结越多,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越大,送检的淋巴结数不足以诊断时,淋巴结分期将不被考虑,即所谓“分期移动”(stage migration)。为了准确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分期,应明确最少的淋巴结检出数。UICC和AJCC提出对胃癌pNO检出数定为15个以上,多学者亦认同此观点,但并未阐明为何取15个作为分界点。陈波等研究表明.pNO最少的淋巴结检出数应由原来的15个减至10个,有淋巴结转移者,至少应送检15个以上,Ⅱ期病例最好送20个以上,Ⅲ、Ⅳ期病例最好送30个以上。近年来,淋巴结微转移在肿瘤转移、复发和治疗中的作用引起重视。本文就微转移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增强对早期胃癌微转移的诊断意识,提高诊断水平及检出率,提高早期胃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发病率高居消化道肿瘤之首,严重危害着我国国民的健康。胃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由于内窥镜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有内窥镜下黏膜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等。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胃癌病人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淋巴结的微转移,进一步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了解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灶的大小、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的关系,为微创治疗、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