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缬更昔洛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l至7月行HSCT的19例移植后CMV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移植后应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定期进行病毒DNA监测,CMV-DNA阳性,定量>6.0×102拷贝/ml的患者应用缬更昔洛韦900 mg 2次/d诱导治疗14 d,然后900 mg 1次/d维持治疗14 d.结果 HSCT后发生CM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40(20-83)天,诊断时CMV-DNA中位数3.346×103(9×102~4.2×103)拷贝/ml.缬更昔洛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14 d转阴率84.2%.治疗前后CMV-DNA每日降低中位数0.084(0.045-0.25)10g 10拷贝·ml-1·d-1.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减少,且多为轻度;随访6个月无1例发展至CMV病.结论 缬更昔洛韦用于治疗HSCT后患者CMV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PBSCT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22例发生CMV血症,6例出现CMV病。其中2例发生CMV间质性肺炎(CMV-IP),均治疗无效死亡。通过CMV-DNA检测,对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同时减少可能导致CMV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则可降低CMV病发生率。结论CMV病是异基因PB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组所采用的方法可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及CMV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边鹏  温凤  韩兆香  王玥  刘愉 《吉林医学》2014,(24):5341-5342
目的:了解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特征及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就诊的151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进行尿液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检测,同时两组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及血清IL-2。结果:观察组婴幼儿CMV感染59例;CMV-DNA浓度在6.02×102~9.80×107copy/ml之间,基因定量值中位数为5.61×104copy/ml。CMV-IgM抗体阳性48例。感染组CMV-DNA平均IL-2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V感染时,IL-2浓度水平减低。  相似文献   

4.
罗祖军 《四川医学》2009,30(11):1805-180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取静脉血用FQ-PCR检测CMV-DNA,ELISA法检测CMV-IgM。结果50例标本中19例CMV-DNA阳性。阳性率为38%。阳性标本CMV-DNA在1.30×10^3~4.21×10^5拷贝/ml之间,平均6.43×10^4拷贝/ml。CMV-IgM阳性12例,阳性率为24%。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1)。结论在连续动态CMV检测多种指标时,结合DNA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FQ-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地检测CMV,在CM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必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外周血CMV DNA含量,探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CT)患者进行外周血CMV DNA定期检测。可评价患者57例,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13-59岁(中位年龄31岁);含急性白血病30例(ALL 11例、AML 19例),慢粒(CML)11例,淋巴瘤(NHL)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急性重症再障(SAA)3例。在移植后每周检测1次,CMV DNA拷贝数〉102为阳性,连续2次〉103或1次〉1×10^4时行抗病毒治疗。结果57例患者中有32例(56.1%)在病程中检测到CMV DNA阳性,拷贝数1.2×10^2-7.8×10^5,行抗病毒治疗26例,死亡11例,仅1例与CMV感染有关。结论CMV DNA的定期检测可以使患者在病毒血症时及时接受治疗,减少CMV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监测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水平指导的抗病毒抢先治疗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CMV肺炎的22例患者, 总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评价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50例allo-HSCT患者中共22例发生24例次CMV肺炎(2.9%), 发病中位时间为+51d(+30~180 d), 16例(72.7%)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CMV血症, 6例患者血浆CMV-PCR持续阴性。23例次患者胸部CT上出现间质性改变(如弥漫的磨玻璃影、多发斑片影等)。治疗上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激素疗效较好, CMV肺炎总体治愈率为83.3%。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及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是CMV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P=0.034, P=0.023)。结论: 通过定量PCR监测CMV-DNA水平, 尽早诊断并给予适当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MV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在本所行Allo—HSCT患者131例,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了CMV间质性肺炎(21.35%);9例发生了CMV肠炎(6.87%),CMV病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32.54%。在单因素分析中,非血缘关系供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3单克隆抗体、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因GVHD而加用免疫抑制剂、慢性GVHD、大剂量皮质激素、输血次数、患者血浆CMV阳性均与CMV病发生率增加有关;对CMV—DN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阴转,则有降低CMV病发生的作用。在多因素分析时,因血浆CMV—DNA阳性、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量输血使CMV病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3.309、2.242、1.046),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降低了发病危险(RR为0.346)。13例死于CMV病。结论 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血浆CMV阳性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至CMV转阴,可能会减少CMV病的发生。对合并Ⅱ—Ⅳ度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和大量输血的高危患者更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血和尿标本,检测CMV—pp65抗原及(或)CMV—DNA(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动态观察分析。CMV感染的预防采用更昔洛书(DHPC)5~10mg/kg,1次/12h,分别在移植前第8天至移植当天及当CMV血清学检测阳性或发生CMV病时应用2-4周,并可同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CMV感染在allo—HSCT后好发,非亲缘性移植CMV感染率高,9例allo—HSCT出现CMV感染发生在移植后+42-+68天,其中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是Ⅱ~Ⅳ度急性GVHD,2例进展为巨细胞间质性肺炎(CMV-1P);多为既往CMV感染被激活,对CMV—DNA阳性而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治疗可使CMV—DNA阴转,可降低CMV病的发生。结论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GVHD的发生及发展、定期监测CMV血清学阳性患者、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后体内病毒载量不同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 BAEP)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原学诊断为CMV感染的住院患儿160例,年龄10天~3个月,尿CMV-DNA拷贝数为1.797×10^4/ml ~5.62×10^7/ml ,按照尿病毒拷贝数的幂指数分为104(n=72)、105(n=40)、106(n=28)和107(n=20)4组,分别对其进行BAEP检测。结果尿CMV-DNA拷贝数的不同与BAEP的异常改变之间存在关联。①客观听阈值随CM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高( P<0.01)。②Ⅰ、Ⅲ、Ⅴ波的潜伏期随CM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延长(P<0.01),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CM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延长(P<0.01)。结论婴幼儿CMV感染后尿液中病毒载量增高与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的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血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清髓性不含ATG 方案的 UCBT 患者移植后 CMV 血症及 CMV 病发生情况,同时初步分析 UCBT 后受者早期淋巴细胞重建情况。结果 UCBT 后受者外周血 CMV 拷贝数>10/ ml 发生率为92.7%,血 CMV 拷贝数>103/ ml 发生率为75.3%;中位发生时间为42 d。 CMV 病发生率为1.03%。 CMV 转阴的中位时间为94 d。 UCBT 后淋巴细胞持续稳定上升,中位CD3+ CD8+ T 细胞及 CD3+ CD4+ T 细胞分别于移植后2个月及5个月达正常范围。结论清髓性不含 ATG 方案的UCBT 后 T 细胞免疫重建相对较快,CMV 血症发生率高,但CMV 病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用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聚酶链反应(p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指导抗CMV干预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所有患者自预处理开始,常规用PCR法检测血浆的CMV-DNA(采用华美公司生产的巨细胞病毒4℃ PCR检测试剂盒),每周1次。其中尚无CMV病的临床表现而检测到血浆CMV阳性的患者89例。随机选取52例阳性患者给予干预性治疗。将上述89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停止治疗时血浆CMV-PCR转阴组、停止治疗时未转阴组、血浆CMV阳性未治疗组)比较各组CMV病的发生率。CMV病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曲线间的比较用Log-Rank(曲线无交叉)或Breslow(曲线交叉)检验,某时点率的比较采用RXC列联表或χ^2检验。结果:100d内CMV病的发生率,在治疗后血浆CMV-PCR由阳性转为阴性组为10.26%,治疗结束时血浆CMV-PCR仍为阳性组为66.67%,血浆CMV-PCR阳性未治疗组为36.24%(P=0.0000)。上述3组中任两组移植后100d CMV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移植后1年时上述3例CMV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65%、75.00%、42.95%(P=0.0009),治疗未转阴组与治疗转阴组和阳性未治疗组相比,CMV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CMV-PCR检测结果用来指导干预性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干预性治疗后血浆CMV-DNA仍未转阴者,应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乙肝标志物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定性PCR法和定量PCR同步检测 144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 ,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结果 定性PCR与定量PCRHBV DNA总体阳性率相同 ,均为 78 47%(113/ 144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滴度 (每毫升拷贝数 )为 4 3× 10 3 ,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者血清HBV DNA平均滴度分别为 2 7× 10 3 、6 7× 10 2 、2 5× 10 5、6 .9× 10 5、9 9×10 4 。相互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BeAg( )、HBeAg(- )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滴度分别为 3 1× 10 5、6 7× 10 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BeAg( )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高 ,定量PCR可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增殖水平和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