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水肿是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严重并发症之一。常成为迅速死亡的直接原因。我院于1982年1月至83年1月,共收治出血热合并急性肺水肿11例.经用苄胺唑啉加速尿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一、本文病例系我院1982年1月至8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出血热中合并有急性肺水肿的全部病例。本组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4~69岁,平均34岁。农民10例,工人1例。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分型和分期。重型3例,危重型8例;入院时分期:发热期1例,发热、低血压重叠者1例,少尿期3例,低血压、少尿重叠者4例,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者2例。二、本文病例急性肺水肿均发生于少尿期及低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5~1978年度(下称“过去”)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病死率37.4%。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疗措施,病死率显著下降。本文总结分析1980年出血热休克50例,试谈体会。临床资料一、临床特征:50例中,收缩压<70毫米汞柱和测不出者各25例(表一)。男23例,女27例。年龄9~68岁,其中18岁以上39例,占78%。70%(35例)于2~5病日入院。计发热期6例;低血压期11例;发热、低血压期重叠23例;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发热、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  相似文献   

3.
喻梅 《重庆医学》2007,36(6):569-56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属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根据其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三大主要表现,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或Ⅱ期、Ⅲ期重叠,以及无明显肾脏损害的病例均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平均12397.2mg/10d)病毒唑治疗6例早期流行性出血热的结果表明:有4例从发热(或发热低血压期)越过少尿期而进入多尿期,副作用轻微,无死亡病例。初步认为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本文20例,男15例、女5例.农民13例,农村学生5例,职工2例(常居住在当地农村).发病年龄在11~64岁之间,20~50岁之间14例.发热期入院者11例,低血压休克期入院者7例,少尿期入院者2例.临床分型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轻型4例,中型9例,重型5例,危重型2例.治疗方法一、降温:发热期病人,体温超过40℃者,用少量退热剂.40℃以下者,均用物理降温,如头枕冷水枕,温水或酒精擦浴等,尽量不用退热剂,以免出汗过多诱发休克.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效疗法。近来,由于对其发病机理与病理生理有所认识,特别对免疫功能和出血机制的广泛研究,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死亡率有所下降。我们采用PSS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80例获得一定的疗效。特别在发热期应用该疗法后,能提高越期率和明显降低死亡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81年10月~1983年1月住院患者,共计135例(其中55例为对照组)。诊断按1975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计男性94例,女性41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5岁,中位数33岁。入院时属发热期104例、低血压休克期(下称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 ,病源体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和螨的叮咬而侵入人体。临床表现除发热、出血外 ,有明显的肾脏损害。潜伏期 1~ 46d ,一般为 4周。典型病例历经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期。但多数不典型 ,有“越期”现象。重者可有Ⅱ期 ,甚至Ⅲ期交叉重叠出现 ,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近 2年来 ,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0 1例 ,治愈 98例。其中 ,3例因病情变化自动出院 ,现就 10 1例患者谈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及护理。1 观察1.1 发热期起病急 ,体温…  相似文献   

8.
调整免疫功能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应用环磷酰胺(CY)或转移因子(TF)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我院从1979年起试用调整免疫功能治疗 EHF 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1.一般资料 1979年11月至1981年6月我院共收治 EHF 34例。在发热期或低血压期入院者30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20例重度休克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搜集了我院从1995~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重度休克的病例资料,选出其中有明确诱因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便临床重视流行性出血热重度休克的诱因,提高其治愈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入院病日:最早第4日,最晚第10日。入院病期:低血压休克期8例,发热期、低血压期重叠5例,低血压期、少尿期重叠7例。1.2诊断标准均按1981年全国EHF会议所订的诊断标准。2诱因分析与讨论2.1延误病情延误病情5例,占25%(5/20)。(1)早期误诊3例,误诊为上感2例,肾炎1例。由于高热早期均应…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一般在病程的第6—8周,休克期末出现少尿期。有时无明显界限,也可不经过低血压或休克期,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此期表现为尿少,甚至尿闭,浮肿。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96例,治愈92例,死亡4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琚新  郭明栓 《中原医刊》1991,18(1):9-10
重型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情况,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也较高。1983年~1989年11月我们收治了1396例 EHF 患者,其中重型216例,死亡7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2月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诊断分型标准。性别、年龄、居住地:死亡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18~61岁;城市25例,乡村51例。各期病死率:单纯发热期0例,低血压休克期34例(44.7%),少尿无尿期35例(46.1%),多尿期7例(9.2%).死亡原因:尿毒症及其合并症(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有肾脏损害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临床表现多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其中发热期则是出血热病人最早出现的。此期的治疗,是关系到预后好坏的决定性一环。我院于1993年对7例出血热发热期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酸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IO岁一29岁。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四天后发热期入院,其中1例为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治疗方法:在保证患者休息,补给热量,维生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  相似文献   

13.
洪金兰  李丽  蔡敏  肖远明  汪丽芳  马丽 《吉林医学》2009,30(10):958-95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WHO将其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官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我院2008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出血热患者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84例,给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佳,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资料:84例患者系1987年8月至1993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82例,女2例,年龄17~54岁,平均31.2岁。临床表现符合198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血清BUN21~48mmol/L,平均38mmol/L,Cr682~1140μmol/L,平均920μmol/L。其中有消化道出血67例,意识障碍或抽搐43例,高血容量5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7例,心肌炎15例,少尿或尿闭76例。发热潮、低血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者29例。  相似文献   

15.
<正>流行性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以肾脏损伤为主.病情复杂多变,临床上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护理工作应根据病情病程的变化,密切观察,把好三关:休克、尿毒症及出血关,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9月收治出血热病人45例,死亡1例,死亡率2.4%,现将我们临床护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导泻疗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导泻疗法为主,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979年元月至1981年元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88例患者,有少尿期经过者67例,其中尿闭13例,采取以导泻疗法为主进行治疗。二、诊断依据:67例均系流行性出血热典型患者。24小时尿量在500毫升以下或发生尿闭者(24小时尿量在100毫升以下)。三、治疗方法: 1.口服甘露醇导泻:每次口服20%甘露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的神经系统表现(附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和五期过程,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由于观察病例数量不同差异较大,自6.2%~62.2%不等。张氏报告为12.1%。1985年1月~1990年5月我科共收治EHF116例,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34例(占29.3%),较张氏为高。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88例,女28例,发病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按198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危重型29例,重型40例,中型30例,轻型17例。死亡19例(占16.4%)。全部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汉坦病毒及相关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亦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误诊范围广。现将我院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院内外被误诊的3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我县是农业县,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疫区。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患者270例,这270例患者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有250例均在秋冬季集中住院,仅有20例为散发病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出血热为当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死亡率较高,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患者常因低血压休克、DIC、肾功能衰竭、内脏出血及心脏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观察及护理工作,让病人及早渡过危险期,下面就临床上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隔离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主要是由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传播,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但仍应注意隔离,门窗应装纱窗、纱门、挂蚊帐,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