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07~2014-07间收治的30例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入院后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进行测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进行颅脑CT检查,观察闹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行颅脑CT扫描发现,患者血肿较前缩小,而水肿扩展,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观察组患者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血清中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脑出血病情程度、出血量及预后具有密切联系,是判断迟发性脑水肿的重要预测因素,与影像学及临床症状相结合,诊断迟发性脑水肿的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情况.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微创组(出血后3 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 h,24 h,48h,72 h,7d)各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微创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 h,24h,48h比较P<0.05.7 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脑出血后早期(<3 h)予以微创清除血肿术后水肿有明显减轻(P<0.05),为临床脑出血微侵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娟娟  许力  刘杨  屈洪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42-1143,1146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24 h血清铁蛋白,并在第3天对观察组进行头颅复查。结果:观察组发病24 h血清铁蛋白(307.91±48.8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52±46.81)μg/L(P<0.01);血肿体积在入院第3天较入院12 h内有所提高,但绝对水肿体积与相对水肿体积均较入院12 h内有所增加(P<0.05)。血清铁蛋白与入院12 h内相对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与入院第3天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诊断脑水肿变化的一个评估项目。  相似文献   

4.
探讨HbA1c 水平与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HPLC 法检测HbA1c,根据HbA1c 水平分为HbA1c<7.0%组(A 组)、7.0%~9.0%组(B 组)和HbA1c>9.0%组(C 组),分析HbA1c 水平对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迟发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3 组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水肿体积与HbA1c(r =0.814,p =0.000)、GCS 评分(r =-0.780,p =0.000)、NIHSS 评分r( =0.696, p=0.000)均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HbA1c 与患者水肿体积仍相关(β=0.741,t=5.280,p =0.000)。结论HbA1c水平与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迟发性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5例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量和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转铁蛋白在脑出血发病后24h内迅速升高(P<0.05),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随后缓慢下降,发病第7天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2d内无显著变化,然后逐渐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水平(P<0.05),随后在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在第21天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第3天)呈正相关(r=0.654、0.514,均P<0.01),但与24h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血清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过量铁离子的清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后并发脑水肿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脑水肿的情况进行分组,27例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为研究组,27例非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NIHSS评分、MMP-9、纤维蛋白原、血糖值、出血量上的差异较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MMP-9、纤维蛋白原、血糖值、出血量这5种因素,是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NIHSS评分、MMP-9、纤维蛋白原、血糖值、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其发生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和 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个小时内,其体内血肿体积的平均值为(27.6±9.6)cm3,病灶体积的平均值为(60.1±11.2)cm3,相对水肿体积为(1.4±0.8),其发病24个小时内的统计数据与发病第三天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在发病24个小时内测得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与水肿大小的相关系数为r=0.14,而发病第三天的相关系数为r=0.8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迟发型脑出血(发病时间超过3天)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其脑水肿的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神经内科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集的69例HICH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d、3d、7d、14d测定HICH患者外周血中SF的水平,同时采用CT检查HICH患者脑血肿及水肿体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中SF水平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血清SF水平在入院后逐渐升高,在第3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逐渐升高,在第7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水肿相对水肿体积与患者的血清S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HICH患者的血清SF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迟发性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8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水肿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合并迟发性脑水肿3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迟发性脑水肿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基础资料、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糖浓度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BI术后迟发性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血糖浓度以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构成、年龄、基础病史、受伤原因以及血肿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NIHSS评分、血糖以及FIB水平是TBI患者术后迟发性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血肿体积、NIHSS评分、血糖及...  相似文献   

10.
章晓英  宋水江  迟淑梅  王超 《浙江医学》2017,39(13):1094-109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第3、7天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出血第3、7天血清AQP4水平,通过头颅CT计算脑出血和脑水肿体积,计算相对水肿体积并分析其与AQP4水平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第7天AQP4水平与相对水肿体积均较第3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天与第7天AQP4水平的改变与相对水肿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0.555,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及发展与血清AQP4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减少AQP4的过度表达有可能成为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4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Z4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塞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大脑申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发病第7d和第14d时均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迟发性脑梗塞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及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78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出血后24h、72h、7d和14d时的血清MMP-9、IL-6、TNF-α水平,测量其相应时间的灶水肿体积,并与3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和IL-6在发病24h内明显升高,72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7d后明显下降,14d接近正常水平。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24h、72h均明显升高(P〈0.01)。发病后24h、72h的血清MMP-9水平与IL-6、TNF-α、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水肿比值、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与灶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相关,与相对水肿体积相关性更强; MMP-9、IL-6、TNF-α共同参与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形成,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12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6例60岁以上脑出血病人作了比较。结果:本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实质内出血78例,多灶出血8例;出血量在2ml~126ml,平均23.2ml。治愈25例(22%),好转53例(48%),无效8例(7%),死亡26例(23%)。与老年组比较,在预后及病死率方面差别无显著(P>0.05);嗜酒史者大于老年组(P<0.01);影像学比较:本组血肿周围水肿带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是青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与长期饮酒有重要关系。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与老年人脑出血比较临床症状更严重,病死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狄剑秋  管峥峰  雷鹏 《现代医学》2014,(11):1351-135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早期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高渗盐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血肿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水肿及血肿体积均缩小(P〈0.05),观察组缩小更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65.0%,对照组为4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和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情况及电针水沟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基础上,参照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联合注射的方法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按6 h、1 d、3 d、7 d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和伊文斯蓝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EB)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脑血管病24h的变化情况,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按照起病至就诊抽血的时间分为6h组(t≤6h。48例)、12h组(6h〈t≤12h,48例)和24h组(12h〈t≤24h,68例)。运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以比色法测定IMA水平,对比三组中急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IMA水平。结果:ACB法测得值,在6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2.36±2.41)U,ml vs(71.75±1.78)U/m]](P〈0.01);在12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3.49±1.37)U/ml vs(68.36±1.73)U/ml](P〈0.01);在24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急性脑出血患者ABC值比较[(59.57±2.02)U/ml vs(62.48±3.05)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M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诊断,与现有的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2年12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与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抽吸术+术后支持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消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5.2±0.8)mL明显小于对照组(5.7±0.9)mL(t=2.615P=0.011)。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缺损评分(17.5±2.7)低于对照组(18.9±3.0)(t=2.185P=0.032)。③观察组基本治愈比例(47.6%)与总体有效率(90.5%)均高于对照组(39.5%、81.6%),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125,P=0.261;χ2=1.322,P=0.249);两组病死率(7.1%vs13.2%)无显著性差异(fisherP=0.467)。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较彻底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