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我院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结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抗妇炎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分别为(4.25±1.46)、(2.06±0.31)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对于脾肾两虚肾络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合理运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口服治疗,以4周疗程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清解汤对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40例,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综合疗效、中医候侯疗效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清解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联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治疗组以三联法治疗,即以自拟公英汤内服、灌肠加微波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抗炎配合自拟公英汤灌肠治疗;参照组以自拟公英汤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3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三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痰通络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内服祛痰通络汤煎剂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舒血宁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值。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痰通络汤对痰瘀互阻型眩晕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薄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592-7592
目的观察化痰开窍,活血通络方药治疗CCCI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CCI患者1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99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组口服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瘀论治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1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糖尿病科收治的150例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效果良好,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肾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联疗法和三联疗法配合清瘀方熏蒸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住顺序先后,将60例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丹参针、双黄连冻干针"静滴,配合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的三联疗法,28 d为1个疗程,其中静滴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瘀方"(透骨草60 g、大黄20 g、艾叶20 g、黄柏10 g、延胡索10 g、威灵仙10 g)熏蒸患处,28 d为1个疗程。经期暂停药。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结论:三联疗法配合清瘀方熏蒸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流产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流产不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宫外孕Ⅱ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五加生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HCG检测转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外孕Ⅱ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流产不全,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杀胚的作用,利于宫腔残留妊娠组织的软化及脱落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异位妊娠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官外孕Ⅱ号方加味与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对照组用西药氨甲喋呤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及血β-HCG下降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包块缩小时间和不良反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官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仙方活命饮对湿热毒瘀型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收治的湿热毒瘀型弱精子症患者7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维生素E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参数(精液量、精子密度、PR级、PR+NP级精子、精子DFI)及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精液参数等指标、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精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R级精子、PR+NP级精子、精子DFI、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方活命饮加味是治疗湿热毒瘀型弱精子症的一个有效方剂,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对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32例,按入院顺序单数为对照组(n=66),双数为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结合红外线,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用,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理疗能有效缓解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妇科治疗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法,进行解除疼痛疗效的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0.6±0.49)低于对照组(2.29±0.53),P<0.01;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缓解率:观察组(86.7%)高于对照组(60%),P<0.05;疼痛疗效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中药定向透药解除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疼痛症状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口服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对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从月经干净第5天开始灌肠,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灌肠前行穴位按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可增强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IL-8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塞肛;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血清中IL-8含量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镜下黏膜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具有调节免疫作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Ⅱ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影响。方法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期腺肌汤联合痛经1号贴治疗,非经期予消癥汤联合痛经1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月经周期第5天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片,1片/d,共服用21 d。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EMAb、子宫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CA125、子宫体积、月经失血评分(PBAC)、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PBAC、VAS、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Ⅱ期疗法对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量多、痛经程度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降低血清CA125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BV、HBV、PV、TNF-α、IL-2、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冠心病Ⅱ号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抗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服加味冠心病Ⅱ号方,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结论:加味冠心病Ⅱ号方配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比单用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瘀阻脉络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采用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科120例瘀阻脉络型TAO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自拟通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踝臂指数(A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外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A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00 1);观察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发凉等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TAO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TA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症状,延缓TAO病情进展,且效果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甲硝唑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6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致炎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甲硝唑治疗盆腔炎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