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9例胃瘫综合征的病历资料.结果:综合应用禁食,胃肠减压,高渗盐水洗胃,限制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胶体,应用胃肠动力药,补充足量B族维生素,针炙,上腹部理疗,适时胃镜检查,2-8周后9例病例人全部治愈.结论: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是内科问题,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是治疗的基本措施.应根据胃瘫综合征的分型,分别采用使残胃和吻合口消除水肿或促进胃肌张力及蠕动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9例胃瘫综合征的病历资料。结果:综合应用禁食,胃肠减压,高渗盐水洗胃,限制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胶体,应用胃肠动力药,补充足量B族维生素,针炙,上腹部理疗,适时胃镜检查,2—8周后9例病例人全部治愈。结论:胃癌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是内科问题,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是治疗的基本措施。应根据胃瘫综合征的分型,分别采用使残胃和吻合口消除水肿或促进胃肌张力及蠕动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49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以及其中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 Ⅱ式吻合、吻合口瘘、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切断与胃瘫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存在精神因素、吻合口瘘是胃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保守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痊愈,平均恢复时间为(13.05±7.79)d,其中内镜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恢复,恢复时间缩短为(7.00±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有关.保守治疗有效,其中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4%~5%[1]。我院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病率约4.5%。就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28日~2004年6月28日我科共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其中12例术后并发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男8例女4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5.6岁。术前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明确。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氏结肠前吻合。12例患者在术后7~12d发生“胃瘫”,均发生在由全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表现为突发性上腹…  相似文献   

5.
远侧残胃癌三例单吉贤,陈峻青,王舒宝,齐春莲,邢承忠,董怡民1978~1983年间行胃癌根治性近侧大部胃切除术33例,随访发现3例远侧残胃癌,现报告如下。3例均为男性,年龄在50~52岁间。因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侧大部胃切除术。病理学所见为Borrma...  相似文献   

6.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可切除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5年至2004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为40%(10/25)。合并腹膜复发者无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非吻合口处残胃复发的根治切除率为545%(6/11),吻合口处残胃复发者为28.6%(4/14)。获得根治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7%,未获得根治切除者为0。结论 残胃复发癌不能被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腹膜复发或肿瘤复发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吻合口处的复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有减低的趋势。复发肿瘤能否被根治切除、是否合并腹膜复发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的抗返流作用。方法 412例食管下段癌、贲门癌患者,按肿瘤根治要求切除,残胃残端予以闭合器关闭,胃体部大弯侧作黏膜下隧道,长3.0 cm,宽3.0 cm;游离食管末端黏膜层,食管黏膜穿入胃壁隧道内与胃黏膜层吻合,食管肌层与隧道入口处胃壁浆肌层间断缝合,隧道出口胃壁浆肌层切口间断缝合关闭隧道。结果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2例有少量反酸,其中68例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吻合口上3~4 cm处食管呈关闭状态,黏膜无充血水肿及糜烂,血管纹理清晰。食管黏膜活检按Menin氏标准分级:0、Ⅰ、Ⅱ级分别有10例(14.7%)、47例(69.1%)和11例(16.2%),无Ⅲ级病例。食管液pH值测定,pH值为6.5、7.0、7.5分别有13例(19.1%)、46例(67.7%)和9例(13.2%)。结论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适于病变小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具有良好地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Xing CZ  Guo XL  Yuan Y  Xu HM  Chen J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120-122
目的分析和探讨残胃黏膜中自细胞介素-8(IL-8)、环氧化酶-2(COX-2)和三叶肽因子1(TFF1)mRNA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残胃内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残胃病例58例,均行胃镜检查,于吻合口和胃体大弯处,采用两点取材的方法进行胃镜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幽门螺旋杆菌(Up)的感染检测,并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IL-8、COX-2和TFF1的mRNA表达。结果在吻合口处,Hp感染阳性的残胃黏膜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而IL-8 mRNA的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残胃体部,Hp感染阳性的残胃黏膜IL-8和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Hp感染阴性时,在吻合口处,行BⅠ式吻合的残胃黏膜中,IL-8和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行BⅡ式吻合者(P〈0.05);在残胃体部,行BⅠ式吻合的残胃黏膜中,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行BⅡ式吻合者(P〈0.05),而IL-8 mRNA的表达,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处和残胃体部,Hp感染阳性的残胃黏膜TFF1 mRNA的表达,与Hp感染阴性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和胆汁反流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IL-8和COX-2的表达与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关;残胃黏膜中TFF1的表达与残胃癌发生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49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可切除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86~2002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为36.7%(18/49)。合并腹膜复发者无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非吻合口处残胃复发的根治切除率为45.5%(10/22),吻合口处残胃复发者为29.6%(8/27)。获得根治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6.7%,未获得根治切除者为0。未合并腹膜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6%,合并腹膜复发者为0,结论:残胃复发癌不能被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腹膜复发.或肿瘤复发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吻合口处的复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有减低的趋势.复发肿瘤能否被根治切除、是否合并腹膜复发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食管部分切除贲门胃底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模拟生理状态下贲门胃底结构,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使胃体平置于胸腔,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吻合。浆肌层包埋,小弯侧缝缩,大弯侧胃底向胸膜顶高处悬吊,使吻合口区黏膜呈乳头状置入胃腔内形成His角,此时吻合口上方已形成生理性高区。结果 928例术后感觉良好。无吞咽及进食后不适。结论 食管胃黏膜乳头状吻合贲门胃底重建术可有效地减少吻合口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GS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幽门梗阻、精神因素、胃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每日补液量和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B-Ⅱ式吻合和不良心理因素等为胃癌根治术后PG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GS的相关因素较多,对于术前幽门梗阻、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采用B-Ⅱ式吻合和不良心理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PG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1 86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同期1 953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结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后进行准确的诊断、心理疏导、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的药物治疗及胃镜治疗是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患者PGS发生率较高。25例患者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应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胃癌根治术后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近3年5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B-Ⅱ吻合术组26例,R-Y吻合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结果:R-Y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Ⅱ组(P<0.05);R-Y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Ⅱ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相似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BMI变化、白蛋白变化、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Y术式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是安全可靠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作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首选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两种胃肠吻合方式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采用EORTC QLQ-C30对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术后发生DGE,发生率为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胃肠吻合方式、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与DGE的发生相关;按吻合方式进行分组,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均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2.997,95%CI:1.010~8.896,P=0.048)、有无糖尿病史(OR=5.687,95% CI:2.004~ 16.141,P=0.001)均为远端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的发生率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准备、治疗、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有效预防术后DGE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纳米碳标记在早期胃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delta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早期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术前行胃镜及腹部增强CT确认。随机分为纳米碳标记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组20例,不行标记。两组患者均拟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delta吻合术,对于术中因定位不明确不能行delta吻合的中转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统计两组行全腹腔delta吻合例数及腹腔镜辅助的例数,并对两组中转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米碳标记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delta吻合术中有很好的标记作用,标记组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米碳标记对于早期胃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elta吻合定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